文/本刊记者 郭晓薇 通讯员 龚含军 潘湘华
2017年10月,获得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的正式批准后,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成为省内第一家县域三级综合医院。“这是对宁乡市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认可,是对我院全体医护人员的鼓励,更是对医院持续创新服务模式的有效推动。”在宁乡市人民医院工作30多年、为医院掌舵近5年的宁乡市人民医院院长刘俊东感慨道,“医疗环境更美,医疗质量更优,医疗风气更清,群众感受更爽的四更宁医目标,我们正逐步实现!”
2017年10月,获得湖南省卫生计生委正式批准后,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成为省内第一家县域三级综合医院。“这是对宁乡市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认可,是对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鼓励,更是对医院持续创新服务模式的有效推动。”在宁乡市人民医院工作30多年、为医院掌舵近5年的宁乡市人民医院院长刘俊东感慨道,“医疗环境更美,医疗质量更优,医疗风气更清,群众感受更爽的四更宁医目标,我们正逐步实现!”
今年10月,拿到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的批文后,宁乡市人民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又一次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事实上,宁乡市人民医院已连续7年入围“全国县级医院百强榜单”;2017年的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排行榜中,该院更是位列全国第32位、湖南省首位。这些光环和荣誉的取得,与以刘俊东为核心的院领导班子的管理和努力密不可分。
“作为县域医疗的龙头,宁乡市人人民医院必须要有能力发现并治愈县域老百姓的危急重症。”刘俊东深知县级医院应有的定位和发展,从他走上领导岗位的10多年来,一直坚持“医院管理必须围绕服务能力做文章”,在他眼中,医疗服务能力始终是支撑医院前行的动力。
但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刘俊东最初也遇到了难题。“提升服务能力,一靠设备,二靠人才。根据需要添置设备并不是最难的,关键难在人才。怎样留住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了当时院党委会议的必议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宁乡市人民医院终于总结出自己的一套人才培养方法。
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医院一贯坚持以培养为主,立足全国,强化人才培养能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科建设储备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
医院选送专业技术骨干“走出去”进行研修和访问,开展学术交流。通过建立高效、高标准的的培养体系,拓展了人才全面发展的知识格局。同时,采取“请进来”策略。既引进高精尖医学人才也引进实用性人才。使人才结构合理化。邀请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金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到宁乡市人民医院指导与交流。每年开展业务讲座,远程教学讲座100余次。通过筑巢引凤,从外地引进了内科、骨科、肿瘤科等专业优秀人才,为县级医院学科发展更新理念、拓宽视野从而增强学科实力。
此外,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该院健全了系统性的用人机制。评选医院知名专家与骨干专家,完成相应目标后,给予年度考核和年度奖励,并在科研课题研究的立项申报和评先评优以及进修培训给予优先考虑。今年医院为吸引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百万招贤计划,同时医院专家楼已投入使用,解决了优秀人才的安家落户的问题,这在县级医院也是不多见的。
在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该院在硬件投入和学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
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医院加大信息化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启动掌上医疗项目二期工程,在实现病人预约挂号、自助查询、经费结算等信息化医疗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微信、支付宝和手机App平台预约和缴费。医院调整门诊等部分办公用房,改造门诊输液室、胎心监护室、产后康复室,完成放射科DR钢结构施工及病案室改建搬迁等。扩建后的新核磁共振室已投入使用。投资近4000万元的急诊楼扩容提质项目已正式启动,工程新扩建近7000平方米,建成的新急诊大楼将新增床位136张,包括急诊ICU病床20张,将大幅提升县域急诊救护能力。新添置了11台车载设备齐全的救护车,提高了整体院前急救水平。医院已完成立面改造及亮化、园区道路提质改造以及300多套专家公寓配套设施等。
加强学科建设,重视科研教学。医院在两家市级重点专科和一家市名医工作室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重点专科的申报及创建工作,心内、神内等7个科室参加省域县级重点专科建设,神经外科即将接受市级重点专科验收。2016年中国医院竞争力县级专科排名中,医院泌尿外科入列全国县级泌尿外科排名十强,名列第四,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儿科、普外科均进入专科排名二十强。报送县科技进步奖3项,省医学会继教项目7项中标,申报市科协项目4项(中标一项);申报省卫生计生委科研项目9项;申报校教改课题3项(中标一项),上报第十批科技特派员6名,市级重点专科(心内、泌外)年度考核合格,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顺利通过省卫生计生委验收。
“让老百姓不出县看病,行政的作用还是很弱的,获得老百姓的信任才是最关键的。”刘俊东说。县级医院的主要作用是把关,提升信任和服务能力至关重要。医疗服务远非单纯性质的服务,而是一种以康复、安慰、照护为主的特殊定位的服务。县级医院需要提升急诊服务能力,并做好急诊的把关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等。作为省、市、县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和县、乡、村三级农村网络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县级医院在实现分级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是分级诊疗制度成功推进的关键。宁乡市人民医院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建成了包括急诊急救中心、胸痛中心与肿瘤中心,推进县域诊疗能力提升。并通过贯穿城市乡村的信息网络建设和各级医院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县域医疗水平走向新高度。
急诊急救中心整合宁乡市人民医院急诊、“120”、ICU等科室,投入4000万元对原有急诊科进行扩容提质改造,打造“大急诊”概念的急诊急救中心,投入3000万元用于救护车购置和急救中心急救网络体系建设,构建“1+5+N”急救网络体系,急救中心为核心,建设5个急救分站,并辐射若干个急救点,按照就近、就病、就急和病人自愿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急诊急救范围覆盖全县,大大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急救车城区10分钟内到达、乡村30分钟内到达。
同时,加强院内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的无缝衔接,为院前急救开通绿色通道,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优化设置和合理利用。
宁乡市人民医院按照国家胸痛中心标准及要求,借助“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率先在省内成立胸痛中心,吸收了33家卫生院、3家县级医院作为网络医院,24小时连续不间断接诊胸痛患者,通过加强与基层网络医院、“120”急救中心、急诊科、介入室、超声科、检验科、心电图室、心内科等科室的紧密协作,通过胸痛中心信息系统和微信群,网络医院第一时间将患者心电图传送至胸痛中心,使患者在社区、乡镇医院第一时间即可得到有效救治,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明显改善预后。自胸痛中心开始运行至今年9月,共完成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手术1260台,其中支架植入手术468台。急性心肌梗死的门—球时间由去年同期的186分钟下降到目前80.1分钟,直接由“120”送入手术室患者实现零的突破,到今年完成手术62例。
脑卒中中心由该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ICU等多学科组成,建立了基于区域急救系统的接转诊模式,制定了脑卒中规范化诊疗标准操作流程等。脑卒中中心的运营和管理借鉴排球中“短、平、快”的技术理念,达到早期评估、危险分程、科学救治的目的,对提高病患救治率、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最大限度提高急性脑血管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肿瘤中心设立两个病区以及一个放疗中心。投资2980万元购置进口双光子直线加速器,大孔径模拟定位CT机等医疗仪器设备,自2016年7月30日正式投入到今年9月底,共放疗352人次、热疗426人次,两个病区共出院6043人次。
通过4个中心的体系建设,促进了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上下联动与业务联系,推动了该县在急诊救治、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和肿瘤规范化诊疗的分级诊疗体系的形成。四个中心的建立,是实行分级诊疗“宁乡模式”的进一步阐述,将医联体建设与分级诊疗进行整合,让上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院,加强医疗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实现真正的医共体,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宁乡市人民医院将带动基层医疗发展作为使命担当,名医工作室“一室带两站”,帮扶宁乡西部两家乡镇卫生院,实施市名医工程发展战略,取得初步成效。“健康宁乡行、服务走基层”巡回医疗活动走出宁乡特色。
位于西部边陲的流沙河卫生院,是由政府投资2.6亿元建设的全新医院,采取“院院合作”形式,成为宁乡市人民医院流沙河分院。作为宁乡市人民医院的二级科室实行全权管理,宁乡市人民医院派出管理和技术骨干长期进驻,分院人员轮流赴总院学习培训。通过建体制、创机制、强技术、抓培训、提水平,在3年内创建成为二级甲等医院,打造宁乡西部医疗次中心。
宁乡中部地区条件相对较好的双凫铺中心卫生院,骨科是该院的优先发展专科。医院派出专科医生护士担任该院骨科科主任、护士长,实行“科科联盟”,实现同质化管理,使该院骨科形成管理新模式,学科能力迅速提升。该医还先后与花明楼、夏铎铺、横市、黄材、灰汤等乡镇卫生院签订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儿科、康复专科等合作协议,实现管理同质、人才输送、技术帮扶、设备共享、信息互通的五位一体,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形成县域医共体新格局。医院还开展以预防为主的慢病诊治工作,通过完善慢病防治体系,做到“急慢分治”,利用居民健康体检档案和住院患者筛查等多种形式, 把疾病预防的关口前移,在预防过程中做到重心下沉,提高早诊率和早治率,通过提升基层卫生院诊治能力,进一步减少百姓疾病发生,缓解就医情况。“健康和医疗是老百姓最为重视的部分,”刘俊东表示,“我们要承担起对于慢病治疗管理与康复,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县域人口较多、常见病、多发病、基础病频发的特点,发展适宜医疗技术,做好拓展服务和延伸服务,开展保健知识普及、急救技能宣教活动,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根据县级医院发展需求,积极与上级医院建立各种医联体合作关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该院与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地坛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解放军总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省部级医院建立指导协作和区域协同医疗合作关系,形成医疗联盟。
通过夯实院科建设,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既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又吸引了病人大幅回流,兜住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底,扮演好宁乡市人民的“健康守门人”的角色。通过医联体建设,充分发挥县域医疗中心龙头引领作用。
4月8日,“中国医院管理创新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上,刘俊东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医联体成员要结合自身情况,紧密联系,实现共赢。”
刘俊东介绍了在加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方面的经验。基于自己在县级医院多年的管理经历,他表示,很重要的一点是“上接天线”,通过与上级医院建立形式多样的医联体合作关系,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宁乡市人民医院与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地坛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解放军总医院、湘雅系列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省部级医院建立指导协作和区域协同医疗合作关系,形成医疗联盟,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医联体合作,推进该院学科建设。
作为湖南省文明单位,宁乡市人民医院将文明创建工作贯穿于医院工作之中,通过医改工作、学科发展、内涵提升等系列手段,使医院管理上台阶、文化建设上档次、团队建设上水平,社会公益性进一步得以体现。
在院训“仁爱、严谨、团结、奉献”的基础上,刘俊东和他的团队在医院文化中打造“家文化”的概念,并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
该院副院长刘亮是省内唯一一位留在县级医院工作的神经外科博士。他坦言,放弃了到高级别医院工作的机会而留在宁乡市人民医院,待遇和薪资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医院的“家文化”的融入感和归属感。
该院定期开展道德讲堂、禁烟劝导等服务活动,举办“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户外活动暨拔河比赛,举办以“勤俭节约、爱院如家”为主题的职工书画摄影大赛,开展瑜伽、摄影、舞蹈等兴趣小组,定期为职工开展各项培训课程,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健身环境。团委组织开展“宁医小小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和“百团联百户、精准助扶贫”党团员学雷锋活动,以及开展文明讲堂等文明创建工作。
此外,该院在公益活动也从未缺席,组织活动走进社区、工厂、学校、乡镇、边远山区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和巡回医疗活动。
在今年7月的抗洪救灾工作中,该院也显示了自身在县域内突发应急事件中的“主人翁”精神。该院上下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工作,成立防汛抗洪工作领导小组,以刘俊东为首的医疗救援队第一时间奔赴一线,成功解救伤员10余人。此外,医院为受灾群众开通绿色通道,紧急调配应急人员进行人力补充,紧急抢救、加班手术,16名急诊留观受灾群众,36名住院灾区病人、12名妇幼转诊新生儿,均得到了精心救治和妥善安排。
按照院党委、院委部署安排,由宁医3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救灾防病志愿团队开展防病救灾志愿服务10次,发放健教宣传资料4000份、防暑降温消毒药品物资价值3万元,共计服务群众近20万人次;该院救灾巡回医疗志愿活动共出动9批100余人次,服务3个社区10多个村组,走访10余户特困户,诊治了800余名受灾群众,免费发放各类群众急需药品价值6万余元。在医院组织的“携手同心,共建家园”宁乡市人民医院抗洪救灾募捐活动中,短短10天募捐金额已达50万元。
下一步,该院将继续加强内涵建设。以医疗质量安全为前提,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以学科团队建设为主线,全面开展科研创新。以党建廉政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行风建设。以精益管理工具为抓手,全面推进精细管理。以医院文化建设为指导,全面保障持续发展。
关于宁乡市人民医院的前景,刘俊东信心满满。他透露,该院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进军三级甲等医院,在2年~3年时间内通过三甲医院的创建。第二个目标是成为全国一流的县市级综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