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工业遗产历史变迁及现有特征研究*

2017-09-16 05:26
中国名城 2017年9期
关键词:株洲片区遗产

周 红 黄 妍

株洲工业遗产历史变迁及现有特征研究*

周 红 黄 妍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工业建筑遗产的保存与传承,对推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株洲工业遗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株洲工业发展脉络为基础,重点对株洲工业遗产的分布、保存情况等特征进行论述,为株洲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以期能使株洲工业遗产的价值得以有效延续。

工业遗产;发展历程;特征;株洲

1 前言

株洲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素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从建国以来,株洲的经济发展一直定位以工业生产为主,其城区内拥有大面积工业建成区,根据1990年统计数据显示,株洲市工业建成区的面积占城区总面积的75.6%,是城市用地的主要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居住环境状况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该规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完成全国城区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工作,并指出要遵循“方案先行、项目跟进”的工作思路[1]。次年5月,水利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株洲市成为全省唯一地级市入围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6年1月,株洲市政府宣布在试点期间,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业区搬迁改造、“一江四港”综合治理工程等963个项目。同年2月在《中共株洲市委关于制定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稿)》中提出,株洲未来的发展要推进绿色发展,突出加大湘江保护与治理、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力度。

由此,株洲的城市建设进入了由工业城市向生态城市和两型社会转型建设时期,如何对待占用城市用地比重最大的既有工业建成区,成为株洲城市转型建设的关键问题,该如何保护与再利用株洲现存的工业文化遗产,彰显株洲的工业文化历史特色,加强原有工业区的生态建设与文化保护,促进城市转型建设,是当下亟待思考的核心问题,也是本文的写作背景所在。

2 株洲市工业发展脉络

株洲市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全国交通枢纽的独特优势催生了这座工业新城,同时受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影响,在遵循工业区建设原则的同时,又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和鲜明的历史阶段特征(图1)。20世纪30年代,随着粤汉、浙赣铁路通车,给株洲近代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早期株洲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虽然国民政府曾在此选址建厂,筹划建立“工业株洲”,但因受战争影响,各项计划均未能全面实施,同时,由于国民党军溃逃之际撤走了大量的工业设备,新中国成立前,株洲的工业设施已所存无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项目投资使株洲逐渐形成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开始持续稳定的发展。回顾株洲工业发展历史[2],大致可分为如下阶段:1)1898-1948年株洲近代工业萌芽时期;2)1949-1962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3)1963-1978年株洲现代工业在曲折中前进;4)1978年至今株洲工业稳步发展。

图1 株洲工业城市发展变迁图

2.1 萌芽阶段(1898-1948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为了将萍乡安源煤矿生产的焦炭通过湘江运至汉阳炼铁,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修筑了一条由萍乡至株洲的株萍铁路,该铁路于1899年动工,至1905年建成通车,全长98.76km,这条比京张铁路还要早几年的铁路,是湖南境内的第一条铁路。

1934年湘潭县在此设株洲镇,随着粤汉铁路与湘黔铁路的建成通车,株洲成为这两条铁路干线上重要一站,从此奠定株洲交通枢纽的地位。鉴于株洲优越的交通和区位条件,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聘请外国专家到株洲考察,设想将株洲建成“东方的鲁尔区”,并拟定株洲工业区建设计划,1935年,株洲机厂成立,这是株洲现代工业的先声。之后,株洲兵工厂成立,直到1949年株洲解放,国民政府的“株洲工业区”仅仅建成了这两个工厂。“东方鲁尔区”计划虽未能完成,但这项计划的制定为株洲未来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起步发展发阶段(1949-1962年)

新中国成立后,株洲工业的发展迈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1950至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恢复和发展原有的工业和手工业生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使得株洲市被列为全国8个重点工业建设城市之一,国家将156个重点项目中的株洲硬质合金厂、国营三三一厂、株洲电厂、以及株洲洗煤厂4个项目安排在株洲兴建。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株洲工业迅猛发展,一大批中央省属骨干企业的扩建和新建工程相继竣工投产。围绕大厂办小厂,全民办集体的风潮,1956年前后,株洲开始大办工厂,包括株洲电焊条厂、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水泥厂等的100多家市属企业应运而生,并有200多家区街企业蓬勃兴起,株洲工业基本形成了机械制造、冶金、化工、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支柱产业的形成奠定了株洲作为江南工业重镇的基础。

这期间,“大跃进”时期的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现实条件,使得株洲工业发展速度过快,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致使工业原材料、能源供应不足,导致1960至1962年期间工业总产值严重下跌,严重阻碍株洲工业的健康发展。

2.3 曲折中发展阶段(1963-1978年)

1963至1965年期间,为消除“大跃进”带来的消极影响,市政府开始积极调整工业、农业的比例关系,把工业生产逐步转向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促进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回升。

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株洲市基建投资达4.3亿元,兴办了塑料、电子、化纤、仪表等一批地方企业,由于工业生产受到“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1966年至1968年,产值、利润连年下降,虽然1969年以后又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使得工业总产值又再次下跌,在株洲工业曲折发展时期,其工业生产总值虽然波动较大,但整体呈上升走势,这也说明工业已经成为株洲的支柱经济产业。

2.4 改革开放以来的株洲工业(1978年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株洲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通过工业企业的深化改革与技术改造,株洲工业生产总值逐年攀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株洲工业已形成以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化学化工建筑材料工业为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成为湖南省内规模仅次于长沙市的工业基地。

株洲工业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创造了许多成就,但株洲作为老工业基地,面临的产业更新、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城区内的工厂相继搬出,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是较为严峻的城市问题,在城市发展与更新过程中若对工业遗产处理不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给城市发展造成障碍,我们需要认清历史及现状,对株洲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模式进行新的思考[3]。

3 株洲工业文化遗产现状特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人们逐渐意识到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对于工业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受到国外诸多旧工业建筑改造等项目的影响,国内也掀起了旧工业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思潮[4]。2003年《下塔尔宪章》以及2006年《无锡建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实践阶段。株洲作为八大老工业基地,其工业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株洲工业发展至今,历史的更替也使得现存的工业建筑遗产显得弥

足珍贵,2012年,湖南省调查与录入的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点共计165处,其中株洲就占35处,占据全省总量的20%以上,根据《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株洲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以及《株洲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统计数据显示株洲中心城区内工业遗产数量达22个,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个,株洲市工业遗产保存较完整,并且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株洲独特的工业文化遗产特征(表1)。

3.1 沿铁路分布“三区四片”的区域分布特征

上个世纪30年代,粤汉、浙赣、湘黔铁路干线交会于株洲,出于对工业产品和原料运输的需求,株洲工业建筑或临近城区或临铁路沿线而建,尤其在京广铁路与浙赣铁路沿线,分布着大量工业遗存(图2),如民国政府最早修建的株洲总机厂和株洲兵工厂就位于这两条铁路沿线。

株洲工业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广,种类多,在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片工业文化区,发展至1990年,基本形成了“三区四片”的工业产业格局(表2),四个工业片区面积已达40.4km2,这几大工业区分别包括:

①北区——南起白石港北至白马垅以重工业为主的清水塘片区,区域面积约15km2,工业组成以冶炼、化工、建材为主,如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玻璃厂等,辅之以电力、洗煤、纺织、轻工,如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株洲苎麻纺织厂等;

②东区——由田心片区以及晏家湾、宋家桥联结而成的荷塘片区这两个工业片组成,其中田心片区面积约5.4km2,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其最主要的企业为株洲电力机车厂,在此范围内的工业产品中,电力机车为国内首创。荷塘片区面积约12km2,以硬质合金和机械制造为主,并辅之以电子仪表、橡胶制品等工业产业,该区域内主要的工业企业包括株洲硬质合金厂、株洲电焊条厂、株洲汽车齿轮厂等;

③南区——以航空动力机械为主的董家塅片区,地处市区的南端,面积约为8km2,国营三三一厂则位于该区域内,株洲市地方轻工业也集中于此。株洲的工业用地分为从一开始就分为几大片区,这几大工业片区指状延伸的构架一直持续到今天[5]。

表1 株洲主要工业遗产构成分析

表2 株洲工业片分布情况一览表

3.2 多时期遗产并存的风貌特征

株洲工业的发展较其他老工业基地而言,其起步是相对较晚的,工业建筑遗产也均为近现代建、构筑物,正是从1936年到1985年,跨越了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和新中国发展期三大历史阶段[6],呈多时期的并存的风貌特点。

株洲最早期的工业建筑为民国政府于1936年主持修建为民国政府的株洲总机厂联合厂房,早期的联合厂房其工程设计方案和主体钢构件均由英国提供,厂房设计造型体现了英式建筑高大挺拔,立面简洁大方的特点。

图2 株洲中心城区遗产分布示意图

图3 硬质合金厂夕阳红公寓

至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株洲几个重要的大型国有企业厂区及与之配套的生活服务区,多为苏联直接或间接援建,“苏式建筑风格”是这一时期株洲工业建筑的主要风格,如三一一厂苏联专家楼、硬质合金厂夕阳红公寓(图3)等,其建筑结构均为砖木结构,红砖清水外墙,木三角形屋架,红色波纹瓦屋面,建筑整体呈红色,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为“红房子”。

另外,中国近现代西方古典折中主义建筑形式也是建国初期株洲工业区建筑存在的建筑形式,符号化和片段化的手法成为这一风格最常见的表现方法,如拱券、柱廊等元素的利用,如三一一厂专家文艺室、株洲测量所办公楼等就是具有西方折衷主义风格元素的建筑。

中国传统形式是近现代建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坡屋顶,简化的雀替构件,和己经符号化的回文门窗装饰,株洲工业建筑遗产中也保留有中国传统形式的建筑类型,如株洲硬质合金厂门卫、电力机车厂党委办公楼等。

在整个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形式简洁、平屋顶的现代建筑风格是最为主要的工业建筑风格,在厂房建筑中大多数为现代建筑风格[7],比如株洲泡沫塑料厂、中南无线电厂等。

3.3 形态多元,参差不齐的保存现状

株洲的工业遗产遗存的形态多元,保护利用的方式也不同。因此根据其遗存形态分为单点遗产、线性遗产、片区遗产三类[8],遗存的形态从点到线再到面,范围依次扩大。单点工业遗产的遗存表现为单独一座建筑或者一个构筑物,如三三一厂消防瞭望塔、电力机车研究所门楼等,其特点是遗产占地面积很小,特征性很强。线性遗产通常为运输业,如铁路线路、河道等,其特点是距离长、在平面上呈线性延展。片区遗产通常为大型工厂,占地面积很广,例如国营三三一厂、株洲电力机车厂等,其特点是大型厂区中仍保留有多种工业要素,且内容庞杂,不仅有核心的生产区域,还有办公区域、生活服务区等多种类型的区域。民国政府第十一兵工厂凤凰山防御工事旧址、株洲洗煤厂高炮阵地这类遗产属于比较特殊的遗产类型,其保护范围包括整座山体,民国政府第十一兵工厂凤凰山防御工事旧址所处的凤凰山,不仅有砖砌的防空掩体,还有安放高射炮的炮位,这些遗址保存完整,呈片区整体存在。

株洲工业建筑遗产在每个片区的保存现状参差不齐,清水塘片区是重工业较为集中的工业片区,片区内工业企业中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图4)以及株洲玻璃厂均为二五时期投产的重点工业企业,这些企业至今保留有完整的厂房以及铁路运输线路,目前株洲玻璃厂(图5)已搬迁完成,只有主体厂房得以保留,其余建筑均已被拆除,株洲化工厂近期将整体进行搬迁,株洲冶炼厂则面临就地重整,而株洲洗煤厂波澜专家楼和清水塘乘降所旧址已被列为市级文保进行保护;田心片区毗邻清水塘,该片区以交通运输制造业为主,株洲总机厂作为该区域内最主要的工业厂区,整体格局仍保存完好,其厂区内株洲总机厂联合厂房和株洲总机厂筹备处修建于民国时期,现已被列为省级文保进行保护;荷塘片区位于中心城区的东边,与田心和清水塘片区相邻,工业企业分布较为分散,多以配备有生活区、学校、医院等配套服务设施的综合型厂区的形式存在,工厂多为框架结构厂房,该区域内的硬质合金厂、株洲电焊条厂、株洲汽车齿轮厂、株洲车辆厂等企业修建于上个世纪的老生产车间保存完整并仍在使用,除此之外硬质合金厂夕阳红公寓被作为市级文保进行保护;董家塅片区位于城市的东南角,国营三三一厂作为以航空业为主综合型厂区,是董家锻最主要的工业企业,区域内整体格局仍保存完整,在苏联援建期间在三三一厂区周边建设了多栋苏式风格的专家楼、别墅(图6)、学校等建筑,虽有部分典型苏式风格建筑已被拆除,但剩余的二十余栋苏式建筑已被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

图4 株洲化工厂与铁路线路

图5 株洲玻璃厂

图6 三三一厂专家别墅

3.4 复杂的文化遗产产权构成

株洲工业发展至1961年,共有工业企业402个,其中全民企业117个,集体企业286个,在全民企业中,有中央企业14个,省属企业16个,市属企业87个,由此可见,株洲工业产业结构中,以集体企业、地方企业居多,体现出株洲早期工业遗产产权归属的复杂性,株洲工业经历80年的发展,具有其独特的产权构成特征:(1)国有产权——而在现存工业建筑遗产中,上世纪50年代左右的工业建筑遗产占大多数,在这些保存下来的工业建筑遗产中,仍有少数企业性质仍然为国有企业,如株洲电力机车厂、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等;(2)民营产权——株洲工业发展初期,企业性质多为国有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重组或改制,大部分企业由国有企业变为民营企业,比如株洲玻璃厂在被宁波旗滨集团有限公司并购后变民营性质的旗滨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株洲轴承总厂被浙江耀华集团整体收购后成为株洲珍珠轴承有限责任公司;(3)混合产权所有——株洲硬质合金厂为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而其所属的株洲硬质合金厂夕阳红公寓则为株洲夕阳红公寓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管理。从划分的文化遗产产权构成可以看出,株洲工业遗产的产权所属情况存在相当大的变更,并且其复杂性也是尤为突出的。

4 结语

株洲工业历史悠久,工业文化遗产类型丰富,占城市用地比例最大,是株洲特有的城市文化和文化资源,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见证。株洲工业遗产的保护现状都相对较好,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大部分废旧的老工业建筑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如何将城市更新建设与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有机的结合,也是当下面临的问题。对于株洲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①保护与再利用株洲的特有工业文化遗产,有助城市文化与品位的提升。对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善待社会历史资源与保持城市生机活力的明智之举。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可以对城市空间特征与城市性格进行重塑,从而有助于突出城市的文化与品位特征。

②多样化的保护与利用模式的探索与引入,有利于创造丰富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活力。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采取多样的保护方式,既要重视工业遗产对于城市记忆的不可替代性,又要注重工业遗产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只有采取多样的保护方式,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处理好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使那些古老的记忆能够得以保留。

③摸清家底,编制总体保护规划,统一调配。株洲工业文化遗产株洲工业文化遗产数量多,且保存较完整,应对市内工业遗存进行系统的调查,建立详细的数据库,才能有的放矢的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造再利用,才能将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有机的结合。同时,株洲工业产权复杂,应该在政府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制定株洲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细则,多部门配合完成。

[1]朱文一,刘伯英.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2012年中国第三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株洲市志编纂委员会.株洲市志.工业(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黄琦.城市总体风貌规划框架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4.

[4]姜华.株洲市东部地区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1.

[5]张永志.株洲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6]孙跃杰,徐苏斌,张轶轮,等.洛阳50年代工业遗产适宜性再利用改造设计探索[J].工业建筑,2016(1)∶62-65.

[7]宋盈,柳肃.株洲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C]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14.

[8]青木信夫,闫觅,徐苏斌,等.天津工业遗产群的构成与特征分析[J].建筑学报,2014(S2).

责任编辑:张吉明

The preserv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dustri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since industrial heritage is the important element of industrial culture. Through research and study on the situation of Zhuzhou’s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istory in Zhuzhou,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servation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Zhuzhou, aiming at providing theoretical and research basis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utilisation of Zhuzhou’s industrial heritage,promoting the effective inheritance of the value of Zhuzhou’s industrial heritage.

industrial heritage ; development history ; feature ;Zhuzhou city

TU98

A

1674-4144(2017)-09-61(7)

周红,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士。

黄妍,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城镇化背景下湖南沅水流域少数民族历史城镇空间形态与住居文化研究”(编号:51308205); “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新型城镇化下武陵山区民族小城镇有机空间形态模式及文化生态研究”(编号:15B086)。

猜你喜欢
株洲片区遗产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遗产怎么分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千万遗产
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