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合理地创设各种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使学生在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使知识更好的被学生接受、内化,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众多的弊端,如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对知识缺乏思考,学习缺少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以情境启思,以情境促思,以情境成思,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杜威、卢梭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都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经验与思考。教育家苏格拉底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他本人称之为“产婆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十分重视自然情境教育作用的内容。卢梭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说:“使你的学生去观察自然的种种现象。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思维五步”,主张学生从活动中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学校里获得的知识与生活过程中活动联系在一起,促进知识的获得。
近些年来,国内外在情境教学在课堂的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绩,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充分发挥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实现学生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教师要以情激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进行情感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应延伸到生活实践当中,注重与生活的联系。生活化得情境教学有着非凡的魅力,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
《看菊花》和《冰花》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而写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将两篇文章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家人一起外出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把观察菊花形态以及颜色等说清楚,请孩子们把看到的菊花用笔画下来,并将所学的词语或句子写在图画中相应的景物上。
二、创设活泼的活动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仍然“唱独戏”一定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一较活泼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考,勇于发问,大胆质疑,潜心探索,努力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要求分角色朗读。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头饰,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孩子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游戏的气氛中,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小火车”、“看谁得的星星多”、“小组对抗赛”等游戏活动,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在这样的模拟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竞争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发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催化学生思考。
如教《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我根据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没解决问题。教师运用优美的语言巧妙的引导学生:“同学们,请认真阅读课文,稍后老师会让你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看谁的脑筋动的最快哦”,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维也纳“音乐之都”的来源?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具体原因?……学生在质疑,探究中真正地感受到维也纳这座城市浓厚的音乐氛围,领略了它“音乐之都”的独特艺术魅力。
四、创设媒体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以及实物,创设媒体情境,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
在《快乐的节日》一课教学中,课始,一边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一边呈现主题内容:一群群小鸟在蓝天里自由地飞翔,一群群少先队员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在花园里开心地唱啊跳啊……受这一情境的感染,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的旋律轻轻哼唱,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五、反思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地和老师、文本展开对话。但在教学中,应注意情境创设的科学性,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从现实入手加强钻研,研究的氛围争取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语文课充满求知的乐趣,充满,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并且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育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2]李庆民.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出版.
[3]张贵新,侯国范.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作者简介:
王娟(1984.01—),女,汉族,籍贯:江苏南京,最高学历:本科,职称:小二,单位:南京市六合区广益小学,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