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兰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 盐城 224005)
护理干预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黄云兰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 盐城 22400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3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性膀胱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利于增加患者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增强患者排尿功能。
护理干预;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
神经源性膀胱主要表现为膀胱储尿功能障碍和排尿功能障碍,若不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则会出现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及肾积水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1]。本次研究对护理干预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3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7例。对照组男10例,女7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31.06±4.03)岁;观察组男11例,女6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31.53±4.17)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间歇性清洁导尿,即先进行最大排尿量及残余尿量,随后利用无菌导尿管进行导尿,一般选择起床前、餐前、睡前导尿,依据残余尿量多少控制间歇导尿次数,当残余尿量低于80 mL时,则可以停止导尿。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膀胱功能锻炼,利用刺激扳机点进行排尿训练,通过叩击和挤压敏感位置,增强逼尿肌对牵拉反射的反应,继而促使患者反射性排尿;此外还可以对患者进行电针排尿,进行四神聪、肾俞、气海等进行针刺刺激,1次/d,30 min/次。此外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是由于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接受排尿训练,时间过长难以配合,而且大部分患者会因为害羞而无法正常配合治疗,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膀胱功能训练的作用及重要性,并可以求助治疗成功的病例现身讲解,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医护人员还应当重视对患者入水量的控制,一般每日控制在1500~2000 mL,当需要静脉输液时,则需要酌情减少。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比较分析(X±S,mL)
传统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主要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但疗效不佳,如今对间歇性清洁导尿应用比较普遍,利于改善患者排尿障碍[2]。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加快患者的恢复,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膀胱功能锻炼,做好心理护理和控制入水量等,利于增强膀胱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避免因为患者不配合影响治疗效果[3]。与其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定时协助患者导尿,控制导尿量在400~500 mL之间[4]。本次研究对护理干预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利于增强患者膀胱容量,改善患者膀胱功能,同时降低残余尿量,缓解患者排尿障碍症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排尿障碍患者治疗中加强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心理护理及控制入水量等综合护理干预利于缓解患者不良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秦 江,赵亚杰,石秀秀,等. 不同时期针刺介入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5, 35(2):132-136.
[2] 李小容. 清洁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6):3315-3317.
[3] 刘澜涛. 膀胱功能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 29(7):963-964.
[4] 丁艺波,于喜勤. 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209-210.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6.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