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玉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夏季使奶牛维持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
杨红玉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荷斯坦奶牛的最适泌乳温度为4.4~21.1℃。日均环境温度达到24℃时,奶牛产奶性能就会下降;当环境温度超过32.2℃,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降低8%~12%,产奶量降低20%~30%。热应激会影响高产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一般认为,在18~34℃气温范围内,气温每升高1℃,奶牛呼吸频率增加3.0次/分钟。在25~41℃气温范围内的无遮阳牛舍,气温超过25℃后每升高1℃,牛体温大约升高0.2℃。
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多,空气湿度大,病原菌大量孳生。奶牛耐热性较差,温度调理不当,就会影响奶牛的健康,使疫病的发病率上升。高温对奶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长时间高温使奶牛血液中矿物质浓度明显下降,这是由于随着奶牛摄入饲料减少,饮水量的增加,矿物质摄入量也相应减少,而随着排出大量稀粪而导致矿物质的大量丢失,同时血液循环加快,也加速了体内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代谢。
奶牛一般在25℃以上采食量开始下降,30℃以上明显下降,在30℃时,奶牛采食量为正常时的90%,在40℃时采食量为正常时的60%,40℃以上时采食量更低,甚至部分奶牛会停止采食。
温度升高时,奶牛采食量下降,尤其是粗料采食量不足,从而导致瘤胃中丙酸含量上升,乙酸含量下降,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下降,造成鲜奶乳脂含量下降,尤其是温度超过27℃时,下降较为明显。
奶产量和温度之间呈强负相关,当日均气温从22℃升到31℃时,奶牛日均产奶量下降5 kg左右,下降率可高达30%。一般泌乳前期奶牛对高温的反应较泌乳中、后期奶牛敏感,产奶量下降幅度较大。
奶牛春秋两季配种受胎率最高、夏季最低。长时间高温直接影响精子的成熟和精液的成分,这些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牛精液品质,从而影响奶牛繁殖率。同时,高温使母奶牛发情期延长,出现短促发情甚至乏情,从而影响受胎率。
在高温状态下,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能力,奶牛对疾病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影响奶牛热调节的环境因素中,除气温外,还有气湿、气流和太阳辐射。所以夏季降温首先要隔绝太阳辐射,加大气流,避免人为增加气温,夏季牛舍温度最好控制在28℃以下。具体措施:牛舍必须保持干燥、不积水;牛舍内相对湿度过大,牛体散热受阻加大,不利于温度下降;牛舍要通风良好,每天早、晚打开门窗,并进行机械送风以加快湿热的排除,使牛体尽快散热。较为理想的送风形式以排风扇为好,形成对流风速,减少室内温度、湿度。另外要避免太阳直射牛舍,改善奶牛遮阴环境,日光辐射热可减少。如牛舍东南侧植树、周围种藤蔓爬满舍顶,可获得良好的降温效果。运动场上设凉棚可使牛减少热辐射。牛舍设置水膜(简易办法是:细绳索挂帘吸水排流)可降低舍内温度2~5℃。
尽量减少和控制与产奶无关的热量产生。夏季奶牛的食欲降低,采食量少。奶牛在22~25℃时,采食量出现下降,30℃以上时明显下降,下降幅度高达50%以上。因此增强奶牛食欲是减缓热应激的重要措施,一是提高奶牛日粮的蛋白质水平,一般在18%~20%;提高过瘤胃蛋白的比例,占粗蛋白的35%以上。增加优质粗饲料如胡萝卜等。二是夏季的日粮浓度要高。体积要小、要尽量满足个体营养的需要。添加脂肪酸钙、棉籽等过瘤胃脂肪,日粮脂肪含量可达到5%左右。三是夏季奶牛日粮要控制粗饲料的喂量,提高精料比例(日粮精料最大比例不宜超过60%),以免影响乳脂率及出现代谢性紊乱。
夏季白天气温高,奶牛的食欲差,到了晚上天气凉爽许多,奶牛的食欲比白天旺盛。把以往每天3次均衡投料饲喂方式改为晚间和清晨多投放些日粮;也可增加夜间的补饲次数,使奶牛在夜间采食量占全天干物质采食量的2/3。
夏季炎热,由于排汗量的增加,会引起奶牛体内某些矿物质的不足。因此在日粮中添加钾、钙、钠、镁等矿物质元素。钾可增加到日粮干物质的0.5%~1.3%,钠为0.5%,镁为0.3%。实践证明,夏季每头奶牛每天在日粮中添加5 mg碘化钾,可大大降低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并可使奶牛的产奶量增加24%。此外,每吨饲料添加1~2 kg蛋氨酸可节省100 kg配合饲料。
2.5.1 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夏季是乳房炎多发季节,每年7~9月份对产奶牛应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及早防治。饲槽和挤奶场舍要保持干净。挤奶人员衣着、工具、挤奶前人员手脚要消毒,乳房擦洗巾要用清水-2%烧碱-清水-消毒液清洗,奶牛挤乳后,乳房用1.5%次氯酸钠或新洁尔灭进行消毒。认真做好消毒工作,能有效地控制乳房炎的发生。同时要经常检查产后奶牛生殖器官,发现疾病应及时治疗。
2.5.2 确保牛舍卫生
盛夏季节,阴雨绵绵,粪水污积,最容易污染牛体,使细菌大量繁殖,这不仅影响牛皮肤的正常代谢,有碍牛体健康,而且易引起乳房炎和肢蹄病。因此,要勤打扫牛舍,清除粪便,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凉爽,定期用1%火碱水冲洗牛床进行消毒。每天应在挤奶前刷拭牛体1~2次,后躯不洁部位,可用温水洗刷。搞好牛体及环境卫生,推行乳头药浴,减少乳房炎的发生。
2.5.3 精心照顾病牛
对高产、体弱、食欲不好的奶牛,如在夏季分娩应于分娩前1周适当补给10%葡萄糖酸钙1~3次,以增强体质,应进行清热防暑辅助治疗。
2.5.4 做好防暑措施
发现奶牛呼吸急迫、口流大量唾液、食欲减退时,可灌服“十滴水”40~80 mL,“风油精”擦拭牛额头、两侧太阳穴、鼻镜。每天还可在饲料中混喂苦参25~30 g或冷服250 g绿豆煮汤(排除有机物中毒时应用)。症状严重时,应及时与兽医人员取得联系。
一般1头奶牛饮水量为其体质量的10%~20%(50~70 kg)时,才能保证牛体的正常代谢,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满足生产牛奶的需要。夏季温度高,奶牛饮水增多,可达100 kg左右。因此,要保证水槽内有充足的清洁饮水。
2.7.1 牛舍及用具的消毒
牛舍地面、墙壁和饲养用具,应选择腐蚀性小,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杀灭性强的消毒剂(如百毒杀等)进行消毒,消毒剂应两种以上交叉使用,以利于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7.2 带牛喷雾消毒
夏季带牛消毒不但具有杀灭病原菌、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还能降低牛舍的温度。喷雾消毒要选用高效、无副作用,粘着力强、刺激性气味小的消毒剂,以免引发牛呼吸道疾病。
2.7.3 消除蚊蝇,防止中毒
每年对牛场实施大灭蝇2次(可选用长效灭蝇灵);也可在牛舍加纱门、纱窗,以防蚊蝇叮咬牛体;还可用90%敌百虫600~800倍液喷洒牛体,驱杀蚊蝇,但要防止药液喷洒入饲料中,防止中毒。
目前,我国应对夏季高温主要通过遮阳、通风、喷雾系统等工程措施,以及通过适当调整日粮,调整饲喂方式,提供充足饮水来降低高温危害。而有关针对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同饲养方式、不同规模牛场以及适合于农户使用的经济有效的降温系统研究还很不够,而且缺乏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在中原地区进行的棚式石棉瓦屋顶牛舍夏季温热环境测试试验表明,舍顶对奶牛的辐射热强烈,不利于奶牛产奶,应选用高热阻材料建设多层结构屋顶,或选用屋面光滑、反光的空气间层屋顶。某些地区有些单坡式屋顶向北倾斜,正午时分不能有效遮阳,应根据夏至太阳高度角进行屋顶挑檐设计。一些地区在奶牛舍外运动场安装了黑色遮阳网,遮阳率在50%~90%不等,此举降低了辐射温度,网下可感辐射热量减少,有益于保持奶牛健康。
目前有效的夏季降温技术包括湿垫-风机降温系统、强制机械通风系统、喷雾降温系统以及洗浴池等,仅在少数大型奶牛场采用风扇喷雾系统。□
S823.9+13
B
1004-5090(2017)08-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