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媛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靖远 730600)
肉牛养殖是当前我国降低牛肉进口,满足国民餐桌牛肉需求的重要产业体系。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牛肉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升。因此,在肉牛养殖过程中也需要加强肉牛疾病的防治,提升牛肉品质的同时,降低疾病给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当前肉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消化道线虫病展开研究,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
肉牛消化道线虫病属于寄生虫病,是毛圆科、毛线科、沟口科以及圆形科等寄生虫寄生在肉牛消化道而引发的疾病[1]。现阶段肉牛消化道线虫病的主要类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捻转血矛线虫主要是寄生在肉牛皱胃及小肠的寄生虫,寄生虫作用于肉牛的真胃和小肠组织,致使肉牛发病。捻转血矛线虫成虫主要寄生位置是肉牛的胃部,虫卵一般情况下随着肉牛正常排泄而排出体外,经过10d 可以发展为具有感染性的幼虫体。捻转血矛线虫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情况下能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3 个月以上,一旦幼虫侵入肉牛体内,就会发育存为成虫,刺入牛体的消化黏膜内,吸食牛体的血液而导致肉牛消化系统疾病产生,并不断繁殖扩散,导致牛群感染问题的不断扩张。
食道口线虫也称为结节虫,主要寄生在牛体的肠道内,对牛体肠壁结构产生破坏而导致结节病变产生。食道口线虫的虫卵在牛体外经过孵化后会发育为一期幼虫,并不具备感染能力,但一期幼虫经过两次蜕皮后,就会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幼虫,会随着肉就进食通过口腔食道,进入牛体的结肠、十二指肠以及真胃,进而发育为成虫,最终导致牛体发生病变[2]。
仰口线虫也称为钩虫病,主要寄生位置在牛体小肠结构,最终导致仰口线虫病变。肉牛仰口线虫病感染方式主要包括:第一,肉牛在饮水或进食过程中,仰口线虫的幼虫通过口腔食道进入牛体并感染,逐渐入侵牛体的消化道,导致病发;第二,仰口线虫的幼虫直接钻入牛体皮肤,在牛体血液循环作用下,侵入牛体的脏器,最终在牛体小肠结构发育为成虫,导致牛体小肠病变。一般情况下,仰口线虫通过口腔入侵牛体病发时间相对较快,一般需要25 d,而通过皮肤侵入则发病较慢,需要55 d,在牛体小肠发育为成虫后,会刺穿小肠绒毛,吸食血液并繁殖。
毛首线虫主要寄生于牛体盲肠结构,发病严重时也会在牛体的结肠和小肠结构寄生,导致肉牛盲肠结构受损而发生病变。毛首线虫的虫卵会随肉牛排泄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经过3 ~5 周发育,就能够发育为感染期虫卵,随着牛体饮水、进食等入侵牛体,并进入盲肠发育,最终导致毛首线虫病。
在肉牛消化道线虫病中,不同类型的寄生虫病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如需对肉牛消化道线虫病进行诊断与治疗,就必须注重对不同类型肉牛消化道线虫病临床症状表现的分析,确保防治措施落实[3]。现阶段肉牛消化道线虫病的症状表现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捻转血矛线虫病一般呈亚急性发病,感染牛体会出现被毛粗乱,随着病情的进展,肉牛会逐渐全身消瘦,精神不振,衰弱,步态不稳,放牧离群,并出现全身可视黏膜苍白、下颌间隙和下腹部水肿,一旦治疗不及时,就会造成感染牛体由于器官衰竭而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
感染牛体会出现持续性腹泻或顽固性下痢的症状,粪便呈现暗绿色,表面带有黏液,时有便血。而慢性病则主要表现为便秘和腹泻,两种情况交替进行,最终导致疾病逐渐加重。发病后期,患病牛体在食道口线虫的寄生作用下,导致机体衰竭而死亡。
病牛主要表现为贫血,并伴随一系列症状。临床见可视黏膜苍白,病牛在寄生虫病作用下逐渐出现消瘦,皮下水肿;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顽固性下痢,粪便呈黑色。在疾病感染后期,会对牛体后驱神经产生影响,导致牛体后期神经麻痹问题出现,病牛无法正常站立或行走。
感染毛首线虫病的肉牛主要临床表现为:第一,毛首线虫虫体头部钻入盲肠黏膜,对牛体的盲肠结构造成机械性损伤和刺激,导致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甚至出现牛体出血性坏死;第二,虫体生活中的代谢产物及其分泌的毒素容易造成病牛机体中毒,导致牛体受其他中毒症状影响而死亡。
肉牛消化道线虫病主要的诊断方法是采取实验室化验,能够较为精准的诊断疾病类型,对于肉牛消化道线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推动意义[4]。在采用实验室化验法对肉牛消化道线虫病进行诊断时,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目前肉牛消化道线虫病实验室检测诊断中采样包含三种:第一是牛体自然排便采取;第二是牛体直肠采取;第三是将油类试剂注入牛体直肠促进其排便采取。采集的粪便需要使用容器进行保存并编号,避免样本混淆。然后尽快化验检测,如果需要运送时间,则需要对粪便样本进行低温冷藏,或者在样本中加入少量的福尔马林。
化验过程中主要就采用盐水浮集法,以清水1000 ml,加入粗制食盐360 g,然后煮沸自然冷却,并使用棉花进行过滤,即可取得饱和盐水。然后取牛体粪便样本2 ~5 g 置于烧杯内部,添加少量饱和盐水进行搅拌均匀后再次添加10 倍比例的饱和盐水搅拌,然后采用铜丝网或者纱布进行过处理,将滤液置于试管内,保证液面略凸于关口,静置10 min后,进行镜检。
预防是降低肉牛消化道线虫病发病概率,提升肉牛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举措。在对肉牛消化道线虫病防治过程中,主要防治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以降低肉牛消化道线虫病的发病率。要定期对牛舍及养殖区域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寄生虫的滋生。在冬季养殖需要注重对牛群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注重饲料的科学搭配,提升牛体的集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要保证牛舍的温度,避免牛体感染风寒,影响牛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在牛群放牧过程中,尽量避免积水或者死水的饮用,以流动水或者井水为主,避免寄生虫卵或者幼虫进入牛体内部[5]。
目前肉牛消化道线虫病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包括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
第一,西药治疗。在肉牛发生消化道线虫病后,可以采用丙硫咪唑药物口服,根据病牛的体重进行药量的配比,一般情况下按照10 ~20 mg/kg 比例用药,连续用药一周后,采病牛粪便样本进行化验,如果未好转则需要继续用药,一般2 周内即可痊愈。还可以使用敌百虫进行口服治疗,按照20 ~40 mg/kg 病牛体重进行口服用药,或者采用磷酸左旋咪唑药物按照6 ~8 mg/kg 比例进行口服治疗,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使用磷酸左旋咪唑对病牛进行注射,5 mg/kg。
第二,中药治疗。主要采用郁金散:郁金、黄柏、大黄、黄芪、黄连、白芍各30 g,加水煎服,1 剂/d,连续用药5 d 后,可以有效治疗肉牛消化道线虫病。如果治疗过程中病牛伴有脓血情况,可以用赤芍和侧柏叶代替白芍,以改善治疗效果。
肉牛消化道线虫病防治对于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肉牛养殖产量和牛肉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保证养殖户经济效益,降低疾病对肉牛养殖影响的关键所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肉牛消化道线虫病的类型,采用西药或中药治疗,以避免疾病扩散,威胁肉牛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