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信
(阳城县畜牧局,山西阳城048100)
优质小麦或成市场亮点,饲料替代优势暂不明朗
刘国信
(阳城县畜牧局,山西阳城048100)
目前,一年一度的小麦夏收已基本结束,从南到北新小麦已梯次上市,新麦收购也全面启动,面对收购初期变幻不定、扑朔迷离的形势,今季小麦价格行情将如何演绎,市场主体高度关注。业内人士表示,新季小麦产量和质量均好于上年,国家托市收购已如期启动,市场化收购热情积极,优质小麦或成市场亮点,优质优价将会明显体现,饲料替代优势暂不明朗。
近期,有市场机构对主产区小麦生产情况调查显示,今年新季小麦尽管主产区部分地区遇到病虫害侵袭和干旱、倒伏等影响,但生产形势整体较好,夏粮有望再获丰收,预计今年新季小麦产量和质量会好于上年。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7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2 410万公顷,较2016年减少8.7万公顷,全国小麦单产5.361吨/公顷,较2016年增加34千克/公顷,全国小麦总产量12 920万t,较2016年增加35万t。其中,冬小麦总产量为12 250万t,较上年增加31万t。
据农业部有关人士分析,今年小麦生产主要呈现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布局进一步优化。西南小麦品质较差区、西北条锈病越夏区、河北地下水超采区、江淮赤霉病易发区等非适宜区调减部分小麦,既减轻了病虫防控压力,也减轻了小麦库存压力。黄淮北部强筋小麦优势区、江苏里下河及沿海弱筋小麦优势区、江淮北部及黄淮大部中筋小麦优势区加快形成。二是品质不断提升。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呈扩大趋势。比如,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等优质专用品种较上年增加27万公顷,面积占27.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三是绿色发展势头良好。各地大力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发展节水农业,促进节本增效。今年全国小麦节水品种面积扩大到266.6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4万公顷。四是机收效率高、进度快。各地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布作业信息,提高供需对接效率,组织调度更加高效,较往年提前进入机收高峰期,加快了夏收进度,降低了成熟后期与收获期不良天气带来的影响。截至6月末,全国已收获冬小麦0.21亿公顷,进度过九成半,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已经结束,机收比例达9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机械化小麦收获、秸秆处理、玉米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等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广泛推行。
据了解,目前从南到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已大量上市供应市场,就近期的收购状况看,各地新小麦价格普遍高开高走。业内人士分析,今年新麦开秤价同比明显偏高,缘于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今年小麦质量好于上年。由于去年部分主产区小麦质量受损严重,尤其是南方小麦产区雨水频繁,小麦赤霉病暴发,质量普遍偏差,病粒超过3%的小麦只能用做它途,开秤价格较低。如去年7月13日全国玉米平均价格为每吨1 910元,饲料厂小麦采购价格为每吨1 600~2 000元,小麦与玉米价差扩大至每吨100~300元。由于小麦替代玉米优势明显,全年约有700万t小麦被用作玉米饲料替代。而今年并未受到异常天气影响,小麦质量好于上年,新麦身价自然抬高。相关信息显示,6月份,湖北荆州容重760 g/l、水分14%左右的新小麦贸易商装车价为2 140~2 160元/吨,面粉企业收购价2 280~2 300元/吨,荆门京山地区容重750 g/l、水分12.5%、不完善粒不超标的小麦面粉厂收购价为2 300元/吨,较去年提高200元/吨。安徽安庆水分13%、容重750 g/l的新小麦贸易商装车价2 240~2 260元/吨。河南南阳容重750 g/l、水分15%的新小麦贸易商装车价2 100元/吨。据了解,目前,河北面粉企业新麦收购价为2 390~2 41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00~160元/吨。
第二,市场收购热情积极。对于制粉企业而言,去年小麦夏收期间收购积极性不高,而国家政策性收购力度较大,大量符合质量要求的小麦进入托市收购,导致后期流通市场质优小麦粮源供应偏紧,当国家集中收购结束后再想收购为时已晚。特别是去年第四季度以后市场高质量小麦供给紧张,价格更是一涨再涨,面粉加工企业望市兴叹。有了上年的教训,加之新麦上市初期价格相对较低,为减轻成本压力,今年各市场主体收购热情较高,而且跨区域采购积极。近段时间以来,各地众多制粉企业采购员云集小麦上市较早的湖北等地,采购心态可见一斑。
第三,当前流通市场陈麦粮源枯竭。据了解,近期尽管陈麦价格走向有所趋弱,但由于流通市场陈麦粮源枯竭,价位整体仍处于相对高位,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新小麦价格的高开。如目前华北地区普通陈麦制粉企业进厂价2 550~2 650元/吨,苏皖地区2 550~2 570元/吨,均高于上年同期的100~150元/吨,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优质小麦供需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市场上优质强筋小麦价格不断上涨。今年优质小麦不仅种植面积增加,而且质量比上年提高,自然成为各市场收购主体追逐的亮点,优质优价效应将会明显体现。而通常夏粮上市后,制粉企业倾向于采购成本较低的新麦,陈麦需求量有所减少,价格将会逐步走弱,但今年由于陈麦粮源严重不足,市场出现大幅度或“断崖式”下跌并非易事。
从供需关系看,我国小麦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紧平衡供应状态,由于城市建设急剧扩张,全面二孩政策放开,近年来国内优质小麦市场供应更为紧张。据了解,目前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产量为300万~450万t,而优质小麦年需求量为500万~750万t,供需缺口较大。
受市场优质小麦供不应求的影响,今春以来国内优质强筋小麦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大于普麦,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差价持续拉大。由于优质小麦处于短缺状态,没有政策性库存作为补充粮源,当前市场对优质强筋小麦仍多持看涨预期。有市场人士预计,新麦大规模上市前强筋小麦价格仍将保持上涨走势,涨幅在30~50元/吨之间。
按照惯例,随着新麦陆续上市,市场对陈麦的关注度将会降低,企业做多库存意愿不高,价格将出现下滑。但由于新麦有一定时间的后熟期,并不能即时投入加工,陈麦依旧会在市场流通,加之,当前陈麦市场流通粮源较少,而作为主渠道供给的临储小麦成交价格稳定,政策底部仍会支撑市场,陈麦价格大幅下跌的几率仍然不大。
从需求上看,随着伏天高温多雨天气来临,虽然面粉企业开机减少,但由于拍卖粮存放时间已久,大多都不能单独使用,且新季小麦上市后也有一段时间的后熟期,均需要新旧掺兑搭配使用才能加工生产,因此陈麦仍存在一定刚需,预计近期陈麦价格虽呈稳中趋弱走势,但总体价格仍将以稳为主,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当前各地小麦、玉米价差保持在较高位置,优质小麦替代玉米进入饲用暂时没有优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7-2018年度小麦饲用消费量为500万t,较上年度下降200万t,降幅30.8%。不过,考虑到新麦收购价格要比陈麦偏低的情况,新麦与玉米之间的差价也会缩小。
据了解,在一般情况下,小麦价格每吨低于玉米价格60元后,饲料厂开始考虑用小麦替代玉米,小麦价格低于玉米价格每吨超出110元以后,开始大量替代使用。因此,新麦价格一旦进入可替代范围,一些饲料企业依然会收购部分新麦。因此,今年夏粮收购期间,优质小麦收购仍然是各市场主体竞争的焦点,优质优价的市场效应仍会明显体现。
业内人士表示,一年一度的夏粮收购工作已经开始,今年国家已经确定了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为2.36元/千克,计划收购小麦1 500亿kg,这一消息为新麦市场价格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后续小麦价格走势,还受多重因素制约。因此,在新陈小麦交替时期,要摈弃抢粮赌市心理,密切关注购销形势,切实把握收购时间和节奏,以规避盲目收购带来的市场风险。
从长远来看,我国小麦市场政策性特征明显,今年小麦价格上涨,得益于去年秋后国家及时推出新小麦(2017年上市)保护价与上年度持平,在政策上有了底部支撑。但在今年小麦播种季,国家是否出台新小麦保护价,是后期小麦市场前景的关键看点。
从近期来看,麦价围绕政策波动,“抢粮赌市”风险仍然较大。历年夏收,国家最低收购价收购启动时间、执行范围、收购力度均是影响后市麦价的关键。市场认为,今年新麦大量上市后,价格将在托市价附近徘徊,有望高开高走或平走,及早入市应是上策。从过去两年情况看,新麦上市后价格将有一个上涨过程,特别是今年各市场主体收购普遍积极,有望推动后期新麦收购价格继续走高,但随着进入盛夏,面粉市场消耗量将进一步减少,面粉存储难度将加大,饲料用麸皮销量下降,将抑制企业开机积极性,压制小麦价格行情,上涨幅度也会受限。
业内人士建议农户:新小麦收获后,既要避开刚收购时的出售高峰,也不要捂粮惜售。新小麦刚上市,价格较低,那是因为集中上市,加之水分、杂质含量相对较高的原因。随着后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以及市场各类粮食主体的收购,小麦价格呈现平缓上升的概率相对较大。但是农民不应因此而赌后市,捂粮惜售,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仓储条件和防范措施,还是建议及早出售,以免因保管不当导致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