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的进步性

2017-09-13 16:42黄光华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
关键词:认识历史教学

黄光华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每一个阶段性历史的进步性,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掌握。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历史的进步性,在学生明白了历史的进步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把前后两段史实或相邻的两种制度加以比较,让学生明白历史的进步。

关键词:历史教学;认识;进步性

在历史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觉得历史好难记,感觉枯燥冗长,空洞无味,认为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还学它有什么意义?其实,这是学生还没有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历史是经验、教训、明鉴。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就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的进步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类社会历史在不断进步,不断刷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体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交替,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其低级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人类社会的进步表现为社会形态的更替。

我们为什么说历史进步了,怎样让学生明白历史是进步了。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给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历史的进步性,在学生明白了历史的进步性的基础上,再把前后两段史实或相邻的两种制度加以比较,让学生明了历史的进步性。

例如,我们讲封建社会制度比奴隶社会制度要先进一些。就要先让学生明白任何社会制度的变更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发生变革,产生新的生产关系。如果新的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的发展,就是社会的进步,也就是历史的进步;反之则是退步。退步的话必然导致新一轮的变革,直至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分析:

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奴隶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奴隶没有人身自由。这样的生产关系在奴隶制社会初期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因为当时物资匮乏,生产资料短缺,由奴隶主将主要生产力——奴隶(劳动力)以及生产资料集中起来,可以凝聚力量,提高效率。而且当时的生产产品不足,由奴隶主统一分配,奴隶仅仅维持最低生活水准;当产品数量少于劳动者最低生活保障时,奴隶主可以杀掉或丢弃部分奴隶以减小消耗(虽然很不人道,但在当时是唯一手段)。

当奴隶社会发展到后期,产品有一定积累,奴隶主不再为生计而驱使奴隶劳动,奴隶的劳动成果主要是为了满足奴隶主的奢侈需求,而非生活必需,而努力劳动所得不变,这使奴隶的劳动积极性显著下降。此时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劳动效率和成果就大不如从前,并且奴隶的不满情绪开始产生,阶级矛盾加剧,奴隶消极怠工、故意破坏生产资料(如劳动工具等)。此时,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关系为封建主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可以选择为不同的封建主劳动;劳动所得除以租金等形式上交给封建主后仍有部分剩余,可以由劳动者自由支配。劳动者不同于奴隶,拥有自由及私有财产,这样与奴隶社会比较,劳动者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阶级矛盾得到缓和。而且封建主仍可以集中生产力和生产资料进行有规模的生产劳动,生产力发展得到促进。所以说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更进步,更文明。

在讲洋务运动时,教材中对洋务运动定性为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宣告破产。那么在当时的清朝,它是否具有其进步性呢?在西方列强侵略不断加深,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形势下,清朝统治阶级中逐渐形成了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掀起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它是中国从闭关自守走向改革开放的开端,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在中国的体现, 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也是具有其进步性的。

在讲三国鼎立时,课堂上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分析: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出现,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是历史的进步。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三国鼎立时期,各国统治者都不满足于偏暗一偶的现状,都力图打破均势,统一全国。因此,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这一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均有较大成就。这都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而引起的。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呢?这就要引导学生总结资本主义的优点: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它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积累了空前的社会物质财富;它开辟了世界市场,不断把世界上各个孤立地区的人群从互相隔绝状态中解放出来,逐步融为一体;它创造了政治文明,改变了世界的政治面貌,使民主共和制度为一切文明民族所认同;它所创造的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政治规范,则被证明使颇具效果的社会管理方式而称为人类文明的公共财富;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民主、平等、自由等等成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共同理想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价值观念,把人类带入到一个更加文明的时空。这是封建社会制度无法比拟的。

既然资本主义有如此先进,而苏俄和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呢?这里要让学生明白,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抢占有利的国际地位,是国家的第一要义。而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已经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苏俄和中国为了达到后来者居上的目的,就必须选择社会主义,用以有计划地、稳定的、有序地快速发展,来实现跳跃性发展的宗旨。另外,中国选择社会主义也是历史注定,中国近代也曾选择资本主义,但是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非常正确的,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人民明智的选择。

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每一个阶段性历史的进步性,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更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掌握本领,时刻准备为人类社会服务,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因为,历史进步不仅是实践及其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实践所追求的目的。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的生命活动性质的体现。实践是一種合目的性的活动,它始终贯穿着对历史进步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和国家兴衰、民族利益结合起来。这才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核心,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认识历史教学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