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普惠教研浅议

2017-09-13 16:26崔艳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

崔艳

摘要: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对于网络教研而言,依托大数据也逐渐转变为了互联网教研模式。在此模式下,对于学生、教师以及教研员都产生了非常顯著的改变。互联网模式下,充分应用互联网自身的特点使得互联网下的普惠教研最为优化,进而继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当前诸多教研人员所深入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尝试分析互联网对于普惠教研的促进作用,并且提出一些建议用于对互联网教研进行完善,以达到更好促进普惠教研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普惠教研

互联网模式下,充分应用互联网自身的特点使得互联网下的普惠教研最为优化,进而继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当前诸多教研人员所深入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教研模式存在的缺点,然后阐明了普惠教研的内涵及互联网教研存在的普惠特征,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互联网教研进行完善,使其更好的促进普惠教研的开展。

一、传统教研模式存在的缺点

在传统的教研模式中,其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汇总都是按照不同的阶段分先后顺序开展的。一般的调研活动都是在被调查者知晓的前提下进行的,具体采取的分析方式是汇总统计以及比较分析,传统的网络教研一般采取定性分析作为常用的评价方式,定性分析下所获得的结论一般都是根据评课教师自己所具有的经验而获得,是建立在其现有的认知水平之上的,所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持,导致其最终的结论说服力和可靠性不足,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对教学方式的改善以及专业水平的提高都是作用不大的。

二、普惠教研的内涵及互联网教研存在的普惠特征

(一)普惠教研的内涵。

教研服务的普惠工作开展,需要能够对普惠教研进行充分正确的认识。普惠教研的内涵有三种性质,分别是公益性、公平性和普遍性。其中普遍性是确定其面对的方向式全体和大众的,所有的教师和所有的学校都能够享受到其服务;公平性则是指无论是乡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中的教师,不论其能力高低资格新老,在教研服务中都是可以获得相同的教研服务;公益性则是表明普惠教研是具有非互惠性的特点,明确普惠教研存在单向的给予的性质,教师和学校也是单向的被给予,双方之间不存在报酬和收费的情况。整体而言,开展普惠教研工作,意味着基础教育的教科研工作需要做到公益、普遍和公平。开展普惠教研工作,需要确保教科研活动服务免费化、网络化、普遍化和制度化。

(二)互联网教研存在的普惠特征。

教研工作与互联网技术深入结合之后形成互联网教研,通过对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入的应用,实现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研服务以及教研管理等教研功能。互联网教研并非是简单的将教研和网络进行叠加而获得,而是需要借助互联网深入且全面的改造教研工作,通过互联网让教研工作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更具有帮助。互联网下,大数据本身就是存在协同和共享的特点,所以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普惠教研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能够使得广大的教师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获得保质保量的教研服务。

1.互联网教研可以使得整体教研所需成本明显降低。在基于互联网的教研模式下,通过所构建的教研信息化平台,教师可以轻松参与各种网络上的教研活动,这就使得开展教研活动所需要的成本显著降低,而且也无需专门为教研活动准备场地,关于组织者在开展教研活动中国所需要支付的资金方面的成本可以直接忽略。以此同时,借助互联网开展教研工作,可以使得各级的教研机构都能够准确的获得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相关数据也能够准确的获得。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成分的挖掘和分析,评估所调研的区域内教师的相关指标。

2.开展互联网教研工作能够确保所提供的教研服务更加的便捷,所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开展互联网教研工作,能够促使教研工作的操作流程可以更加的标准和统一,同时还可以为教师提供7*24小时的教研服务,作为教师,寻找所需要的教研资源时候不会继续被地域以及时间所约束,所提供的教研服务更加的直接,涉及的范围也更加的广泛。

3.互联网教研使得教研付的可获得性以及公平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于传统的教研服务,其侧重于为师范学校以及优秀教师提供服务,教师普遍是处于参与者的位置。而互联网下的教研工作,使得教研服务的受众明显增加,即便是地处偏远的乡村教师,其也能够享受到同样等级的教研服务。

4.互联网模式下的教研工作使得传统教研方式不得不尽快的创新和改革。因为互联网教研的快速发展,其对于传统校验方式的确是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与此同时还带来了许多创新理念,迫使教研机构开始重视普惠意识,开始注重为教师提供便捷、多样和高品质的教研服务。

三、对互联网教研进行完善,使其更好的促进普惠教研的开展

(一)对普惠教研的框架体系进行完善。

互联网教研新诞生不久,属于对传统教研方式的完善和补充,宏观角度而言,为了对普惠教研的外部环境进行完善,可以针对普惠教研出台促进其发展的教研文件框架,同时从省级开始到县级各层级教研部门工作互相协同;微观角度而言,对普惠教研体系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手段进行完善,并且构建发展全新的教研协作关系,实现省范围内的普惠教研服务体系,做到可持续、多层次和一体化。

(二)提高乡村学校的网络宽带以及相关硬件设备的投资。

普惠调研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展,所以普惠教研的应用必须要建立在互联网接入的前提下。城市学校普遍能够通入一定带宽的互联网,但是对于乡村学校而言,因为其经费不足等原因,所以互联网教研工作是无法顺利开展的,但是这些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侧重研究教研项目。

开展研究项目,可以使得团队研究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还能够通过研究,逐渐提升学科教研队伍的素质水平。而且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能够精细化分析区域内的课堂教学,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的给予解决措施,使得教研指导更具有普惠性和针对性。

(四)构建信息化教研平台。

开展互联网普惠教研工作,需要从硬件、软件和带宽三个角度的予以支持。而且当前越来越的教学活动都选择直播形式,这就对软硬件的要求更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予以支持。

四、总结

应用互联网技术使得普惠教研得以顺利实现,并且将教研服务从原来的示范学校和优秀教师拓展为所有学校和所有教师,使得教研服务的可靠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得到显著的提高,更好的为所辖区域内的所有学校和教师提供更优质的教研服务。

参考文献:

[1]谭天美.“互联网+教研”:校本教研主体互动新契机[J].教育科学研究.2017(04)。

猜你喜欢
大数据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