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国瑜
摘要: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对于刚刚接触它的小学生而言尤其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相对直观的模型。本文结合数学建模思想的内涵和意义,对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小学数学;渗透
新课程标准下,我国的小学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不仅为数学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应该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强化数学与模型之间的联系,借助模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数学建模思想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是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小学生本身虽然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但是其思维能力尚未完全成熟,逻辑思维较差,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往往会感到无从理解。数学建模思想的引入,可以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转换能力进行培养;二是可以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从学习的角度分析,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可以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其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三是可以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将理论转化为实际,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非刚刚起步,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存在着和一些缺陷:一是缺乏合理的目标定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能够及时转变,在教学设计中一味强调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能够形成相应的建模意识;二是缺乏实质性效果。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的盲从现象,虽然注意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是仅仅停留在表明,形式重于实质;三是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从目前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都是以测试成绩为准,缺乏对学生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的检测,错误的导向使得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变得非常困难。
三、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1、强调学习铺垫。想要完成数学建模,需要首先做好建模对象的感知,找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然后从共性的角度进行数学建模,从个性的角度做好模型分析。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该高度重视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创造出有利的条件,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锻炼,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共性进行感知,以确保其能够准确完成数学模型的构建。同时,还应该强调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对分数的概念进行学习是,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过生日时平均分配的蛋糕、玩游戏时平均切开的绳子等,从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的模型,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找出不同模型的共性所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积累起足够的表象,强化感知能力,从不同的模型中寻找共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其更好的掌握分数的概念[2]。
2、关注模型本质。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式,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从这个角度,应该将其看做数学教学的一部分,数学教师需要在帮助学生完成模型构建的同时,引导其认清数学建模的本质所在,使得学生逐步掌握數学建模的技能,通过模型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其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锻炼。以《半块蛋糕的表示》为例进行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一半”和“半个”的认知往往容易混淆,而数学教学中对于“半块”和“一块的一半”两个概念也是一带而过,很容易导致建模不清的问题。从本质上分析,“一块的1/2”和“1/2块”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中的1/2是一个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后者中的1/2则是表示物体大小的量,当单位1表示一个物体时,两者刚好相同,但是如果单位1是一个整体,两者就会截然不同。想要更加有效的对其进行区分,就需要结合数学建模思想,构建准确的分数模型。
3、优化建模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利用,结合课本中提到的例子,通过相应的延伸和拓展,对数学建模的过程进行优化。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列举的实例都是非常典型且与教学主题高度相关的内容,而且这些实例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对实例的引申,可以得到相应的数学模型。例如,在对《加法和减法》进行学习时,教材中提到的关于数小鸡的例题,这些例题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典型的数学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数手指、数桌椅,构建数学模型,借助这些贴近现实生活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其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加深对于数学模型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4、提升应用价值。应该认识到,想要将数学建模思想真正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贯穿到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不仅需要在新知识的教学中用到数学建模思想,在知识的复习和实际运用中,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回忆数学建模的过程和反方,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做好经验的总结,将其拓展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提升数学建模
思想的应用价值[3]。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但是从目前来看,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尚且不够成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需要教师的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许卫兵.磨.模.魔——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1):89-94.
[2] 俞小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2):225.
[3] 张丽鹏.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23):1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