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舟
《生活与哲学》教材中生动的生活情景、典型的哲理素材为构建哲理体系、激活学生思维架起了桥梁。笔者在对《生活与哲学》教材研读的基础上,力图在循循善诱中活化教材,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注入源头活水。
思维能力具有多元性,包括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演绎、推理、质疑等各种能力。教师有针对性地激活学生某种思维,是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协同发展的必要途径。利用《生活与哲学》教材知识,激活学生比较思维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基于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比较教学法
比较思维教学法以当代思维科学和智力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闪烁着思索个性与共性关系的理性光芒。《生活与哲学》教材高屋建瓴,展现了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哲学原理。为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基于教材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学生知识生成的持续性,选取最适合的比较教学方法。例如,在比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种基本哲学观点时,可把相互对立的识记材料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划分标准、基本观点、基本形态等多方面的比较中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
二、运用多样化知识呈现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多样化的知识呈现是活化教材知识的铺路石,能够使课堂富有张力,增强课堂教学的“颜值”,为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供帮助。激活学生比较思维可采用的知识呈现形式有运用漫画进行对比、绘制表格展开对比、建立知识树(知识结构图)形成对比等。此外,小组辩论、论证报告、时政评论等均是激活学生比较思维的良好载体。这些开发学生比较思维的教学活动各有特点,无论选取何种方式,教师都应注重把握某种教学形式的精妙所在,有针对性地展开比较。呈现的哲理漫画应选用贴近生活体验且惟妙惟肖的漫画,建立知识树(知识结构图)时注重知识间的动态传导,体现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绘制表格时把握表格的结构,选取有代表性的比较项目,促进知识的高效生成。例如,在比较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异同时,教师不仅可以从作用、方法论等哲学基本原理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立足于学情、考情、生活案例,围绕解题指导的实际展开比较,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主次矛盾侧重于办事情的角度,在生活实践中通常用“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等说法来形容主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侧重于看问题的角度,在生活实践中通常表述为“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等词语。这样的表格设计,既可以圆满地完成知识呈现,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思辨。我们也期待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开展更多促进学生比较思维创生的有益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心、动脑、动眼、动手、动口,全身心参与,全方位投入,全面动起来。
三、拓展知识深度、深化内涵,强化学生认知
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实践中,典型漫画、生活案例、文化经典、时政热点等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材文本知识的延伸。激活学生比较思维,可以开发课程资源以创设出具体的、内涵深刻的教学情境,拓展学科知识的深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体验和体味学科知识,强化学生认知。
纵观我国发展新格局、发展新常态,中国哲学作为“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的理论体系,为传承中华文明和引领社会文化提供了理论之源。在课堂教学中活化教学内容,比较中西方哲学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之创生,激活学生思维之宽度、厚度和深度。例如,在介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时,教材讲述了《尚书》中“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一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性观点。通常教师还会向学生介绍其他经典的哲学观点,来拓展教材文本,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說”等。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只局限于对这些观点的简单举例,更应该通过类比教学法,让学生认识到中外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都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同时,认识到中西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存在的思维差异,从而促使学生借鉴先进的思维方式,闻道获益,开拓思路。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学说强调相生相克、相互关联,由此构成了一个注重和谐的有机整体。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将研究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在哲学教学的初始阶段,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中国古代哲学立足有机整体的思维方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为后来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学起着铺陈作用。
在激活学生比较思维的过程中,带学生领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秀丽风景;在探寻知识异同的历程中,丰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学习体验。让思维之花争妍,让思维之树常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