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开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学,要使学生对数学愿学、乐学、会学,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改变。小学生虽然年龄普遍较小,大脑发育不够完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但好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品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二、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运用的有效手段和关键措施。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需要教师的帮助。 比如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中,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一些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对小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复杂图形的面积计算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种复杂图形,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其剪裁成几个常见的简单图形,告诉学生剪裁下来的简单图形的数量越少越好,最后根据这些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得出复杂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通过这种实践型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小学数学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请学生看书自学,在看书过程中要求学生会提出问题给大家讨论、商量、解决。当学生已积极投入问题解决活动中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提出:划去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应该先划去哪一处呢?划去小数点后变成了什么除法?能否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全部去掉?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已经完全看懂了;有的搞懂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弄清楚;还有的则疑感不解……,但这样的教学,已经调动了大多数同学强烈的求知愿望,那些带有疑问的学生会做到有的放矢,在后面的教学中,对自己没有看懂的那部分知识会学得更仔细,想得更深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的后续教学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随着问题一个个妥善解决,学生已不知不觉,顺利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良好的数学情感体验。
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互动教学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教授知识,小学生被动接受,有些学生不懂数学公式是怎样推导来的,学生为了做题采取硬性背诵,但没有真正理解推导过程,特别容易忘记知识点。如果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和学生一起互动,并且用一些创新的方法让学生记住,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及技能的提高很有帮助。如: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明家离学校210米,小红家离学校300米,小明家和小红家相距多少米?在做这道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及理由。这样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的碰撞中得到共识,同意300-210=90(米)和300+210=510(米)是这题的完美答案。这样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五、注重拓展练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要领,而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还包括课堂外的拓展练习和知识巩固。教师应该在课外练习的布置过程中,重视课堂知识的实践性,促进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设置更多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题目,达到知识拓展和迁移的目的。比如有10个小朋友去看电影,安排一人统一去买票,票价每张5元。但是如果购买12张或12张以上的话,就可以优惠到每张4元,如果你去买,你会怎么买?在这里,广大学生会选择第一种方法,计算出来总共需要50元钱。也有学生会想到虽然只有10个人,但是多买2张的话,总共花的钱反而要少。最后,教师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又增加了智慧和才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积极和学生家长沟通,让学生参与家中的数学活动
我们常说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与学生的家长沟通,让学生参与家庭中的数学活动。比如: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的水费,电费,粮油气费等等,可以让学生做好相应的数学记载,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如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2000元左右的彩色电视机,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
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种教学信息,抓住教育的契机,带领学生走近知识的建构中,让学生在学
习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从中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规律,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得心应手,提高了学习效率。参考文献:
[1]王宇.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42):120-136.
[2]周超.淺议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4,15(10):179-182.(作者单位:湖南省潭市镇明德学校411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