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态度、生理健康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

2017-09-12 10:02曹昱亮宋娜娜徐龙顺
社会保障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健康状况生理

曹昱亮 宋娜娜 徐龙顺

(1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天津,300384;2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生活态度、生理健康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

曹昱亮1宋娜娜1徐龙顺2

(1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天津,300384;2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本文基于2012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生活态度、生理健康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态度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老年人对自己生活满意度的主观评价以及与他人生活的对比评价对其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较大;生理健康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更多地表现在老年人现在的身体状况能否做家务上;生理健康负向调节生活态度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作用关系;生理健康比生活态度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程度大;生活态度、生理健康对不同个体特征群体的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均有显著影响。

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生活态度;生理健康;因子分析

一、引言

据统计,“十二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6.1%,“十三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稳增长,估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高达25%左右。[1]

如此巨大规模的老年人人口必然导致服务需求量的剧增,由此带来的老年人服务需求的财政支出也将越来越大,而社区作为“天然”的养老场所,很大程度上不仅弥补了财政空缺,还弥补了政府、家庭和养老机构的不足,加之老年人对社区愈加依赖,对社区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将更加迫切。因此,探索影响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对我国社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社区服务需求是主体对于社会环境的主观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方面主要是经济需求和医疗健康需求,而精神方面则注重休闲娱乐需求,并且因个体差异的不可避免性,影响需求的因素也有所不同。[2]从理论上讲,影响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涵盖国家财政实力和社会保障体制两个因素,微观层面主要涵盖老年人个体特征(年龄、性别、收入、家庭情况等)和自身身体健康等因素。[3]已有文献从不同的维度研究了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其归纳为个体特征、经济、政治、文化四个领域。

个体特征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主要有性别、年龄、身体健康、婚姻状况等。在性别、年龄、身体健康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方面学术界则达成统一共识,学者们研究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对社区服务需求高;[4][5]年龄越大对社区服务需求水平越高;[3][6]健康状况越好对社会服务需求越低。[7] [8]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婚姻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黄少宽在对广州市社区老年人服务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认为离婚者、丧偶者、分居者对社区服务需求相对较高;[9]田北海等研究认为配偶健在的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相对较低。[8]

经济领域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当前个人收入、经济地位、经济保障上。在当前个人收入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研究中,代明等研究认为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是影响其社区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老年人逐步进入“非经济人”群体,更加急需社区服务来满足正常的社会生活;[10]Zhang等通过对太原市社区老年人调查发现,老年人的个人禀赋,尤其是其经济状况是决定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重要因素。[11]在经济地位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研究中,Chen等研究了家庭资源及社会参与对台湾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指出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意愿较低。[7]在经济保障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研究中,李伟基于河南省的调查指出,经济保障是决定农村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生活照料需求因素、医疗卫生条件因素、精神服务需求因素。[12]

政治领域对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民主政治和公共服务方面。王倩认为在民主社会中,民主政治越好,老年人对社区服务需求越高,“老有所为”的思想对民主政治与社区服务需求关系具有积极地调节作用;[13]Sánchez等通过对墨西哥1933名老年人的调查研究认为,民主政治不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而是通过对医疗、住房、教育、工作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社区服务需求。[14]在公共服务方面,老年人更加渴望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越健全,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越低;[15]Saito等通过对日本社区居住的弱势老年人测度发现,公共服务质量对弱势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比一般老年人更显著。[16]

文化领域对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主要有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认同。在文化水平方面,董倩楠(2016)研究表明文化水平对社区服需求有显著影响,相比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更希望在情感诉求、心理健康、文化陶冶等精神层面得到服务。[17]在文化认同方面,陈生平、[18]刘杨蒂[19]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研究发现文化认同对社区服务需求具有显著正面影响,特别是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退化以及社区养老的普及,对现代文化认同感越强老年人,越关注和需要社区服务。

国内外丰富文献为我们研究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奠定了基础,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一些研究考察了诸多影响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因素,但关于生活态度、生理健康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研究还相当匮乏;第二,国外研究社区服务需求文献相当成熟,但国内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多层次视角下分解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差异;第三,国外对生活态度、生理健康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已有涉猎和研究,但并不符合我国国情,而国内结合我国现实社会状况的研究则是更少。基于此,本文在探讨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生活态度、生理健康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差异进行分解。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一)生活态度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

苏联心理学家根据乌兹纳泽的定势理论提出了层次理论,他认为行为是由主体的需要和相应的客观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而根据需要、活动及其他情境因素所划分出的个人价值定向系统可以反映出个人对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原则所持有的生活态度。因此,生活中可以用生活态度来说明个人行为选择的倾向性,即态度决定需求行为。生活态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生活态度也是其对自身所处环境满意度的直观反映。步入老年生活的人,随着社会关系的简化,社会工作能力的退化,他们更加关注于自身日常的社区服务需求。王红霞等对山西省长治、晋城、忻州、太原、临汾等地区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日常生活态度及能力的研究表明:生活态度是评价社会需求(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且城市老年人生活态度及能力都优于农村老年人。[20]根据层次理论与已有研究,我们认为拥有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老年人,对未来的生活态度越积极,积极的生活态度往往有助于老年人选择低程度依赖外来社会帮助的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假说1:生活态度越积极,则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越低。

(二)生理健康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

生理健康是决定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最基本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健康资本折旧率显著提高,从而导致其健康资本成本提高和健康资本需求的减少。朱建平通过对武汉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研究认为,健康问题是困扰老年人生活最主要的问题,而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项公共产品是社区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这种最基本的服务需求是由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决定的。[21]田北海等研究表明,身体机能越差,老年人服务需求水平越高。[8]因此,本文提出假说2:生理健康状况越好,则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越低。

郑晓瑛对老年人健康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表明:生理健康状态是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功能的关键内容,生理健康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22]社会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满意,其对生活的态度就越积极,在这种对自己生理健康积极的态度下,其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依赖就越小。因此本文提出假说3:生理健康正向调节生活态度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作用关系。

(三)生活态度与生理健康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影响程度比较

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健康作为最低层次的基本需求是决定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与否的最直接因素,而生活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表现为一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因此生理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比生活态度等其他任何变量的影响都大。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说4:生理健康比生活态度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程度大。

基于以上相关理论和和实证研究结论,推导出本研究假设的理论构思模型:

图1 生活态度、生理健康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关系的理论模型

三、数据来源、变量测量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2”(简称CLASS2012),本调查问卷共收录了1126份,根据本文研究内容,对相关变量数据进行整理,有效利用样本为978份,问卷有效利用率为86.86%。样本基本特征见表1。

表1样本特征分布状况

(二)变量与测量

1.因变量——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及其测量。如何测量老年人社区需求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在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测量指标的选取方面缺少相对成熟理论。从已有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测量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指标有单项指标和多项指标、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大多数学者采取多项指标与主观指标结合的方法。相当一部分的研究从医疗服务(例如上门输液,陪同看病)、日常服务(例如采购物品,洗衣)、精神慰藉(谈心,情感倾诉)等方面进行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测量。[4][23]因此,本文主要从是否需要上门护理、是否需要上门看病、是否需要送餐服务、是否需要聊天解闷、是否需要陪同看病、是否需要帮助日常购物、是否需要法律援助、是否需要服务热线8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92,说明样本数量是充分的;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595.317(p<0.01),说明各题项是互相关联的,KMO和Bartlett两种检验结果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根值(5.34)大于1的原则,提取公因子并将其命名为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在下文中替代8项衡量指标做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说明:公因子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

2.自变量——生活态度、生理健康及其测量。生活态度和生理健康的改善是否能够影响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如果可以那么对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影响度是多少?基于此,本文分别对生活态度和生理健康做因子分析并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进行回归分析。

(1)生活态度及其测量。本文参考相关研究,主要通过老年人对自己社会生活的主观感受和判断进行测评,故选取了是否觉得自己生活比别人好、对自己生活是否满意、是否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是否觉得这几年是人生中最好的日子、是否觉得自己做的大部分事情枯燥、是否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符合自己愿望6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出KMO检验值为0.78,Bartlett球形检验值822.124(p<0.01),适合因子分析。根据特征根值(2.44)大于1的原则,提取公因子并将其命名为生活态度,在下文回归分析中替代6个测量变量。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

表3生活态度探索性因子分析

说明:公因子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

(2)生理健康及其测量。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老年人自己清楚身体健康状况和潜在的身体健康状况。本文参考已有对老年人生理健康状况的研究,[24][25]主要从老年人自感生理健康状况和客观生理健康状况两个维度选取了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跟同龄人相比健康状况如何、和去年相比健康状况如何、是否需要别人帮助做家务、是否需要健康疏导、自己做饭有无困难、自己买东西有无困难、自己坐车有无困难、自己做家务有无困难9个衡量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了2个特征根值大于1的公因子(3.53;1.57),2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56.53%,以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对其进行加总求和,并命名为生理健康(生理健康=factor1×0.3907+factor2×0.1746)。

表4生理健康探索性因子分析

说明:公因子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

3.调节变量——生理健康。王时生通过对云锡集团27808名离退休人员调查发现,生理越健康的退休老年人其生活态度越乐观,因此他认为生理健康是老年人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条件;[26]桂雪琼等选取上海杨浦区400名老干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老年人心理自评量表统计发现,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27]因此心理健康既是影响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直接变量,同时通过调节生活态度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产生间接影响,即生理健康既是自变量又是调节变量。

(三)模型构建

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和CLASS数据情况,以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Y)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分别为生活态度、心理健康和控制变量。其中,生活态度用X1表示、生理健康用X2表示,另外控制变量有性别(X3)、年龄(X4)、受教育程度(X5)、婚姻状况(X6)、个人信仰(X7)、个人收入(X8)。由于有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因此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本表达式为:

其中α和βi为待估参数项,μ为随机误差项。模型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5所示。

表5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续表5

变量名变量定义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生理健康(调节变量)--1.560.370.001.00控制变量性别男=1;女=0010.510.50年龄30岁以下=1(作为参照);30~49岁=2;50~69岁=3;70岁以上=4141.440.63信仰有=1;无=0010.150.35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作为参照);初中=2;高中或中专=3;大学及以上=4141.981.10婚姻状况已婚=1;未婚=2;离婚=3;丧偶=4142.390.80个人收入0~10000=1;10001~40000=2;40001~70000=3;70000以上=4141.770.69

说明:生活态度、生理健康、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变量值是经过因子分析后的因子得分值,即因子载荷矩阵中的各个因子载荷乘以相应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之和。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本文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递进式的多元回归数据分析,在回归分析之前,对本模型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性和异方差进行了相关检验。模型中各变量的VIF值(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2,说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DW值均接近于2,说明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问题;考虑到横截面数据回归经常存在异方差问题,对回归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检验结果表明P>0.05,说明接受原假设,不存在异方差。本文在回归分析中逐步加入控制变量、自变量1、自变量2、自变量与调节变量之间的交互项进行回归,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注:*、**、***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

(一)生活态度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

在表6的模型回归分析结果中,由模型2可知生活态度在1%的水平上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产生显著负向影响(β=-0.153),即生活态度越积极,则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越低,假说1得到了验证。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多地表现在对个体、家庭、生产、生活上有较为乐观的感知,这种乐观的感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对社会服务需求的理性认知,这种对社会服务需求的理性认知有助于老年人理性地获取社区服务,从而以积极的生活观更多地实现自我服务与供给,选择低程度依赖外来社区的救助与帮扶的行为。

(二)生理健康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

由表6模型3可知,生理健康在1%的水平上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产生负向影响(β=-0.330),即生理健康状况越好,则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越低,假说2成立。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使得老年人更好的抵御外来不确定性风险的影响,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实现自我供给,从而达到自我的供需平衡,低程度依赖社区、政府等社会组织的特殊帮助。尤其是在中国的广大农村,身体素质良好的老年人依然通过简单的劳作创造自我价值,实现自给自足,或通过子女养老以及政府给予的社会保障实现老有所养,因此,老年人生理健康状况越好,对社区服务的依附度就越低。

(三)生理健康对生活态度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调节作用

由表6模型4可知,生理健康负向调节生活态度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作用关系(β=-0.124),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虽然生理健康对生活态度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调节为负,假说3未得到验证。可能的解释是:生理健康并未单维度的直接调节生活态度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关系,由于老年人生活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理健康与生活态度并未呈现单一变化趋势。例如,曾毅等从多个健康维度测量城镇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生活态度差异,研究表明虽然农村老年人在生理健康与生产活动能力等方面优于城镇老年人,但城镇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自评健康和自评生活满意度均优于农村老年人;[28]一些学者认为农村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普遍较低,生理健康比较好的老年人却不如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态度良好,因此城镇老年人对社区服务需求就会比农村老年人低,[29][30]结论3也能得到合理解释。

(四)生活态度与生理健康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程度

由表6模型 3可知,生理健康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系数β=-0.330,生活态度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系数β=-0.113,因此,生理健康比生活态度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程度大,假说4得到了验证。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大小首先取决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健康状况,因为生理健康是人类,尤其是老年人最低层次的需求,相较于生活态度则是最基本的需求。

(五)生活态度与生理健康对不同群体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

按照性别、年龄、信仰、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将所有老年人群体进行分组,分别对其相应的子样本进行回归分析(限于篇幅,表略)。回归结果表明,虽然生活态度、生理健康对不同群体的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均有显著影响。说明生活态度和生理健康是决定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最基本的因素,无论任何个体特征群体的老年人其社区服务需求的大小都会不同程度上受到其自身生活态度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回归分析了生活态度、生理健康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关系,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生活态度、生理健康对不同性别、年龄、信仰、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老年人群体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差异,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生活态度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对自己生活满意度的主观评价及与他人生活的对比评价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较大;第二,生理健康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更多地表现在老年人现在的身体状况能否做家务上;第三,生理健康对生活态度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这种负向调节主要体现在城乡差异上;第四,生理需求作为老年人最基本的低层次需求,因此生理健康比生活态度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程度大;第五,生活态度、生理健康对不同个体特征群体的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均有显著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启示:第一,增强老年人自我健康感知,倡导健康老龄化,培养积极老龄化心态。政府、公益组织及其他社会群体可以通过积极宣传、鼓励、引导等方式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并使其拥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经济功能与状态;第二,提高老年人自我供给能力,培养自给自足意识,鼓励低程度依赖社区以及其他组织的外来帮扶,实现自我供需平衡;第三,营造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加强老年社区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人娱乐活动,提高老年人心理愉悦度以及对社区的认可度与归属感,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多交朋友,积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多向他人倾诉、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缓解压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第四,政府、社会等群体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使得老年人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老年人积极治疗、战胜疾病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31]第五,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使得我国城乡老年人群体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障资源配置均衡成为提高老年人积极生活态度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国老年社会保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老年社会供给质量,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从而实现老年人社区服务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进。

虽然本研究在生活态度、生理健康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数据受限,在对生活态度、生理健康与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各衡量指标的选取上较简单,这种简化也失去了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此外,数据源于2012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而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特点及趋势等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李丹丹:《2030年我国人口达峰值老年人比例将占四分之一》,载《新京报》,2017-01-26。

[2]王思博:《长春市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及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王晓峰,刘帆,马云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分析——以长春市的调查为例》,载《人口学刊》,2012(6)。

[4]贾云竹:《北京市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助老服务的需求研究》,载《人口研究》,2002(2)。

[5]杨清红、刘俊霞:《医疗保障与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实证分析》,载《上海经济研究》,2013(10)。

[6]Qiang Zhu."The research of the community-home elderly long-term care service system",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2015(6).

[7]YJ Chen,CY Chen." Living Arrangement Preferences of Elderly People in Taiwan as Affected by Family Resources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Journal of Family History,2012(4).

[8]田北海、王彩云:《城乡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家庭养老替代机制的分析》,载《中国农村观察》,2014(4)。

[9]黄少宽:《广州市社区老人服务需求及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载《南方人口》,2005(1)。

[10]代明、袁沙沙、刘俊杰:《社区服务的需求结构、供给模式与补偿机制》,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11]Li Xu."The study of urban community endowment service problem in China-Demand of the elderly in Taiyuan city",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2015(6).

[12]李伟:《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对策的实证研究》,载《社会保障研究》,2012(2)。

[13]王倩:《论我国城市社区的老年服务需求》,载《生产力研究》,2014(4)。

[14]Sergio Sánchez-García,et al."Frailty among community -dwelling elderly Mexican people: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 with sociodemo graphic characteristics,health state and the use of health services",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14(2).

[15]周煜光、刘杰:《银川市社区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宁夏医学杂志》,2016(6)。

[16]Takashi Saito,Kazuhiro P.Izawa,Shuichiro Watanabe."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reliability of the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and Difficulty Scale in community-dwelling frail elderly Japanese people using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ervices",AgingClinical&ExperimentalResearch,2016(3).

[17]董倩楠:《不同文化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载《中国老年学》,2016(7)。

[18]陈生平:《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基层阅读需求——以荆州市图书馆社区流动点工作为例》,载《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3)。

[19]刘杨蒂:《潜在需求视域下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路径探析》,载《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20]王红霞:《山西省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态度及能力的主观评价》,载《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5)。

[21]朱建平:《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研究——以武汉城区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2]郑晓瑛:《中国老年人口健康评价指标研究》,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23]陈慧媚:《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4]Karine Henchoz,Stefano Cavalli,Myriam Girardin."Health perception and health status in advanced old age:A paradox of association",JournalofAgingStudies,2008(3).

[25]SA Morris,S Sherwood,JN Morris."A Dynamic Model for Explaining Changes in Use of IADL/ADL Care in the Community",JournalofHealth&SocialBehavior,1996(1).

[26]王时生:《浅谈老年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纪念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征文活动作品集,2013。

[27]桂雪琼:《上海杨浦区老干部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载《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5)。

[28]杜鹏:《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分析》,载《人口与经济》,2013(6)。

[29]李建新、李春华:《城乡老年人口健康差异研究》,载《人口学刊》,2014(5)。

[30]Zimmer Z,Kwong J."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ealth among older adults in rural and urban China",JournalofAging&Health,2004(1).

[31]TC Antonucci,C Okorodudu,H Akiyama."Well-Being Among Older Adults on Different Continents",JournalofSocialIssues,2010(4).

(责任编辑:H)

Attitude to Life,Physical Health and Demandsof Community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CAO Yuliang SONG Nana XU Longshun

Based on the data of CLASS2012,this article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 to life,physical health and demands of community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by factor analysis method.The study discovers that attitude to life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mands of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elderly,and their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satisfaction to life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others' life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demands of community service; Physical health also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mands of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elderly,and this negative impact is more reflected in the housework weather to be done by the actual physical condition of the elderly; Physical health negative adjust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attitude and the demand of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And the physical health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demands of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than the attitude to life;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attitudes to life and the physical health have different degrees effects on the demands of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with different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there are both have great impact on it.

the elderly,the demands of community service,attitude to life,physical health,factor analysis

*本文为天津市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中日比较视角的收入不平等机会不均等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TJTJWT16-009)的成果。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健康状况生理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中年教师健康状况及体育参与行为研究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