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影响了高校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开展,其中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也是影响颇大。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及应用,发现目前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根据调查结果探索如何善用新媒体来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种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增长,面对毕业生不断增长的各种就业需求,高校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亟待发生改变。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新媒体以其特有的魅力及功能吸引着大学生群体的眼球,同时也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
1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的使用状况调查
本文选取的调查对河南某普通本科院校2015届部分本科毕业生。调查发现,所调查高校学生接受的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的形式以就业指导课为主,学校就业信息网提供的就业信息及知识和学校定期举办的就业讲座次之。专职心理教师进行就业指导、一对一的就业指导以及由学校公众号发出的就业指导信息所占比例较少。这表明在目前高校进行的就业指导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高校并没有建立起完善就业指导的信息平台,高校就业指导的形式还有待增加。
2新媒体环境下当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
目前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状况,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全程性不足
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虽然调查的院校都能按照国家要求从大一到大四都安排的有就业指导课,但是对于一年级、二年级求职前期的教育工作还是重视不够。大多数就业指导工作都将重点放在帮助毕业生找工作这一阶段上,对于公布国家相关政策、发布就业信息和培训求职技巧等工作做得很到位,但是对于学生入学开始的专业认知教育、自我认知教育、学业规划等求职的前期教育方面是不足的。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在就业初期,在各种新媒体论调的夹攻下,出现慌乱不知所措,造成他们临时抱佛脚,随意选择一个工作,不利于学生做出有目标的长期职业规划,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2.2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内容较为单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高校所采用的就业指导的形式大多数仍为在学期课程中安排就业指导课、开设就业讲座以及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站发布一些就业信息。这样的单一且传统的形式显然已经不为目前以“90后”为主体的高校毕毕业生们所接受。他们希望得到更加个体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所考虑的因素更多,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衣食无忧的工作,同时他们会考虑到自己以后的认识规划及设计。而单一的就业指导课程无法帮助学生在实际求职过程中得到应用,使得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
2.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缺乏且专业化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从事就业指导课授课的基本为学院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这些人员中的大部分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就业知道知识的培训,同时也缺乏相关的多样性的职场经历,这就会导致他们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并不能为学生专业化的意见。同时这一部分工作人员和辅导员还肩负着很多日常事务工作,并不能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作为系统性的研究和工作来全程参与。
3新媒体时代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3.1合理利用,建设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平台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高校应将各种新媒体合理的利用起来,在维持现有就业信息网的同时,以互联网为主体传播方式,将就业信息网、学校官方微博、QQ群、微信公共平台等新媒体整合起来,建立起更加全面的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平台。以微信公共平台为例,高校可建立就业指导官方公共平台,向关注的学生推送精挑细选出来的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就业指导信息,便于毕业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就业政策、招聘信息、毕业生就业手续及流程等,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加强了就业指导信息的整合。这样能够让就业指导工作由学生被动接受变为学生主动点击,改变了信息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传播方式。
3.2加强建设,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
由于在建设新媒体就业指导工作平台、改变授课模式、预防不良信息传播的工作中需要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拥有更加丰富、完备的网络知识和更加先进的计算机技能,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专业素质来保持高校制定的就业指导方案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同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人员应该不仅仅局限于高校的就业办工作人员、思想政治辅导员,还应将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网络工作教师,尤其是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纳入其中,形成合力,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来完成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3.3善于引导,增强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理性筛选
新媒体拥有海量的信息量和强大的传播速度,甚至一些负面消息、虚假信息,以高福利、高待遇用来骗取毕业生的信任,致使一些毕业生稍不留心就上当受骗,严重者会阻碍到学生就业观的正确建立。对此,高校就业部门应该对就业信息进行过滤审核,主动预防不良信息,遏制有害信息的传播。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时候要向其传播正面可靠地信息,传授其辨别是非的方法,并及时对虚假信息进行澄清。做到在控制传播源头的同时,也为学生打好“预防针”。
参考文献:
[1]何海阔.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5(6):120,131.
[2]王麒凯,蔡耀龙.微博: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新载体[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4).
[3]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
[4]中國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l.
[5]巢居鹏.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5(4):133-134.
[6]田新山.谈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田[J].教育探索,2012(8).
[7]高曙先.浅谈新媒体视阈下的“90后”高校毕业生就业[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2(4).
[8]林林.新媒体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J].就业指导,2014(18):33-36.
[9]张卫中,乌力吉,白晓荣,杨逸隆.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就业工作研究——以微信为例[J].创新教育,2015(4):22-25.
[10]常海龙.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职业指导新工具开发路径.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6):108-110.
[11]微信平台相比传统网络媒介的优势[DB/OL].联为网:http://www.rbt.cn/html/weiwangzhan/15839.html
[12]薛泉祥.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33):74-76.
作者简介:
赵晓雨(1987—),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学生事务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