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添芝,陈玉凤,汤赛兆,杨 才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实验与调查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身体成分的比较研究
廖添芝,陈玉凤,汤赛兆,杨 才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等研究方法,对吉首大学2016级非体育与体育专业女生身体成分进行研究,测试瘦体重、体脂百分比、基础代谢率3个指标。结果表明,非体育专业与体育专业女生之间的体脂百分比无明显差异、身体肌肉量无明显差异;体育专业女生较非体育专业女生肌肉含量比重高,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去脂肪体重大,且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身体成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体育锻炼缺乏,大多数人的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持续下滑,其中大学生的体质问题尤为严重,尤其是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因此,研究女大学生身体成分迫在眉睫。身体成份测量方法较多,如BMI法、皮脂厚度法、水下称重、生物电阻抗法(BI法)等,本文选取了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便的BI法对吉首大学2016级非体育专业与体育专业各52名女大学生身体成分进行测试,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得出,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存在差别。以期为提高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加强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学校在改善学生体质方面制订教学大纲及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1.1 研究对象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身体成分的比较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在测试前,让测试者认真填写问卷,包括体育锻炼、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及营养摄取等情况。
1.2.2 测试法 以吉首大学2016级非体育专业与体育专业女生各52名为测试对象。(1)测试仪器。身体成分测试仪:韩国BiospaceInbody型人体成分分析仪3.0。身高体重测试仪:SK-SG100身高体重测试仪(为消除误差,在测试过程中,所有的受试者测试同一项目时均使用同一台测试仪器)。(2)测试时间。根据被测试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在恰当日期的上午8:00~10:30进行。(3)测试指标。身体成分指标主要选取了瘦体重、体脂百分比和基础代谢率进行对比研究。(4)测量控制。在体脂成份测试前,对测试仪器进行标准矫正。同时,在电脑上输入被测试者的基本信息,如编号、姓名、年龄等。
1.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均采用Excel 2007和SPSS11.0。
2.1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对受试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与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年龄差异不显著。非体育专业女生身高比体育专业女生矮,且差异显著(P<0.01)。体育专业的女生体重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体重,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体育专业的女生身体质量分数BMI与非体育专业的女生相比较高,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
2.2 非体育专业与体育专业女大学生BF%、BF、MM、LBM的测定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与体育专业女生之间的体脂百分比无明显差异、身体肌肉量无明显差异;体育专业女生较非体育专业女生肌肉含量比重高,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体育专业女生较非体育专业女生的去脂肪体重大,且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
2.3 非体育专业与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基础代谢率的测定结果
非体育专业与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基础代谢率的测定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基础代谢率高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差异非常显著(P<0.01)。
3.1 身体质量指数的分析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国际上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健康状况的常用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年4月公布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指南(试行)》标准:BMI值低于18.5为过轻,BMI值范围18.5~23.9是正常,BMI值在24以上为超重,BMI值在32以上则为重度肥胖。研究结果说明,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相比差异性显著,但是都在正常范围内(表1)。这有可能是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进行了相应的体育锻炼,在运动时间上得到了保障,且运动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业女大学生的MM和LBM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大于非体育专业(表2)。通过肌肉量MM和去脂肪体重LBM的对比,反映了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运动能力较强于非体育专业。
3.3 基础代谢的分析
3.2 BF%、BF、MM、LBM的分析
体脂百分比(BF%),又称为体脂率,是身体成份测试的重要指标,可被用来描述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能反映出人体内脂肪的含量,也能间接地说明人体内肌肉的含量。研究表明,一般成人女性的标准体脂百分比会比正常人稍低。研究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为(22.65±2.96)%,高于正常值,这主要原因在于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了大强度的体育运动训练。瘦体重通常指的是去掉脂肪后的体重,所以通过瘦体重的含量可以间接判断肌肉的重量。肌肉量MM,去脂肪体重LBM在人体中的含量,可以一定程度的反映出研究对象运动能力的强弱。通过研究发现,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
基础代谢是人体在安静情况下,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的最低体力消耗能量代谢率。通过研究发现,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身体基础代谢率比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高,差异性显著。并且通过研究证实,瘦体重LMB的增加,能够使安静代谢率得到一定的提高,然而安静代谢率因训练水平提高而增加。这与本实验得出的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基础代谢率高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是一致的(表3)。因此,体育专业女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更好,基础代谢相对来说也更高。
4.1 结 论
表1 受试者的基本情况
表2 受试者的BF%、BF、MM、LBM
表3 受试者的基础代谢率
4.1.1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身体体脂重量与质量分数差异不明显;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肌肉量、去脂肪体重高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差异性显著。
4.1.2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能够消耗部分多余的脂肪,增加瘦体重。基础代谢率提高后,更能够有效地降低体内脂肪含量及体脂百分比,使身体成份更为合理。
4.1.3 根据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应该着重开展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使学生体质得到提高。
4.2 建 议
4.2.1 通过举办体育健身知识的专题讲座,宣传体育健身对身体健康影响的重要性,提高对女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的重视程度,关心女大学生生活现状,帮助她们制订一系列的合理健身计划,劳逸结合,健康生活。
4.2.2 开展针对非体育专业的体育健身趣味活动,并落到实处。培养部分非体育专业的体育活动指导员和管理人员,提高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赛事,提高女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度,建立相应的协会组织。
[ 1 ] 侯曼,刘静民.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身体成份及分析[ 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1):89-92.
[ 2 ] 杨梦丽,娄晓民,彭玉林,等.大学生BMI与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性[ J ].中国学校卫生,2013(9):1093-1095.
[ 3 ] 逢金柱,相建华,沙海燕,等.中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成份调查分析[ 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1):50-53.
[ 4 ] 王巨文.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中机体能量代谢特征研究[ 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G804
A
1674-151X(2017)11-04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1.020
投稿日期:2017-05-10
吉首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JGY201752)。
廖添芝(1991—),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