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效果的纵横比较研究

2017-09-11 14:12马凌波杨清风张中印
运动 2017年11期
关键词:调查结果实验班习俗

马凌波,杨清风,张中印

(1.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体育组,上海 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实验与调查

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效果的纵横比较研究

马凌波1,杨清风1,张中印2

(1.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体育组,上海 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初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德育渗透的对比研究,旨在充分挖掘体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以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立德树人;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根据十八大精神成立并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在此立德树人工程里,除了统筹语文、历史、品德、艺术在综合育人方面的融合,还特别把体育列入其中,使学校体育教育充分发挥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和价值,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立足于学校教育工作。因此,我国的学者王定华、顾明远、谭细龙、由健、谭钢等人均在不同角度上论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其中,骆郁廷和郭莉指出,课程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从学校德育教育出发,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依据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分解为不同的维度或指标,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德育育人价值,切合实际地开展学科德育渗透工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初中体育课堂的德育渗透效果。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等文库检索、查阅,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做进一步深入阅读分析整理,为论文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1)问卷编制。笔者借鉴张福英在《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中的“黑龙江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调查问卷”,并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设计有效的“初中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问卷”调查问卷。(2)问卷发放、回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发放调查问卷45份,当场回收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为实验班45份、对照班44份,有效率分别为100%、97.78%。(3)问卷信、效度检验。问卷采用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抽取全部调查对象进行预实验、再实验调查,两次填写之间相隔2周,并对2次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R=0.87(P<0.01),结果显示,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采用专家判断法对内容效度进行检验:设计5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专家评定表,邀请7位专家对问卷内容、结构等进行评定,并请其给出修改意见。根据专家评定结果对问卷进行二次修改。

1.2.3 实验法 研究选取初中七年级为实验年级,从现有的7个自然班中随机选取两个班级,分别是实验班和对照班。对两个自然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计划和教学设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德育渗透;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方法等环节进行针对性地设计,同时,对试验过程中的教学人员、班级人数、氛围等因素差异、实施教学的环境、教学场地、器材条件等一系列无关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根据实验方案安排实施时间与实施步骤。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10对调查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是以科尔伯格对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研究为依据,采用科尔伯格对道德认知发展进行判断确定道德发展水平的工具:“两难故事法”,借用研究学者张福英在其硕士论文中所采用的道德发展水平测试量表,对本实验对象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进行试验前后的道德发展水平测试。本文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的判定主要采用故事评定法,让被试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对两难故事的全部反应根据阶段的总体定义按动机和结果方面在道德认知水平阶段进行判断。

2.1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的横向剖析

2.1.1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照班实验前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显示,阶段一为前习俗水平的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二为前习俗水平的相对功力取向阶段;阶段三为习俗水平的寻求认可定向阶段;阶段四为习俗水平的守法则和秩序定向阶段;阶段五为后习俗水平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从表1可以看出,对照班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阶段有超过50%的学生处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中的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力取向阶段。道德发展在此水平阶段的学生,其道德价值取决于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评定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处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中的习俗水平寻求人可取向阶段占班级总人数的21.59%,居实验班实验前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的第二位,据此可以推断,对照班学生大多发展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力取向阶段。

据表2数据显示,实验班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阶段有超过50%的学生处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中的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力取向阶段。道德发展在此水平阶段的学生,其道德价值由对自己需要的满足来决定,评定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处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中的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习俗水平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的分别占总人数的13.53%和18.89%,分布较平均。由此可知,实验班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主要处于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力取向阶段。

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都处于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力取向阶段,将实验前两个班的调查结果经SPSS配对T检验,前后数据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道德水平阶段无明显差异,如图1所示。

2.1.2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对照班实验后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中,各个阶段的学生人次及其对应的百分比,见表3。

由实验后对照班道德发展水平调查结果数据分析可知,处于阶段二和阶段三的学生较多,分别为33.52%和38.63%,这两个阶段人数相差不大,占全班总人数的72.15%,由此可以推断出,实验班的学生由实验前的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力取向阶段逐步向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发展,使道德发展水平德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次提升不明显,但是学生正常发展水平的提升。在对照班实验后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中,各个阶段的学生人次及其对应的百分比,见表4。

由实验后实验班道德发展水平调查结果数据分析可知,处于阶段三的学生较多,为79人,占全班总人数的43.89%。阶段四、阶段五和阶段六的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由此可推断出,实验班的学生由实验前的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力取向阶段逐步向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发展,道德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且提升的幅度较明显。将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后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将实验前两个班的调查结果经SPSS配对T检验,前后数据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对照班和实验班的道德水平阶段存在明显差异,如图2所示。

2.2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的纵向剖析

表1 对照班实验前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

表2 实验班实验前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

图1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道德发展水平阶段曲线对比图

表3 对照班实验后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

表4 实验班实验后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

2.2.1 对照班实验前后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通过对照班实验前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与对照班实验后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的数据对比可知,试验实施后,阶段一人次减少3人,百分率下降1.71%;阶段二人次减少40人,百分率下降22.73%;阶段三人次增加33人,百分率上升17.04%;阶段四人次减少5人,百分率下降2.84%;阶段五人次增加8人,百分率上升4.55%;选择阶段六的学生有7人,占总人数的3.89%。如图3所示。

对照班实验前后调查结果经SPSS配对T检验,前后数据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班学生的道德水平阶段大部分没得到提升或提升的水平不明显,因此得出结论,对照班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由实验前的水平一阶段二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力取向阶段向水平二阶段三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提升不明显,少部分学生的提升可视为正常生长发育和道德意识思维的提升。

2.2.2 实验班实验前后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实验班实验前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与实验后道德水平阶段调查结果对比数据可知,实验实施后,阶段一人次减少16人,百分率下降9.64%;阶段二人次减少61人,百分率下降33.89%;阶段三人次增加45人,百分率上升25.00%;阶段四人次增加17人,百分率上升9.44%;阶段五人次增加12人,百分率上升11.67%;选择阶段六的学生有8人次,占总人数的4.44%。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道德发展水平结果曲线图,如图4所示。

图2 对照班与实验班实验后道德发展水平阶段曲线对比图

图3 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道德发展水平阶段曲线对比图

图4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道德认知水平阶段曲线对比图

将实验班实验后的道德认知水平阶段数据与实验前道德认知水平阶段数据相比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阶段二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力取向阶段和阶段三习俗水平需求认可定向阶段,分别上下波动33.89%和25.00%。阶段四、阶段五和阶段六的百分率也有少量提高。由对照班实验前后调查结果经SPSS配对T检验,前后数据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即实验班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发展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上升,且提升的幅度较为明显,因此得出结论,实验班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由实验前的水平一阶段二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力取向阶段向水平二阶段三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大幅度提升,实验班学生道德发展水平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班学生。

3 结 论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都处于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力取向阶段,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道德水平阶段无明显差异。实验后,对照班的学生由实验前的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力取向阶段逐步向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发展,道德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提升不明显,可视为学生正常发展水平的提升;实验班的学生由实验前的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力取向阶段逐步向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发展,道德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且提升的幅度较明显。将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后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将实验前两个班的调查结果经SPSS配对T检验,前后数据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对照班和实验班的道德水平阶段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班学生道德发展水平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班学生。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用修订本)[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 2 ] 王定华.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J ].人民教育,2012(12):2-4.

[ 3 ] 顾明远.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J ].中国教育报,2013(12):1-2.

[ 4 ] 谭细龙.德育-素质教育的灵魂[ J ].中国教育学刊,2001(1):15-16.

[ 5 ] 由健.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渗透的思考[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S1):138-139.

[ 6 ] 谭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推动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建设与发展[ J ].中国学校体育,2014(3):16-17.

[ 7 ] 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 J ].思想教育研究,2013(7):45-49.

[ 8 ]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 D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G807.3

A

1674-151X(2017)11-05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1.026

投稿日期:2017-05-15

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11000-515100-140)。

马凌波(1981—),中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调查结果实验班习俗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这些过年习俗你还记得多少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芷江西路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