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莲凤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中等职业学校经济类专业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和专业相结合,有效的进行语文应用能力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就业能力。本文从语文应用能力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中职语文 经济类专业 结合专业 应用能力
一、中职语文教育在经济类专业教学中的定位和作用
中职学校结合社会需要人才的需要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开设有商务、财会、连锁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把这些专业大致归纳为经济类专业。经济类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大都在货币、商品流通、交换、服务等行业工作。他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些职业给予了员工有特定要求:既要专掌握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熟练的掌握交际才能。具备上述要求才能更好为工作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能力就是语文应用能力的体现,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好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因此,中职经济类专业的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专业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渗透,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够促进其专业学习,为学生提升从事职业的能力打下基础。
二、寻找语文教学与经济类专业的结合点,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具有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学生的专业不同,对语文能力的需求也不同。对于要就业的学生来说,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具备就业能力和实力。学生在语文课上培养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满足经济类专业中职学生的需求。语文课上,教师如把语文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经济类专业知识和技能到教学中去,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同时能提高他们的从业技能。
(一)听记结合,提高听的能力
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很多是从事服务领域的工作,学会倾听是交际的基础。学生必须乐于听、善于听才能为进一步沟通打下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听的内容很广泛:课文朗读、时政要闻、通知、会议记录、名人小传、财经类文章等。在听力训练时设置听力测试题,针对播放的录音,事先设计好要思考的问题并发放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能力训练,让学生边听边记要点,听完后口头回答问题。如在进行会议记录的测试时,先布置以下思考题:会议记录的主讲人是谁?开会的对象是什么人?会议传达了什么精神?会议上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每节课三分钟的听记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辨析力和记录要点的能力。当然训练学生的听力要多听一些日常口语,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训练服务型人才的听力目的,为以后从事经济型事务的活动打下基础。坚持进行各种内容的听力训练,也能够培养学生关心天下事、国事、小事的工作作风并且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创设情境,提高说的能力
经济类中职毕业生大多从事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服务行业的语言交际有自身要求,首先是能说流利的普通话,这是员工从业的基本能力。其次,服务性行业的工作还要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掌握说话的技巧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平时在教学中开展有的有序的说话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把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呢,这是每个语文教师要思索的问题,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感受,更加能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发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1)结合教材,进行“财经话题讨论”,引发学生说的兴趣。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的契合点,进行“财经话题讨论”。如进行“商亦有道”的话题探讨,《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文章讲的是母子三人面对厄运团结拼搏而苦尽甘来的故事,也赞扬了老板夫妇对母子三人的尊重同情与关爱;但老师在经济类专业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企业文化组织“如何经商有道”的话题讨论。“老板夫妇对待母子三人的态度表现了管理者的什么品格?”“面馆之所以能做大做强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假如你是管理者,你会怎么做?”课后让学生搜集更多的表现企业文化的名人小传故事,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如何做才能经商有道,把喜欢的故事告诉全班同学并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使学生意识到金钱社会钱不是最重要的,品德比金钱更重要。同时也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一定终身都是被别人领导,通过自己的努力终有一天也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
(2)结合教材,开展模拟训练,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技巧。锻炼学生并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技巧,需要老师有意识的进行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投入,引发兴趣,达到“实战”的效果。如进行模拟谈判、模拟推销,模拟接待与洽谈等商务活动。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时,老师就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邹忌如何以其杰出的辩才说服了高高在上的国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说服的相关资料,如说服的原则、说服的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商务口语——学会说服》的口语交际课堂的教学,并设置大量的生活、学习、未来的工作情境进行现场训练。这样的模拟商务训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而且在较真实的情境中掌握和锻炼说服的技巧。
(3)开展与专业特点相符合的口语交流,促进学生学习。口语交際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中职学校经济类专业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很重要的。光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技巧光练还不够,老师在教授口语交际课的时候可以借鉴形式多样的电视综艺节目。如教学生上开场语的时候我就让学生看了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访谈连战》和小品《不差钱》,学生能很直观的从视频概括说好开场语的技巧,学生也大大的提高兴趣。又如我在教学中设计的“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向有经验的人交谈并请教”等即兴话题的表演,这样就让话题变得生动,学生走上讲台表演,让表演者在表演中激发了自己的思维,其他学生也能通过观看表演达到学习的效果。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要经常到超市、商场实习,指导老师就让学生观察顾客和销售人员的对话,归纳销售人员接近顾客以及推销商品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使他们领悟到学习口语交际技巧的重要性。endprint
(三)科学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本领。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对阅读较盲目和随意,仅凭兴趣,没有选择性和针对性。老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导,老师要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选择一些课文阅读的作品并规定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读完。并且定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学生读书的质量都会相对提高。此外结合专业还要印发关于下面主题的资料:反映企业文化知识和国际文化的文本,具有教导意义的商业小故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老师推荐比较好的经济类微信号如《冬吴相对论》、《逻辑思维》给同学们,让他们从多角度多途径去获取信息,增强自己的阅历。对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能提升学习兴趣,又和商业时代发展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四)結合专业,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
笔者在教授应用文的过程中感觉吃力不讨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主动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兴趣。中职学校通常要进行一个学期的应用文教学,老师要对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法进行改革,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探究、勤于学习。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掌握实用写作的重要性,强调训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扭转学生怕写作文的观念。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里文化课被缩减,课时紧张的前提下,应该结合中职实际,结合专业,在具备一般性应用文写作的基础上补充经济类应用文体的教学。经济类应用文教学就是使学生了解经济类应用文的特点及写作规律,在扎实的掌握基础写作知识的同时,掌握商务管理文书的写作要求,选择一些商务应用写作方面的内容作训练,具备如写作商务计划、商务合同、商务总结、市场预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能力,处理商函、传真、电传、委托书、聘任书的能力。
其次,要想办法让枯燥的应用文教学变得有趣。笔者在多年的应用文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相应的各种文书的写作活动,通过一个主题把相关文书贯串起来,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掌握相关文书的格式,学会写作。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老师讲理论、学生写作文”的枯燥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变得兴致盎然,教学效果甚好。如在“会务达人”这一主题教学里,就通过“策划一场毕业生招聘会”的形式开展,把商务计划、通知、邀请函、会议记录、海报等经济类专业要掌握的应用文体都学习并掌握了。在教授应用文的过程中和学生的专业活动结合起来,如在金融会计专业举办的“元旦嘉年华”活动中,学生把课堂上学到问卷调查,广告宣传,总结等知识用在专业课实践上。在进行主题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分组合作、探讨积极,勇于解决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掌握应用文各种文体的写作。老师基本起辅导作用,真正实现学生快乐的学习。
综上所述,这样的教学探索具有实效性,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毕业后他们能凭借其所学的经济类专业知识在这个社会中谋求生存。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语文教学工具性、基础性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要把听说读写四种基本的应用能力训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提高从职技能和就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毕经文.张志公语文教育现代化思想[J].教育学报,2006.
[3]周滢.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J].语文学刊,2012.
[4]陈晖.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
[5]简贵超.应当重新建构中职语文教学、考核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