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渊红
时体,即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时间和所在的位置。汉译佛经广义时体标记包括动词前时间副词、与时体标记相关的情态语法语素,以及与时体用法相关的句末语气词。支谦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佛经翻译家,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基于此,本文全面考察了支谦译经时体标记的使用情况,发现其表示时体的标记主要有四类:时间副词、形成中的动态助词、情态动词和语气助词。
一、时间副词
支谦译经中,表示时体的时间副词有:既、既已、曾、尝、方、将、欲将、临、垂等。
(一)表示过去或已然
1.既
“既”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73例。例如:
(1)既饱满已,王即问言。(《菩萨本缘经》)
(2)既破之后,亦无脓污。(《菩萨本缘经》)
支谦译经中,“既”常与分句末尾表示“完结”的“已”搭配使用,或者与表示时间的“之后”同现,构成“既V(O)已/之后”。“既”用作时间副词上古就已出现。
2.既已
“既已”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曾经已经发生,2例。例如:
我师说既已自堕,复堕他人。(《佛说法律三昧经》)
“既已”用作时间副词,上古就已出现。
3.曾
“曾”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144例。例如:
(1)也以宿曾闻是法不疑故,使其人得此法乘能受持诵。(《维摩诘经》)
(2)吾未曾闻,此从何来。(《维摩诘经》)
(3)我昔曾闻,断生死者,宜加恭敬。(《摩登伽经》)
(4)我每曾闻,有佛世尊,得一切智。(《撰集百缘经》)
支谦译经中,“曾”前面常有表示时间的“昔”“宿”“每”“未”等词与之同现,以强调“已经发生”或“过去没有发生”。其中,“未”修饰“曾”的用例共93例,占了64.6%。
4.尝
“尝”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已经发生,22例。例如:
(1)佛告摩男,我尝至王舍国,有山名设提班揽瞿。(《释摩男本四子经》)
(2)平视而进未尝顾眄。(《梵摩渝经》)
(3)适得为人,不尝思惟,自患厌耶。(《大明度经》)
支谦译经中,“尝”常由“不”“未”修饰表示未然,“未尝”共15例,“不尝”2例,二者占“尝”的比例为77.8%。
(二)表示现在——以“方”为例
1.方现在
“方现在”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发生或状态正在进行,相当于“正、正在”。例如:
时彼佛诸菩萨方坐食,有天子学大乘字香净,住而侍焉。(《维摩诘经》)
2.方早晚
“方早晚”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生,相当于“才”。例如:
犹如师子兽王出于山谷,而观四方复三鸣吼,方行而求。(《须摩提女经》)
(三)表示将来或未然
1.将
“将”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共123例。例如:
(1)忆念昔者,有两比丘,未践迹以为耻,将诣如来,过问我言。(《维摩诘经》)
(2)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吾将立空室合座为一座,以疾而卧。(《维摩诘经》)
“将”有时与表示将来的“欲”或“当”并用构成“欲将”“将欲”“将当”复合将来时标记,表示将要发生的事实。
2.欲将
“欲将”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将要发生,仅有1例。例如:
我有昆弟妻子诸家,今欲将来使受佛法。(《佛开解梵志阿颰经》)
3.临
“临”用在动词前,表示事情将要发生,32例。例如:
五谷临熟,遇天恶雹等。(《菩萨本缘经》)
4.垂
“垂”用在动词前,表示事情将要发生,1例。例如:
帝释告言:卿今垂终,可愿生彼辅相之家。(《撰集百缘经》)
二、形成中的动态助词
支谦译经中,表示时体的动态助词有“得”等。
“得”在支谦译经中使用较为频繁,有的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例如:
周穷济乏,求得无尽。(《维摩诘经》)
三、语气助词
支谦译经中,表示时体的语气助词有:也、矣等。
(一)也
语气助词“也”具有表示静态和动态的两种用法,静态的“也”表示对静态事实的肯定或判断,动态的“也”表示新情况的出现,可以表示过去已发生或完成的事情,也可以表示将来发生的事情。
1.表示事实过去或完成
句中有表示已然的标记词,如“曾”。例如:
时王闻已心生欢喜,复向诸臣说如是言,未曾有也。(《萨本缘经》)
句中无明显时体标记。例如:
见金银珍宝,是汝母入门时所有也。(《赖吒和罗经》)
2.表示某个事实将要发生(将来完成体)
用于假设句,句中无将来时标记。例如:
(1)若贤者,为他人想如彼者,则非佑除也。(《维摩诘经》)
(2)若其不女于女身亦不见者,则众女人虽女身为非女非见也。(《维摩诘经》)
(3)若贤者,为他人想如彼者,则非佑除也。(《维摩诘经》)
(4)若欲须我身命,亦不爱也。(《菩萨本缘经》)
“也”前的动词“除”“见”“爱”等具有显著的动态变化特征,使“也”字句无法再保留原有的靜态用法。当句中有“曾”时,谓词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如“未曾有也”表示一种状态情状,人们发现支谦译经中有多例用于“有”这样的绝对状态情状。endprint
(二)矣
“矣”用在动词前,表示新情况的出现。语气助词“矣”先秦已普遍使用。支谦译经中表示新情况出现的语气助词“矣”共171例,主要用于陈述、感叹和祈使三种类型。
1.用于陈述句(过去完成体)
用于已然陈述句末,表示新出现的情况。常有时间副词“已”与“矣”搭配使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例如:
我已舍矣,汝便将去。(《维摩诘经》)
用于将然陈述句末,表示可以预料出现的情况。例如:
(1)王若不得者,我便死矣。(《佛说九色鹿经》)
(2)为止往古来,今将导明眼矣。(《大明度经》)
“矣”表示将然,句中常有表示假设的“若”,或者表示将来的时间副词“将”与之相对应,使得“矣”表示将来用法更为显明。
用于表示必然的陈述句中,将某一必然的客觀事实作为新情况陈述。例如:
(1)愚人食之,欢喜饱满,其食欲消时,必危身命矣。(《大明度经》)
(2)教法所有无所有,一切有形无形,无不入矣。(《大明度经》)
“矣”表示必然,句中常有表示加强肯定的词语“必”“无不”等。
2.用于感叹句
“矣”用于感叹句中,把句子的情感作为新情况体现出来,其前面的谓语多为描写性的词语,如下面例句中的“多”“久”“重”。
(1)云何天帝此人殖福能增多不,曰多矣!世尊。(《维摩诘经》)
(2)维摩诘言:是生久矣!(《维摩诘经》)
(3)我过重矣!(《佛说孛经抄》)
3.用于祈使句
“矣”把祈使的内容当作新的情况陈述。例如:
行矣,阿难。勿为羞耻。(《维摩诘经》)
四、情态动词
支谦译经中,表示时体的情态动词有:欲、当等。
(一)欲
“欲”是情态动词表示将来时的标记,早在东汉“欲”已出现表将来时的用法。笔者在支谦译经中共发现1 414例,“欲”的这一用法已大量使用。例如:
菩萨欲教化众生,是故摄取佛国。(《维摩诘经》)
在同时期的译经《旧杂譬喻经》和《法句譬喻经》中,笔者分别得到67例和220例“欲”表示将来的用法。由此可见,当时“欲”表示将来的用法在译经中已普遍使用。
(二)当
支谦译经中,“当”用在动词后,表示义务情态和认识情态两类,都用于将来时。表示认识情态的“当”指说话人的主观判断,相当于“可能”“会”。例如:
时诸比丘,会于迦梨罗讲堂上,坐共议言,是事当云何。(《梵网六十二见经》)
表示义务情态的“当”指说话人有义务做某事,相当于“应当”。例如:
若有嗟叹我及法比丘僧者,汝便当不喜亦不愁忧。(《梵网六十二见经》)
五、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支谦译经时体标记的使用情况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时体标记词类丰富,包括时间副词、形成中的动态助词、情态动词和语气助词;二是以时间副词作为主要的时体标记词语;三是单音节时体标记词语占主导地位,双音节时体标记已出现,如“既已、欲将”。总之,通过考察支谦译经时体标记系统,三国时期汉语时体标记的成员以及时体表达系统的面貌得已初步呈现。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支谦译经时体标记研究”(项目编号:KY2015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