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迟,字希范,吴兴乌程人也。父灵鞠,有才名,仕齐官至太中大夫。迟八岁便属文,灵鞠常谓‘气骨似我。黄门郎谢超宗、征士何点并见而异之。及长,州辟从事,举秀才,除太学博士。迁大司马行参军,遭父忧去职。服阕,除西中郎参军。累迁殿中郎,以母忧去职。服除,复为殿中郎,迁车骑录事参军。高祖平京邑,霸府开,引为骠骑主簿,甚被礼遇。时劝进梁王及殊礼,皆迟文也。高祖践阼,拜散骑侍郎,俄迁中书侍郎,领吴兴邑中正,待诏文德殿。时高祖著《连珠》,诏群臣继作者数十人,迟文最美。天监三年,出为永嘉太守,在郡不称职,为有司所纠,高祖爱其才,寝其奏。(间隔仅一年)四年,中军将军临川王宏北伐,迟为谘议参军,领记室。时陈伯之在北,与魏军来距,迟以书喻之,伯之遂降。还拜中书郎,迁司徒从事中郎。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五。所著诗赋行于世。”
这是《梁书》对南朝时吴兴名人丘迟生平的记录,虽寥寥数行,却勾勒出丘迟一生的基本框架。其中不仅记录了丘迟的生平、为官,更是花费了近半篇笔墨渲染了丘迟在文学创作上的重要成就。从“皆迟文也”“迟文最美”到对丘迟作书使“强将投兵”的叙述中,史书无不在告诉人们,丘迟作为一名文官,不仅是一位专业的政治家,更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家。
千年之前诞生于吴兴郡乌程的文人丘迟,自小便显露出非同常人的文学天赋。《梁书》在对何点的记载中提到:“点雅有人伦识鉴,多所甄拔,知吴兴丘迟于幼童,称济阳江淹于寒素,悉如其言。”从中不难看出,丘迟尚在幼童时便为已至而立之年的名士何点所赏识甄拔,可见丘迟之天赋异禀。
一、丘迟的文学作品
经过一千五百多年历史洪流的冲刷,丘迟的大多数作品文集今已散佚,仅少数篇章由于文书保存、后人传抄辑录等缘故得以保存,但它们大多也很难考究创作时间以及地点。这必然会给研究丘迟的文学创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使研究缺乏足够的资料佐证。但是,本文仍将围绕丘迟现存的24篇作品,试图以现存的资料以及合情的推理,浅探吴兴情缘在丘迟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据统计,丘迟现存的文学作品仅余赋2篇、表5篇、启2篇、教1篇、书1篇、铭1篇、诔1篇、诗11首,计24篇,如表1所示。
纵览这24篇作品,人们不难发现,其中以诗11篇和以表、启等为代表的公牍文9篇占最主要的部分,剩下则是2篇赋文、1篇应用文和1篇私务文书。这一方面体现出丘迟的文官身份——他撰写了大量公务文书并得以留存下来,另一方面亦可以看出丘迟在诗坛的造诣——史料上并沒有丘迟自撰文集的记录,其文集最迟在元代已散佚,但其保存至今的诗赋数量超出更易被留存的官方文书。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丘迟所作并为外人所知的诗赋颇多,数量超过其平日所作的官牍文;丘迟的诗赋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都颇负盛名。
这两种情况中必定有一种是确实出现的,丘迟的诗赋至少在当时便颇受一部分人青睐,否则也不会流传至今,这从明代张溥编纂《丘司空集》也可得见。同时,人们今日仍可在唐人所著的《艺文类聚》中窥见丘迟留存下来的很多作品。
在丘迟留存下来的11篇诗作中,有赠答诗5首、行役诗2首、写景诗2首、游宴诗1首以及咏怀诗1首。此外,丘迟还留有抒情小赋2篇,即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与陈伯之书》和别具一格的回文体《砚铭》。
本文意不在分析丘迟为文的手法、目的等(不再赘述),而只是意图借助上文的内容铺垫出丘迟文学创作的大致框架,然后进一步分析吴兴在丘迟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二、吴兴对丘迟文学创作的影响
丘迟是吴兴乌程人,如果按二十四岁举秀才出仕之前与之后两度丁忧回乡的总时间来说,他四十五年人生中一半多都是在吴兴度过的。生于吴兴长于吴兴又少小文采不凡的丘迟,其文学作品中自然难免潜移默化地展现出家乡吴兴的存在感。
再观丘迟作品,除了公牍文之外,与吴兴有直接关联的有《还林赋》《题琴朴奉柳吴兴诗》《答举秀才启》三篇,一为回乡吴兴之作,一为赠予就职吴兴的友人之作,一为离乡出仕之作。例如,丘迟在《题琴朴奉柳吴兴诗》中表达了对柳恽的赞赏、敬仰之情,由于柳恽官居吴兴太守,题中称其为柳吴兴。虽然这类作品看似数量不多,但是在丘迟留存的体现明确时间、处地及其风物的作品中占据的比例已算不小。更何况从丘迟许多其他作品中,人们依旧可以窥到吴兴的影子。总体来说,丘迟文学创作受吴兴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吴兴政治、经济地位对丘迟文学创作的影响
吴兴郡作为靠近国都,隶属齐、梁第一大州扬州的重要大郡,政治经济地位显赫,这对于丘迟的文学创作自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出任永嘉太守时,丘迟在《永嘉郡教》中写道:“贵郡控带山海……而曝背拘牛,屡空於畎亩;绩麻治丝,无闻於窐巷。其有耕灌不修……才异相如,而四壁独立;高惭仲蔚,而三径没人。虽谢文翁之正俗,庶几龚遂之移风。”“贵郡”这个词颇值得推敲。
显然,丘迟对永嘉郡当时“耕灌不修”的现状是惊异而不认同的,有对比才会产生差距,而与“贵郡”相对的“本郡”吴兴则大概少有这样耕绩荒废的情形。否则,士族身份的丘迟又如何会在文中显示出对耕作织绩有如此深厚的认识以及对永嘉郡废耕弃织现象提出异议和劝教呢?可以说,吴兴的耕作及织绩在当时应该颇为发达,大量史料皆可作为佐证。
政治与经济相辅相成,靠近政治中心建康的政治要地吴兴郡,特别是吴兴郡的政治中心乌程,除了是区域政治中心之外,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这样的政治经济条件必然会对丘迟文学创作起到重要的塑造及引导作用。同时,人们也可以认为,吴兴的政治、经济条件也对丘迟的文学创作内容的丰富、主题的多样化和创作心理的育成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吴兴文化蕴藉对丘迟文学创作的影响
粗略统计,南朝时世居吴兴(湖州)的大家便有吴兴沈氏、吴郡陆氏、吴郡张氏等,其中自然也包括吴兴丘氏。丘氏作为吴兴大姓,可以上溯至春秋乃至更早,现湖州仍留存有唐代立的吴兴丘氏碑。而吴兴郡发达的政治、经济环境既是众多世家大族世居吴兴的结果,又是世家聚集的重要原因之一。endprint
世家大族能够形成并站稳脚跟,并不是一朝一夕暴富便可的,就算某氏经商起家、拥有万贯家财,想要进入士族行列,也必定要大花一番血本为自己的子弟创作条件来获得官位,否则几无踏足士族圈的可能。同时,世家大族为了维持自身的不衰地位,迫切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子孙后辈入朝为官来巩固、帮扶家族。其中以文官最易也最盛,因此各大家族对自家子弟的文化修养要求都是不低的。吴兴历代世家大族云集,作为政治经济重心,自是有极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清贵的世家大族,往往是子弟谈吐风雅如“芝兰玉树”一样。再加上齐梁皇室崇文风雅,各种文学集团兴盛,吴兴众多氏族子弟也往往集聚宴、集赋诗,品评文艺,丘迟也不例外。
正如丘迟《答举秀才启》所言:“方今八友盈庭,五承在幄……犹乃物色关屠,梦想岩钓……谨闻绛阙,恭奏青蒲。”据阮爱东《丘迟年谱》考,这首诗乃丘迟于齐永明五年,24岁入仕之时所作。人们从中可以看出丘迟入仕捐国的壮志及其对竟陵八友的认可,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文学风气,还可以看出吴兴文风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外,钟嵘在《诗品》中道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其实这一风格自丘迟年少时便已成型。除了公牍文之外,丘迟的文学作品创作风格多华彩瑰丽,如《玉阶春草诗》《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芳树诗》等,而诸如《思贤赋》等则多纳先贤故事而成句,再诸如回文体《砚铭》等则带有少年意趣、巧若天工,这些定非一二日建康文坛风气感染所生,定是其早年积累汇集所孕。因此可以说,吴兴的文化底蕴对丘迟文学创作的风格和主题都有较重要的影响。
(三)吴兴山水风物对丘迟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比前面提到的两种因素,吴兴山水对丘迟文学创作的影响显然要直观很多,人们也更易在其作品中找寻到证据。
吴兴的江南湖光山色、特有的绿植鸟兽都使丘迟的作品中包含丰富而又独特的意象。例如,《還林赋》中“阶伺禽飞,窗高月渡”,如《玉阶春草诗》中“杂叶半藏蜻,丛花未隐雀”,又如《望雪诗》中“倏忽银台构,俄顷玉树生”,丘迟的许多诗作中往往会出现雀鸟、丛花、树木、苔荇等意象。字里行间点缀映媚、落花依草宛如江南拂面的微风,轻柔且明媚。
《与陈伯之书》可谓丘迟“最有声者”的作品,其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鹦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於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虽然具体描写的是何处,人们无从得知,也无人关注,只是笼统地把它称作江南风景或者再冠之以“温州风景”“永嘉风景”等名,但实际上,或许说是以吴兴为代表的江南风景更为恰当。文中,丘迟对景色的描写情韵独到,寥寥数句却能勾起人的故乡之思,起到“强将投兵”的效果。
每个作者在创作时,都以情入文、寄情于文,才能让读者产生同感,引发共鸣。而这样的文字和这样的情感又岂是一朝偶得的,就算是突然福至心灵,丘迟在创作中融入的也大都是自身的深切感情。“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陈伯之在看或听到《与陈伯之书》的时候想到的或许是他的故乡济阴睢陵,丘迟在创作中能够完美地以己心度羁留他乡之人心,那么当时他是不是更多想到的、思念的是他的故乡吴兴呢?否则,这极尽真挚的情感、浑然天成的语句又从何而来。或许,在写这篇文章时,丘迟不仅是在规劝陈伯之,也抱着自我抒发、自我缅怀的情感。当然,这还需要人们更加深入地探寻与推理。
以上与其说是吴兴对丘迟文学创作的影响,不如说是从丘迟遗留下的寥寥作品中探寻吴兴这个故乡对他的影响,或者说是探索他和吴兴的关系。虽然这位笔下风流的少年神童早年在吴兴的诸多作品大都已湮没在书舍酒宴、雕梁画栋的废墟之下,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他仅存作品中透露出的洒脱、恣意和华丽,人们可以生动地描画出一位吴兴才子的独特形象。家乡吴兴的乡土情怀与他少年积累起的文学功底融合在一起,俱与他后期或者说一生的创作和生活休戚相关。
三、结语
由于时代过于久远,现在人们在许多地方只能凭借看似捕风捉影、天马行空的猜测来追寻雪泥鸿爪,但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研究者的加入以及更多观点的提出,人们会越来越接近真相。
丘迟能够成为名垂青史的文士,最重要的是源于自己独特的文采天赋。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并非诞生在吴兴,丘迟或许还是丘迟,但他必定不是吴兴的丘迟,至少不是人们现在所见到的丘迟。而历史之所以瑰丽,便是因为它既赋予人们这种变数却又斩断了这种变数,不是吗?
(浙江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梅岭(1996-),女,浙江湖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