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凯+刘洪文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重要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得到了高度重视,同时,儿童文学作品也被广泛应用在大中小型幼儿园、早教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怎样进行儿童文学课程改革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对学生专业素养、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对此,笔者根据实践研究经验,就幼教专业儿童文学课程融合式改革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 儿童文学课程 融合式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中进行儿童文学课程改革对学生文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展现了教师文学专业水平。儿童文学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关系着学生交流水平与效果,以及科研水平和学习能力。但是,根据现阶段专业教学效果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不足
(一)双项教师资源紧张
现阶段,学前教育中缺少双项教师资源,缺少兼顾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儿童文学理论素养的教师,教学和文学双项教师紧缺。加之,受功利性教育目的影响,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儿童文学课程本质被视为“教育性”,看作道德引导课程,导致很多教师只立足于语言和道德层面进行儿童文学教育,将作品文学特点抛之脑后。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形象、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和意境转换,进而消弱了幼儿和文学作品亲近的契机。
(二)缺少儿童趣味性展现
儿童文学中的显著特点为“儿童趣味性”。因为,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满足阅读要求”。趣味性能够让幼儿阅读起来充满乐趣和快乐,愿意主动走入儿童文学作品中。不过,一直一来我国文学作品的最高标杆为“文以载道”,尽管儿童文学立足于“人之初”也刻意突出“文以载道”效果。究其原因,思想价值理念和伦理观的影响而忽略了幼儿特殊心理规律。这种过于教条式理念影响了个性开放,儿童唯有的趣味精神未得到有效展现。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将成人思想意识和观念带入中心思想中,进而形成教育主题。这对于幼儿而言,造成较大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被灌输于成人的思想理念和价值,缺少趣味性展现使得儿童丧失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甚至产生排斥。
基于这一背景下,儿童文学课程改革成为必然,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进行课程改革应立足于全过程、多样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打破传统教学影响和束缚,实现课程创新与实践。
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融合式改革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学前教育对教师的各项技能要求严格,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有多项技能。进行幼儿文学课程改革也要立足于不同方面内容,逐渐渗透相关儿童心理学内容,使得学生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一)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
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工具,记录着教学重点难点知识,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纽带。为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质量,首先需要做好教材内容设计。教材选择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得学生能够根据教材内容领会重点难点,了解幼儿文学问题特征并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教材选择也不可仅限制在文本中,也要注重空间的拓展,构建“立体化”教材。立体化教材指的是兼顾主干教材和辅助教材,同时包含电子教材,例如:影音媒体、电子教案、CAI课件等。儿童文学因为自身的特殊性特点,需要有清晰直观的教学内容。所以,儿童文学需要引用信息技术,实现立体化模式,注重趣味性体现,满足幼儿阅读需求,扩大视野,这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行课堂、阅读室、幼儿园并行教学措施
学前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一定的时间中尽可能的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性,进而提升质量。首先需要结合儿童文学课程特征,制定适合的教学形式。儿童文学教学中需要包含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而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得到消化。利用课内外实践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得到知识的积累。
1、建立阅读室,提高阅读水平
现阶段,学前教育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阅读量小、缺少经验积累。因此,想要在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具有一定难度。对此,学校可以和该市图书馆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有目的的阅读文学作品、写读后感。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得到阅读量的提升、经验的积累。通过该种形式提升幼儿文学素养,符合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怎样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话题。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可以在讲解儿童文学理论知识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评价作品继而实现创新。教师可以通过专题方式给学生设计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学生进行问题回答。例如:在学习儿歌与儿童诗过程中,无需耗费较多时间进行区分。针对学生而言,儿歌与儿童诗并无太多分别。其教学重点应放在儿歌基本特点理解中,押韵、趣味性强、容易记忆。当理论学習后,让学生去搜集儿歌。通过这一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学生为课堂主体,更容易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性,在搜集过程中带给学生美好的童年的回忆。
(三)实践落实
怎样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不足,最为有效的方法为让学生走走入幼儿园进行作品编排,进而在实践中得到真知。例如:每周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实践,进而将自己所学文学知识传授给幼儿。只有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发现存在的不足,也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不足,进而更好的改进。
三、结语
儿童文学课程改革应立足于多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文学作品和理论知识的传递。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文学人才,进而应用在学前教育中。
参考文献:
[1]徐蕊.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以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2]王晓阳.论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3]边春丽.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作品研读教学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6).
[4]朱素蓉,杨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现状调查——以成都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