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17-09-09 17:01刘洪文王学凯
商情 2017年27期
关键词:高素质培养模式学前教育

刘洪文+王学凯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国家强调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对此,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立足于提高教学品质、理论与实践相融,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员的前提基础。对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素质 技能性人才 学前教育 培养模式

根据现阶段学前教育和社会人才需求分析,我国紧缺研究型人才与管理人才,需要能够在短时间中培养高专业水平和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但是,根据现阶段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形势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怎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一、现阶段人才培养的不足

(一)缺少实践性

缺少实践性主要体现于科学设计缺少合理性,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造成学生难以将课堂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所学非所用。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教学较为统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

(二)缺少师范性

一些院校学前教育阶段缺少教学师范性,学生职业水平较低。在其综合素养方面也无法发挥突出特点和优势、学生创新意识较低。现阶段,各高校在经营和专业课程设置中与现阶段幼儿教育现状不符,缺少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造力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理念、观念价值有待提高。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不足使得学生综合素养较低、专业水平差、缺少职业责任感,而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中无法跟上幼儿教育发展。所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法

笔者认为,想要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专业教师人才,还应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传统人才培养的不足,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创新方法,这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结合现阶段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和要求,秉承着分层教育理念,规划多领域、符合职业要求的教师人才。其中包含:早教、特殊教育、幼儿园管理、双语教学、艺术、信息技术管理等。同时,根据其目标制定有效方法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第一,符合基础性要求与创新要求、实用性。其中,基础性主要是凸显“师范性”要求;创新则是提升学生创造思想、创造精神、发散思想;实用性则是人才培养符合当前学前教育行业要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挖掘特长,也就是注重特殊能力的提升,即:心理承受力、职业行为、自我生存、沟通交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素养。同时,做好3个层面教育,将公共基础教学作为专业内容、将公共课程作为核心,专业教育涉及教学、理论知识、技能提升、实践提升等。自能够和教育包含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课外实践;注重4个融合,即:人文和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融合、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实施通识和专业教育。建立模块式教学形式,其中包含:专业教育、公共课、实践课,生成科学的学科教育结构。

(二)建立“三制三课”培养形式

所谓的“三制三课”分别指的是:学分、证书、指导教师+理论课、实践课、技能课。同时结合专业大类招生、多项培养、按系管理模式,其新课程的改革注重结合社会发展进行人才教育,进而建立社会行业需求导向——培养目标——评价和管理体制,注重点与线的融合。也就是将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作为培养主线,将师范性、技能性、创造性作为立足点。

(三)提升教学水平

想要做到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整体提升、着重培养、完善结构制度,将培养专业级学术人才作为核心,将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作为目标,生成一支以学者、专家为中心,以学术领头人为骨干教师的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落实3个三原则,即;教师人员应符合高专业、高学历、高品德;三师则是国家级、省级、市校级名师。将其进行融合构成专兼融合、一项多能、双项型教师团队。

(四)多项教育职能

首先,学校与幼儿园、早教中心融合,并了解其人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培养,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此外,除了本专业能力培养外,也要与其他学科专业融合,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其次,与幼教发展融合,提升实践水平。与幼教单位融合,达到零距离上岗实习。最后,与一些专家、教授融合,创新培养理念。立足于课程的交叉和结合,建立“学前卫生和营养学、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结合,有利于培养多项人才发展。

三、人才培养特点

(一)工学结合、提高实践水平

建立对学生创业基金,进行营养师、育婴师等职业资格教育,创办双语、蒙台梭利、奥尔夫音乐的资格教育,让学生获得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为后续就业奠定基础。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建立专业课程体制与实践课程,通过合作办园方式建立教育机构。展开学年2.5+0.5、2+1模式,专业实习,确保专业对口,保证学生就业。

(二)模块式教育体制

学前教育教学中,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点,专业学科分为6模块、1平台,即:理论模块、选修、必修、技能模块、专业扩展、教学模块和技能平台练习。教育教学中,素质类学科课时时间在19%、理论课程占据8%、技能课程占据30%、实践课程占据28%。这样一来,实现了人才的全面培养,弥补传统教育教学的不足。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于人才需求,制定完善的培養计划,做好人才培养管理。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进而满足技能型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昀,陆亚文.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基于专业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商论,2016(19).

[2]黄露莹.探究浸入式教学模式在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技能培养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

[3].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创新解决方案——高素质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学前教育研究,2015(05).

[4]孙秀秋,王兴杰,王乃娟.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素质培养模式学前教育
高素质农民走在振兴乡村的大路上
【陕西】旬阳市举办2022年第一期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培训会
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摘编)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