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价值分析及评估

2017-09-07 00:53薄克燚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2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治疗

薄克燚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价值并作分析及评估。方法 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通过盲选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0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 对照组给予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肿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 且研究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研究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而且可以使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高血压脑出血;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2.056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该类疾病好发年龄段以老年人为主[1]。以往临床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采用常规性外科手术, 从而使患者的血肿尽早得到清除、使患者颅内压得以降低[2]。本次研究为探讨分析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1日~2016年6月30日收治入院并且已经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 挑选病例资料完整且患者本人或者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 通过盲选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其中, 研究组男15例, 女15例, 年龄46~76岁, 平均年龄(63.50±5.50)岁;对照组男14例, 女16例, 年龄45~77岁, 平均年龄(63.50±5.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止血治疗、降低颅内压以及脱水治疗、给予神经营养支持治疗、调节水电解质紊乱等;并给予抗感染治疗。两组患者手术中心靶点均定点于患者血肿最大层面处。

1. 2. 2 研究组 患者应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3]:①常规消毒麻醉后, 手术者逐层钻开患者的头皮、颅骨、硬脑膜, 在钻开过程中仔细观察并且避开血管以及主要脑组织;②手术者将注射器(附带颅脑外一次性引流器)注射病灶区, 直至硅胶管有血性脑脊液流出, 即可将针芯取出;③手术者取出针芯后, 继续将引流管再推入2~3 cm, 并且将软通道引流管固定;④手术者将温生理盐水(37℃左右)反复冲洗血肿腔, 持续至流出的液体无颜色即可。

1. 2. 3 对照组 患者应用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治疗[4]:①常规消毒麻醉后, 手术者采用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头皮、颅骨、硬脑膜, 并穿透颅骨及硬脑膜, 然后将钻头去除;②手术者手术者套上塑料针芯后, 逐渐推入血肿中心部位;③手术者将粉碎针与侧管连接成功, 抽取30.00%~50.00%血肿液;④手术者将温生理盐水(37℃左右)反复冲洗血肿腔, 持续至流出的液体无颜色即可。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结合两组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中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方法作为本次研究疗效判定标准, 判定分为5个维度, 包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死亡。其中, 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总分值降低>90.00%, 为痊愈;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总分值降低46.00%~90.00%, 为显效;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总分值降低18.00%~45.00%, 为有效;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总分值降低<18.00%, 为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死亡, 为死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及ADL评分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10例痊愈、9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1例死亡, 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5例痊愈、8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死亡, 总有效率为70.00%(21/3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肿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肿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 且研究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研究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较常见的危重病, 好发于老年人, 而且该疾病的病死率高, 目前多采用外科手術治疗为主[5-8]。

临床上对于血肿表浅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给予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若患者血肿部位深或骨质较薄则采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过程中, 手术者选择穿刺角度灵活, 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如颅内感染等[9-13]。endprint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肿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 且研究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研究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而且可以使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明, 綦斌, 左程, 等. 超高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35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5, 32(10):2609-2610.

[2] 凡奇.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硬通道引流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8):89-90.

[3] 王力伟, 侯迎秋, 李学良, 等. CT三维重建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 中国综合临床, 2015, 31(7):643-645.

[4] 刘继东, 宋来君. 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6, 15(11):1170-1172.

[5] 张国龙, 吴昇祥, 张振洲, 等. CT引导下软通道穿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18):3774-3775.

[6] 罗铸. 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的影响. 河北医学, 2017, 23(2):312-315.

[7] 肖淳文, 周宏花. 软通道技术-微创血肿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 15(2):108-109.

[8] 孙巧丽, 琚冬梅, 邱茜茜, 等.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临床体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1):69-70.

[9] 李玉辉, 王美清, 李东升, 等. 软、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临床误诊误治, 2013, 26(3):95-98.

[10] 曲延才, 孙忠康.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效果分析. 临床误诊误治, 2009, 22(12):39-40.

[11] 赵红军.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6):73-74.

[12] 杜向阳, 桂明, 韩飞, 等. 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安徽医学, 2009, 30(11):1312-1315.

[13] 黄富, 王磊, 肖华, 等. 軟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1, 10(6):548-549.

[收稿日期:2017-0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