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

2017-09-06 12:24陈明晏
魅力中国 2017年26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教学方法

陈明晏

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同理在科学课堂中,为了使教学行为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必须在课堂中不断创新,科学课堂更应该如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达到创新目的,提高学生素质,最基本的创新还是得从课堂本身出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必须从观念创新、营造良好尝新氛围、教育技术手段使用与评价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相关的教育文件已经明确指出了小学科学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都着重强调了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更是为孩子们的日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挖掘创新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特有的魅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周围社区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视觉上和精神上去充分享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学生大胆地从自然中、从生活中去索取素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又减轻了课业压力,愉悦了心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围绕着小学科学的教材內容创新教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来实现对教学方法的优选。举例来说,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使用的教材大多会涉及到物质世界、生命世界以及地球与宇宙这三个领域的知识。与此同时,这三个领域的知识在每册教材中都會有所涉及,并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性,常常会以循序渐进的知识引导学生逐层接触科学领域知识。如在教学《摆的秘密》一课中,我在学生分组实验汇报每10秒钟单摆摆动次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单摆在相同间隔时间摆动的次数都相同?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间隔时间摆动的次数都不同?不同的单摆,速度不同,这是怎么一回事?是什么决定了单摆的速度?是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还是摆幅的大小?大量的延伸问题的提出,丰富了学生的研究内容,学生的困惑一个个得到了破解,研究兴趣逐渐浓厚起来。科学课堂上,对于生命领域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点到面、从单一到综合去理解这些知识,老师可以借助直观演示或者欣赏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

三、明確教学的内容、对象、目标、条件

从当前师范学校科学教育专业的大纲中来看,科学教学是师范专业学子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求学生要有专业的科学欣赏能力和关于科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其中还有要求学生通过对中外优秀科学作品进行初步的了解,来形成系统、扎实的学习能力。在对小学科学进行教学时,也可以将教学活动当成一种教学方法,需要明确教学教学的内容、目标、条件。首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和对象主要是教学的进展情况和教师、学生的个人身心发展情况,在这一点要注意,教学教学并不是只针对学生来开展的,教师的学习情况也需要加以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看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而教学教学目标则是通过教学教学来了解在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学教学的条件是针对教学内容收集的资料信息等,得到更加客观综合的教学,保障教学教学结果的准确性。

四、注重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老师提出课题,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科学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五、运用科学评价机制、激发自主创新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 ,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 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再想一想,既使是重复别人正确答案,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既负责评价,又负责指导,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

六、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要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应该提高老师的科学素养。教育观念的更新,即破除教师为中心、知识为本位的观念,确立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即摒弃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确立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方法,由注重教转为更注重学,由注重结果转为更注重过程,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改进教学;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即努力吸收新知识、更新旧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成为研究型教师。

创新教育是永恒的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这一科学启蒙的阵地上,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积极扶持学生的创造萌芽,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晓晓.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郭育志,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J],求知导刊,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科学教学方法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点击科学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科学大爆炸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