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强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学科之一,其在我国高中教育体系架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发展地位。结合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实际,现状并不理想,地理教学未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兴趣作为促使一个人前进的內在驱动力,它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股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地理教学课堂时,应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线,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使他们能在地理课程学习上取得新的突破,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1兴趣及其产生
教育心理学赋予“兴趣”的定义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我们的兴趣是以一定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为基础的,更多的时候,兴趣是基于精神上的需要。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看,兴趣的产生,是来自于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从事有兴趣的活动积极性会相对较高,效果较好,反之则不然的原因。对于高中生学习地理课程兴趣的产生,我认为有如下两种原因:①自发性的,也就是学生本身就对地理这一学科有较强的倾向性,这是一种客观性的行为;②后天培养的,我们只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并提供一定的教育指导,就可以逐步培养这种兴趣,也就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灵活把握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点,根据不同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地理课程教学的效果。
2新课改中培养高中学生对地理课程兴趣的有效途径
2.1创设情境,启发兴趣
情境化教学,指的是高中地理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能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出发,把教材中的内容和情境实例融合在一起,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直观、具体的场景,以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认知活动与自身情感的结合,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情感的驱动作用下,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展开积极的想象和思维,理解教材,扩大知识面,而学生的心理机能在此过程中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当然,这种融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的教学方式是建立在教师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中的,在这种导入氛围下,教师能够带动学生对当前主要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认识,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潜力,实现学生对地理知识三维的认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也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
例如:在教授“地球的运动”一课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抽象的地球知识形象具体化。这种动态呈现的动画效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运动的过程,还能够使一些晦涩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变得更加轻松。
2.2探究教学,巩固兴趣
探究式教主要在于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开发,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带着问题进行交流,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晦涩、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特别需要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针对知识点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搜索有关资料,结合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再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与剖析,融合了学生探究学习与教师指导教学的方法,势必能取得好的教学成效。此外,对于学习要求较高的知识点,也可以采取任务驱动这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积极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助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点,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以“地球自转与昼夜形成”为例进行分析,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分析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但是往往会忽略深入分析晨昏线的运动特点。针对这一教学困境,教师就可以在演示地球自转与昼夜形成关系的运动状态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画出晨昏线的运动过程中。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深入观察学生的探究学习效果,对于一些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加以指导。
2.3活动教学,保持兴趣
活动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建构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教学所倡导的是学用结合,它能够达到知识内容的学以致用。例如:在复习地球运动和太阳辐射的内容时,教师就能够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太阳能热水器”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在探究学习、探索中揭示当中所蕴含的原理,那么最后自然而然能够正确摆放热水器的位置,最大程度发挥出热水器的功能作用。再如:在教学“确定地平面方向”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打破原有的课堂结构,脱离课堂教学的束缚,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完成指南针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的实践内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之中而获得学习成果的喜悦,相信能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
总而言之,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性,并紧密结合高中生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为基点,不断搜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得热心、学得开心,这样我们的地理课堂才能彰显出青春活力,为新课改抒写全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高亚环.浅论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15期.
[2]赵全林.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S1期.
[3]朱丹.新课改下的地理教育案例探究[J].考试周刊,2015年0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