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高中学生课题确立”的思考

2017-09-06 17:46袁莉
魅力中国 2017年26期
关键词:研究性选题课题

袁莉

高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研究课题时应有很多“问题”,虽然学了对问题的分析,但是这些问题能否成为一个好的研究课题,还需要经过“考查”和“打磨”后才能最终确立。然而,从一个问题被发现到一个课题被确立,这中间还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使问题转化成好的研究课题呢?这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筛选、提炼,最后还要给课题取一个合适的名称。准确表述研究课题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所能看到的资源包描述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自己选择一些补充材料,加以说明。对资源包中“知识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做举一反三的练习。

一、对教学目标方面的认识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筛选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2、学会把一般问题转换成研究课题的基本步骤。

3、能够准确陈述自己的研究课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帮助和同伴合作下,经历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过程。

2、掌握问题转换成研究课题的原则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讨论中相互分享经验,懂得互助共赢的道理。

2、通过小组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懂得合作探究、相互分享是成功的关键途径。

难点:学会把一般问题转换成研究课题的步骤。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一个好的研究课题。例如“云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在科学界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解释,只要去查找资料,就能找到答案。因此,该问题不是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当然,如果我们能找到大量的资料和证据,推翻传统的有关云是如何形成的说法,这无疑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在“考察”和“打磨”课题这一节,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问题转换成课题的原则。①研究该问题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②研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结果不应是众所周知的。③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收集资料,而且要对这些资料加以剖析和阐明。

2、选题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课题是否科学、合理、可行,将关系到接下来的研究能否进行下去。高中生由于缺乏研究经验,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了解这些常见问题,对于我们正确选题会有所帮助。

①课题太大。在時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究对象范围太大或研究内容太多,都会导致研究无法进行下去。如以下课题就存在不同的问题:

我市中学生服饰消费现状调查

本市环境污染现状调查

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利用

课题的研究范围太广,一个城市往往包括许多学校,即使是抽样调查,对高中生来说,取样也是比较困难的。课题和课题的研究内容都太多,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城市垃圾,包括的研究内容都很多。对这种课题,修改和完善的主要策略是“缩小”研究内容和范围,就是把问题的研究范围或研究内容缩小到适合自己研究的程度。如上述课题可以调整为:

本校学生服饰消费现状调查

本市水污染现状调查

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

②研究内容抽象、空泛。像“新疆饮食文化研究”、“关于我校高中生幸福指数的调查”这样的题目、从地域限定、研究方向等角度进行衡量都是比较具体的,但是研究内容非常抽象,具体实施时会无从下手。对于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抽象概念的课题,你应该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这些概念的定义和内涵,将研究对象调整为比较具体、容易把握的内容。

③研究缺乏可行性。有些课题对于科研工作者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没有研究经验的高中生来说则是难以开展的。如“本市地铁的规划和建设研究”,这个题目显然需要研究者懂得一定的勘探技术和地质常识,高中生进行该课题研究难度太大。对于这种比较复杂的课题,一个可行的办法是降低难度,选择与之相关的,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能达到要求的,符合客观现实条件的问题,确定课题后再进行研究。

3、确定课题名称。正式确立研究课题之前,还必须考虑给课题取个恰当的名称。课题的名称应该简洁明了,字数不宜太多,并尽可能把研究的关键内容(即研究的问题和对象)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如“关于本校高中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就属于好的课题表述。此外,课题名称还要求用合乎语法的句式进行表述。课题名称表述的主要要素有:范围+对象+内容+指向+方法

4、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时经常会忽略对时间、地点、范围的界定,课题难以进行。因此,教师在做指导时要特别注意提示学生通过小组和班级的讨论,拆分问题,缩小研究范围,保证课题能够顺利开展。有些学生因缺乏实践经验对问题的了解程度不够,在选题过程中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从而出现所选课题过于抽象,无法下手,或切入口太大,难以完成。例如:“食品中的添加剂的调查与研究”包含的范围就太大,不易找准切入口。初涉研究性学习的高中学生,选题切入口一定要小,尽可能不要去做时间跨度打,牵涉面广、背景复杂的课题。老师要在学生自选课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缩小课题的切入口,或针对某一问题研究帮助学生根据内容改换课题。

遇到上述情况,指导老师首先要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讨论在这个题目下有哪些可以研究的方面。并一一列出,然后引导学生把每个研究的方面转化为问题,从中抽出对学生最有教育意义的题目,这样,学生对自己要研究什么就比较清楚了。如:“食品中的添加剂的调查与研究”这一课题,指导老师应建议学生聚焦“新疆冬季水果储存中添加剂的问题”,地区限制在所居住的城市和特色食品。

总之,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和确立课题,要找到一个既符合自己兴趣又切实可行的有价值的课题是需要费一番心血的。这一章我们选录的五个研究性学习案例片断,真实地反映了高一年级同学在选题阶段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2]中国高中生网-研究性学习.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姜平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姜平,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性选题课题
新年刊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选题有误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