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视角下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2017-09-06 00:43林佳青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设区产业结构福建省

林佳青

(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362000)

产业集聚视角下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林佳青

(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362000)

基于福建省9个设区市2011-2015年的旅游发展数据,利用变异系数对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化发展现状,使用区位熵与空间基尼系数分析福建省及其各设区市旅游产业集聚化现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旅游各部门产业关联度较低,旅游产业呈现弱集聚。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措施:旅游产业各部门协作分工实现协调发展;旅游产品差异化开发;创新旅游产业政策。

旅游产业集聚;旅游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

我国旅游业正处于井喷式发展的上升时期,旅游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刚性需求。旅游需求不断增大,在旅游业产业化背景之下逐步地商业化和社会化。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成为实现旅游需求最大化的重中之重。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的开年,福建省作为东部沿海重要省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资源多元,“清新福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等旅游品牌享誉全国,旅游业成为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产业。但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小微型企业管理不当、旅游产业要素不协调等亟需解决的情况。旅游产业集聚是实现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基于旅游产业集聚的视角,探究福建省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与旅游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并且根据福建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一、相关研究进展

(一)旅游产业集聚

国内外多位学者的研究指出旅游产业集聚的经济价值高于其他行业。Michael[1]认为,相对于农业、化工、纺织业,旅游产业是最适合集聚化发展的行业;Sara Nordi[2]认为旅游业能将集聚理论发挥出创新与增加竞争力的效用;Kristian J和Sund[3]通过对瑞士旅游业的研究,阐述了集聚理论在旅游产业中不可比拟的优势。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多集中于地理空间与经济发展方面。如刘佳、赵金金、张广海[4]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各省市的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探究也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如谢燕娜、朱连奇、杨迅周等[5]对不同产业集聚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创新模式;张玲、邬永强[6]着重于旅游会展产业的集聚,研究广州市旅游集聚的机理演化过程。

(二)旅游产业结构

学界对于产业结构有过诸多探讨。国外学者对于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多集中于产业结构的划分,Lapierre J、Hayes[7]将旅游业分为食品和饮料、住宿、交通以及其他旅游商品(包括旅行社、旅游、娱乐等)这四种产业;Stephen Wanhill[8]将旅游产业分为餐饮、住宿、购物、旅游、娱乐及其他服务等;Dimitri loannides 和Keitb G·Debbage[9]认为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产业,涵盖了住宿、商品服务、房地产、交通、物流、出租等多种产业。国内学者对于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近年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渐增加,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且研究多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刘春济、冯学钢、高静[10]通过对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的研究,探究其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李锋、陈太政、辛欣[11]从旅游产业融合角度提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共识,本文将旅游产业结构划分为:食(饮食)、住(住宿)、行(交通)、游(游览)、购(购物)、娱(娱乐)六个要素进行研究。此外,梳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聚集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将二者结合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机理的文献数量较少,基于此,本文将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结合,研究产业结构优化模式。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区域为福建省9个设区市:厦门、福州、泉州、莆田、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涵盖了9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级5A风景名胜区。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福建省各设区市2011-2015年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2016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和2012-2016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等,选取了2011-2015年福建省以及9个设区市的国民生产总值、旅游经济总收入以及旅游产业各个部门的国内总收入。

(二)研究方法

1.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用于衡量福建省各城市旅游经济差异大小的比较。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为了保证数据之间由于度量单位不同带来的误差,遂采用变异系数来反映变量之间的离散程度,公式为:

(式1)

2.灰色关联分析

采用邓氏灰色关联分析,基于邓聚龙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来研究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关联度。灰色关联分析是将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灰色系统,根据系统内部各个因素的变化的相似度来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在社会经济学领域的投资效益、区域经济优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运用范围较大。具体的原理如下:

假设指标Y(本文为福建省当年度国内旅游收入)受到m个因素X1,X2,……Xm(旅游产业部门)的影响,时间长度为n,考虑因素X与Y的关联度,Y为基准序列。

Y={Y(k)|k=1,2,3,……n};Xi={Xi(k)|k=1,2,3……n;i=1,2……m}

ξi(k)是Y与Xi在时间点k上的关联系数,公式为:

其中Δi(k)=|y(k)-xi(k)|,ρ是分辨系数,ρ越小,分辨力越大,ρ的区间是(0,1),在具体的计算中通常定义为ρ=0.5。

Y与Xi的关联度的公式为:

(式2)

3.区位熵与空间基尼系数

(1)区位熵

区位熵是比率之间的比率,用于衡量区位之间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反映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在本文中,是为了反映福建省旅游产业集聚化的程度,公式为:

(式3)

其中,LQ代表区位熵,dij表示福建省各设区市的旅游产业的相关指标(本研究用当年的旅游总产值计算);Dij表示福建省旅游产业的相关指标;n代表产业的分类。LQ>1,表示该区域旅游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有较强的竞争力;LQ<1,趋近于0,表示该区域的旅游产业不具备竞争优势。

(2)空间基尼系数

空间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一个指数,公式为:

G=∑i(Si-Mi)

(式4)

其中,G代表空间基尼系数,Si代表福建省各设区市旅游产业的就业人数(产值)与福建省旅游产业就业人数(产值)之间的比率。Mi值是福建省各设区市总的就业人数(产值)与福建省总的就业人数(产值)之间的比率。G处于(0,1)之间,当G>0.5时,代表产业分布出现集聚。G越大,产业集聚程度越高。

三、结果分析

(一)福建省各设区市旅游经济发展差异

采用旅游收入作为衡量福建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指标,研究福建省从2011年至2015年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运用公式(1),计算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2011-2015 年福建省各设区市旅游经济发展差异

从表1 的结果可以看出,福建省九个设区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变化并不规律,2011-2014年,标准差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年骤然下降;变异系数从2012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2015年,变异系数急剧下降是因为2015年途经宁德、南平、武夷山的合福高铁正式通车,南平市的旅游经济增加幅度变大。福建省各设区市的变异系数波动下降,说明五年来福建省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在不断下降,相对差异在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2011-2014年福建省的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2015年福建省各设区市的旅游经济变异程度从2011年的0.74下降为0.41,表明了五年来福建省的旅游经济发展逐步协调,并在2015年体现得最为显著。

(二)福建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将福建省的旅游产业结构划分为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娱乐以及包含了邮电通讯等的其他部分,总共为7个部门。选取2011-2015年《福建省统计年鉴》中旅游收入各部门占比数据计算出福建省旅游产业7个部门的旅游收入。

为了检验福建省的旅游产业结构是否合理,采用邓氏灰色理论系统的灰色关联法测度福建省旅游产业各部门的关联度,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娱乐和其他设为旅游产业结构的7个影响因素,作为子序列X1~X7,将福建省的2011-2015年的国内旅游收入作为基准序列Y,进行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在对五年数据进行产业结构序列处理之后,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可得出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结果如表2 所示。对表2 数据依照公式(2)计算,测度得出2011-2015年福建省旅游关联度,如表3所示。

表2 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灰色关联系数矩阵

计算结果显示:在福建省旅游产业各个部门中,对于旅游收入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有:娱乐 >游览 >餐饮 >交通 >购物 >住宿 >其他,这表明在福建省旅游收入中,娱乐、游览、餐饮三个部门的旅游收入占比较大,对福建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增长起到了主要的贡献;购物、住宿以及以邮电通讯为主的其他三个部门对于福建省旅游收入的贡献度较低。这种关联结果说明前往福建省旅游的游客在娱乐、游览、餐饮方面花费较多,在购物、住宿等方面花费较少,福建省旅游产业部门发展较不均衡。

以上数据表明:福建省旅游产业中,娱乐产业发展得较好。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厦门市的方特主题乐园、观音山主题乐园、曾厝垵文艺街、福州的VR体验园等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福建省的旅游娱乐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娱乐项目同质性强,缺乏差异性是其旅游发展的一大阻力。福建省的住宿、购物等部门的发展升级趋势不明显,一方面是由于福建省的很多城市只作为游客的过境地而不作为游客的住宿地,究其原因是因为旅游地吸引力较小,旅游的发展单纯停留在观光游览阶段,旅游互动体验性较差,差异化与多元化的旅游供给缺失;另一方面,旅游住宿产品与购物产品的创新力度不足,无法吸引游客。

(三)福建省旅游产业集聚现状

采用旅游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DP计算区位熵LQ和空间基尼系数G,以此来反映福建省各设区市的旅游产业集聚状况。首先,对福建省各设区市的旅游产业区位熵进行测度,初步判断其旅游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通过公式(3)进行计算,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2011-2015年福建省各设区市区位熵数值

表4 的结果表明,2011-2015年期间,厦门市和南平市的区位熵均大于1。说明福建省旅游产业竞争优势较大的城市是厦门市和南平市,存在地区旅游产业专业化的现象。但区位熵只能说明厦门市和南平市的旅游产业是否专业化,无法证明其存在旅游产业集聚现象,所以进一步通过空间基尼系数的计算分析福建省旅游集聚现象,应用公式(4)进行计算,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2011-2015年福建省各设区市空间基尼系数数值

表5 的结果表明:2011-2015年福建省以及福建省各设区市的空间基尼系数均小于0.5,空间基尼系数排名靠前的城市分别为:厦门、南平、泉州、福州。这说明福建省的旅游产业集聚化程度弱,旅游产业的分布相对集中,福建省的设区市中旅游产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城市有厦门、南平、福州、泉州四个城市。

基于以上的数据分析可知,福建省的旅游产业集聚化程度较低,厦门市和南平市作为福建省主要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发展专业化程度较高。厦门市作为海滨城市,凭借地缘优势、独特的滨海城市风情、较为强大的经济实力,吸引了大量的旅游企业与旅游者,城市旅游发展较为完善;南平市文化双重遗产武夷山风景区,以其差异化的旅游资源拥有世界自然和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成为了福建省旅游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

四、结论与讨论

基于对福建省9个设区市2011-2015年旅游产业结构变化与旅游产业集聚化程度变化的实证分析发现,福建省旅游产业呈现弱集聚的态势,各个旅游结构部门之间未呈现出较高关联度,旅游产业竞争力不足,旅游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升级。目前,福建省旅游产业主要面临的挑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旅游产业区域协作功能缺失。从2011年至2015年的旅游数据分析可以得知,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其本质上发展旅游的形式依旧是粗放式发展,地区单纯地依靠旅游地的资源发展观光旅游,各个城市之间没有形成协作发展旅游业的机制。例如:南平市凭借武夷山成为旅游产业发展较为专业的城市,但是南平市并没有做到以点带面,将旅游客源引流至周边的旅游景点,造成武夷山抢占多数客源,周边景点客源稀少。

(二)旅游产品开发同质化。从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数据的分析可以得知,旅游产业中的娱乐和游览对于福建省旅游收入的贡献较大,购物、住宿在旅游收入中占比较低,侧面反映出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性,厦门、南平等具有资源优势的城市旅游发展较为迅速,旅游者停留时间长,吸引的游客数量较多,其他城市吸引游客的力度相对小,造成这种趋势的一大重要原因是由于旅游产品差异化程度低,旅游者在游玩了武夷山和厦门之后觉得没有游览其他地方的必要。

(三)集聚化旅游发展缺乏政策支持。由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均可以得知福建省的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旅游产业却缺乏专业化和集聚化,这是由于旅游资源在开发阶段就没有依据集聚化发展、全面带动旅游业发展的理念做出全局的规划。旅游业的发展与政府政策之间没有做到良性循环,政府在出台扶持政策时着重强调以经济为中心,在旅游产业建设方面没有形成重点项目、发展平台、资源整合、创新性联合发展的产业发展理念,这导致福建省的旅游发展在政策层面缺乏全局规划性的政策支持。

基于福建省旅游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本文提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可行性举措:

一是各部门协作分工,实现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福建省要优化旅游产业的布局,加大旅游资源的共享,提升省内各个城市之间的旅游产业内在凝聚力,在旅游产业要素上,合理地进行产业要素的配置,对于竞争力强的旅游产业要素进行巩固提升,对竞争力弱的旅游产业要素做出适当的调配举措。建立福建省范围内的旅游区域集散中心,在每个设区市内选择合理的位置,打造省内无障碍旅游,通过旅游集散网络与旅游景点推广,将旅游者恰当地引流至目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实现区域内旅游产业均衡发展。

二是旅游产品实现差异化开发。福建省作为旅游大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合理地利用海岸线、海岛、港口、森林、湖海、文化节庆等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实现优势互补的开发理念,衍生出滨海、会展、商务、文化、乡村、度假、康养、民俗、邮轮等旅游产品。通过差异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全局上统筹各个设区市旅游产品的布局,从而深化旅游产业的内核,达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

三是实现旅游产业政策创新。福建省要着重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形成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从而加快旅游经济收入的增长。福建省对于旅游业发展总体上要做出宏观的全局规划,各个城市放宽旅游企业的市场条件,营造出社会各界资本在旅游业投入都会有盈收的旅游市场创新机制。吸引大型旅游企业的进驻,通过大企业引进旅游人才,形成旅游人才可以发挥效用、旅游企业可以创造价值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旅游产业上进行产权制度的优化,实现各个企业之间有序地发展经济,推动福建省旅游形象优化与旅游品牌建设。

本文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由于福建省入境旅游数据无法获取,在旅游产业结构现状分析过程中只对福建省接待的国内游客获取的国内旅游收入进行分析。在后续的研究之中,应对福建省与周边省份的旅游产业结构做出对比,探究周边省份乃至全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式。

[1]MICHAEL E,PORTER.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l998(11):77-90.

[2]SARA N. Tourism clustering & innovation-paths to economic growth & development [EB/OL].(2006-12-21)[2017-04-01]. http://www.etour.se.

[3]SUND,KRISTIAN J.Tourism clusters an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hotels in Switzerland[C]. Italy: 2nd Biennial Leisure Futures Conference,2004.

[4]刘佳,赵金金,张广海.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J]. 经济地理,2013,33(4):186.

[5]谢燕娜,朱连奇,杨迅周,等.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 经济地理,2013,33(11):175—182.

[6]张玲,邬永强.广州市会展旅游产业集聚过程及形成机理研究[J]. 人文地理,2013,28(2):111-116.

[7]JOCELYN L,DUANE H.The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national income and expenditure accounts: Quarterly estimates[M]. Ottawa:Statistics Canada,1994.

[8]CHRIS C,JOHN F,DAVID G,et al. Touris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London: Pitman Publishing,1993.

[9]DIMITRI L, KEITH G,DEBBAGE.The economies geography of the tourist industry[M].New York: Rout ledge,1998.

[10]刘春济,冯学钢,高静.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J]. 旅游学刊,2014(8):37—49.

[11]李锋,陈太政,辛欣. 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关系研究[J]. 旅游学刊,2013(1):69—76.

(责任编辑:杨成平)

The Optimization of Fujian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luster

LIN Jia-qing

(College of Tourism,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00, China)

The study takes the 2011-2015 tourism data of 9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the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Fujian, adopts the gray correlation theory to analyze the tourism industrial structure, uses location quotient and spatial Gini coefficient to analyze the tourism industrial cluster in prefecture-level cities. The data shows that there is low linkage in Fujian tourism sectors, and the weak cluster in tourism industry. Then,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for the tourism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which is making a coordinated labor division in different tourism departments, developing differentiated tourism products, and innovating tourism policy.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2017-04-01

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机制研究”(1611308019)。

林佳青(1993-),女,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F590

A

2096-3300(2017)03-0012-07

猜你喜欢
设区产业结构福建省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论地方立法技术*——基于广东省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分析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撤县设区后新建区“村改居”策略研究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监督路径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