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2017-09-05 11:53杨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高师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摘 要:本文在对西南某师范大学学生创业教育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总体现状,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高师院校 创业教育 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正处在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探索与发展阶段,对高校的创业教育经验加以总结,对问题进行反思,乃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创业素质相对较低、就业思路相对较窄的高等师范院校。本文试图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以期在对师范类毕业生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上有所突破。

一、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现状

(一)学校创业教育实施情况

西南某师范大学对学生自主创业本着教育、指导、实训、帮扶、鼓励的原则,制定相关政策,开展各式活动为学生增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重视创业实践,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1.对自主创业学生给予政策支持,成立创业教育教研室,培养师资力量,建立实验园区,提供免费场地,开发创业教育网络平台,设立创业基金;

2.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面向全体学生,只要有意者均可报名,创业计划大赛以点带面,已在学校中产生影响;

3.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探索。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系列讲座等形式使学生结合个人职业目标进行生涯规划;

4.倡导大学生社团活动。探索学生社团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校园创业实践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学生社团组织,为营造创业氛围、提供实践机会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然而,如同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还未上升到学校教育的层面一样,创业教育没有被列入教学计划,内容欠缺且缺乏有效整合,还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不同层次的需求。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

1.大学生创业需求强烈且多样化

(1)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在调查中显示,有93.75%的学生都认为实施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或有必要。

(2)大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的多样化。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学生不仅表现出对创业教育较强的需求,而且对创业教育实施形式的需求也是多样的。

2.学校创业教育覆盖面窄,供給欠缺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无论是在量的供给还是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方面都较为欠缺。就调查学校情况而言,也存在如下问题:

(1)从学校创业教育范围来看,覆盖面较窄,局限于有限范围。

(2)从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的联系上看,二者基本是呈脱离状态,缺乏有效的整合形式,专业课程教育较少的或基本不渗入创业教育。

(3)从创业类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数量少且较为零星。

(4)从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来看,学校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相对较少,特别是以师范生为培养对象的师范大学而言,学生只有少量的假期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

3.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参加勤工助学的校外兼职同学在实践过程中缺少学校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因而总体看来,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制约因素

(一)高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创业目标偏离

在校学生也自认为就业方向明确,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为教师,因此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知识和创业素质较为缺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培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以往由师范院校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垄断局面被竞争开放型机制打破,就业形势严峻。因此,学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创业能力,搭建创业平台,提高就业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促使有潜能的学生创办企业或公司,“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就业意识,使他们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培养学生树立敢闯敢试的创业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师范院校更多的侧重教师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的开展、知识的传授、课外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均以突出师范性为主,很少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

(二)学校创业教育资源缺乏

1.创业教育研究缺乏。目前,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薄弱,如何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创业教育,还只是经验探索阶段,因此加强创业教育研究是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必需。

2.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资源缺乏。学校创业类课程少,活动类课程少。在对在校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有近50%的同学希望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类似创业计划竞赛的实践训练,而开设创业课程的需求也不在少数。

3.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众所周知,我国的创业教育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创业教育又属于多维度的课程体系,涉及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广,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较好的知识储备,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教师要求较高。而如今面临的问题在于,一方面高校教师缺乏创业经历,授课难免纸上谈兵,而另一方面,成功的创业者又往往缺少学术背景和授课经验。

三、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1.需明确创业教育实施的对象和差异性

许多学生甚至许多教育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少数有创业意向、创新能力强、实践素质好的学生开展的教育,作为普通的大部分学生是不涉及的。但在调查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应该面向全部学生,甚而基础教育专业的学生对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认同率达到了60%以上,表现出在校学生接受创业意识逐渐增强的趋势。事实上,“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之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等综合的技能。”所以,对大学生来说,不管是选择自主创业还是岗位就业都需要创业教育的熏陶和培养,创业教育已成为时代的需要。endprint

同时,应注意到创业教育的学科差异问题。不同专业的同学因为学习中涉及创业教育不同,因此创业意识也不一样。理工类、管理类等专业同学投入自主创业的人数较多,而文科类大部分专业由于不能像理工科一样直接开发出产品,也不能像经济、管理类的学生能具有明显的企业经营、管理优势,是创业教育的弱势群体。

在对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出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各专业在创业中各有优势,无所谓优劣。所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专业在创业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是目前高校创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2.创业教育应分层、分类实施

面向各专业,对所有学生实施创业教育是学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但共性之中毕竟包含着个性,专业的不同和各有差异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需求层次、目标定位和教育基础等各方面存在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内容有所侧重,不同学生个体在对创业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上也有差异,在调查中显示,有超过60%的同学想通过创业教育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就业或是创业打下基础,25%的同学目标则很明确,希望通过创业教育使自己能具备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成功创业。

因此,创业教育要根据学生现实,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满足其不同要求。不能流于形式,用单一僵化的方式和内容教育学生,而只有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乐于接受、乐于学习,创业教育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关注创业教育中创业层次导向

目前而言,由于知识能力受限或迫于生存需要和就业压力,大多数创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是层次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的创业。师范类的学生创业内容因专业原因,会选择开办补习、培训学校,家教中心等文化服务类。选择科技创业的比例不高。

在对在校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只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应该选择高新技术行业,而超过90%的学生认为创业会选择任何有市场需求的行业,不在乎是否具有技术含量。这种情况的出現,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是以培养教师为主体的师范类院校,学生创业,特别是科技创业意识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含量低的创业,进入期短,回本快,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前期投入大,且不容易走上轨道。引导学生进行具有知识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业,应该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向。

总的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教育滞后于需求。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不足,创业教育的供给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形式上都较为欠缺且缺少整合,不能满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的需求。而且我国的创业教育处于学校教育的补充地位,实施对象不具普遍性,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较少。而大学生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系统实施。学校应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融入到学校的整个育人体系,贯穿到学校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管理实施等各个方面和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要针对具体实际,在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差异。

参考文献

[1]王利.浅析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9,(6)

[2]王海龙.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杨娟(1983.07-),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辅导员,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及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师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结合学科定位谈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