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学习

2017-09-05 14:28马丽琼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适应大学新生学习

摘 要:大学的教育模式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新生往往有很长的一个适应过程。大学新生要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必须要家长、老师的合理引导和教育,更要他们自己认识到自身身份的转变,这个过程越迅速,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就越有帮助。

关键词:大学新生 学习 适应

大学是人生走向“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重要阶段,而大学一年级则是这个重要阶段的关键时期。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管控,生活和学习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模式进行。为了缓解学习的高压态势,高中老师甚至给学生们描绘的大学是“不用学习”的自由世界,这样的假象宣传使得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放松了对学习的重视,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如社团活动、个人爱好上。

大学的教育模式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就拿数学课程来说,中学课堂上可以做到用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以此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而大学的数学课程,由于受学时限制,老师一般都是“满堂灌”,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几乎成为不可能,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全靠学生在课后完成。加之大学对学生的管理是“自由式”管理,辅导员和班主任不会也没有精力天天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果不学会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就会陷入“应付式”的学习漩涡中,难以走向良性的、健康的学习方式中去。

作为工科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师,授课对象基本上是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在十五年的教学生涯中,深刻地感受到同学们从高中进入大学之后,有很长的一个适应过程,甚至有一些同学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模式,最终走向挂科、降级甚至是退学。要使得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能够自然、快速地适应大学学习,无论是从中学老师到大学老师,还是从学生个人到家长,都有着不可懈怠的责任,以下就围绕这四个主体来进行阐述。

第一方面,中学教师应对大学作出客观的描述,并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学教师不应仅仅以把学生送入大学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是应当立足现实,更多地考虑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在学生面前应该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客观真实的描述,以免给学生造成进入大学就不用学习的错觉。在中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对所学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果长期采用题海战术,只能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而弱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只有在中学阶段培养了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在进入大学后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

第二方面,学生应该在先期主动对大学进行了解,提高思想认识,引起重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主动了解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模式,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大学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课堂上的有限时间里老师着重介绍所学知识的主要思想与方法,学生应尽量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并在老师的建议下选择合适的辅导学习资料进行巩固学习。要善于采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辅助学习,主动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汲取优秀学长的学习经验。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前后联系,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在拓展自己的其他能力方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的学生社团,但是不宜太多,1-2个即可。选择社团活动以后,要合理分配时间,明确学习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如果参加社团活动过多,势必占用掉学习时间,终将得不偿失。

第三方面,大学教师应主动关心大一新生,给以正确引导。大一新生入校后经常接触的不外乎基础课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基础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主动适应大一新生的特点,采取適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有意识的衔接中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当设计一些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尽快从中学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转变。另外,除了安排课外答疑之外,还可以借助如QQ,微信等网络平台这些新时期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时间和师生面对面交流时间有限的问题。班主任和辅导员作为新生的思想教育领路人,更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多交流,多沟通,采用主题班会,高年级同学学习经验交流,个别谈心等等方式,尽快让新生适应角色的转变。

第四方面,进入大学以后,绝大多数同学是离开父母异地求学。孩子离开了父母的视线,绝不是父母不再管束孩子的理由。作为大一新生的学生家长,不能够有“把孩子送进大学了就什么都不管了”的想法,相反的,家长对于这些大多数首次离开家的孩子,不应该中断对孩子的管束,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沟通,与学校联系,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各种问题,配合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总之,大学新生要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必须要家长、老师的合理引导和教育,更要他们自己认识到自身身份的转变,从而主动去接受和学习这一转变,这个过程越迅速,大一新生的适应阵痛期就越短,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就更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尹秀云,周立新.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适应教育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10月第12卷第5期.

[2]鲁伟阳.浅谈大学新生教育[J].科教导刊,2014年10月(中).

作者简介:马丽琼(1979.03-),女,汉族,四川峨眉人,研究生学历,就职于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基础课部,讲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应用概率统计。endprint

猜你喜欢
适应大学新生学习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