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初探

2017-09-05 09:51梅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锻炼初中教学心理素质

梅峰

摘 要:初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都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导致很多体育教学项目很难有效的开展起来。初中阶段的学生都会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如果教师的教学计划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就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发展目标,通过体育项目提高身体素质,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初中教学 体育教学 心理素质 锻炼 途径 探究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健康人格进行塑造,有利于学生走上个性全面发展的道路。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通过锻炼增强体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体育教学有效途径进行简要总结,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

体育活动能够释放学生的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调节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体育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运动课程,学生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可以在活动中得以挥发,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出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通过沟通健全学生心理品质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有接触,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更加频繁,因而其沟通交流、深入了解的机会更多,有助于消除隔阂,缓解一些学生的敌对感、焦虑感,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也有助于摆脱消极情绪,减轻心理障碍,避免形成自闭人格,能够很好地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会受到文化课成绩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灵的鼓励,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回自信,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及情感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的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学生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不喜欢体育活动,这时教师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从简单易学的动作开始,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着手,慢慢深入,再适当开展竞争对抗比赛,让学生渐渐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自信、体验快乐、适应校园生活。

(三)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放松自我,远离文化课的阴影和压力,使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理清学习的思路,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多个角度进行脑力和心灵的发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发展状态,为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锻炼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是面对失败、应对挫折、不断走向成功的保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一)进行挫折教育,培养意志品质

现在的中学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的过度关爱,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十分的娇弱。具体表现为:身体素质很差,十分娇气,动不动就生病,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怕脏怕累,叫苦连天;或者经不起打击,不允许自己失败,遇到一点困难,就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甚至一蹶不振。这种“温室效应”下培养的人才,对于环境应变能力较差,不利于将来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水平的基础上,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合理、科学地设置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从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进行磨练,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比如,在进行“100米跑”的练习中,设立一个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完成的时间限制,要求学生克服主观困难(畏难、怕累的情绪)和客观困难(疲劳、身体素质差等)必须完成任务。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当地运用批评手段,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斗志,引导学生更好地投身到学习中去。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加大任务的难度,逐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切不可一蹴而就,设置过高过难的要求,以免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运用体育竞赛,培养合作精神

社会的发展,导致竞争无处不在,体育因其竞技性的特点更具有竞争性,因此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比如,举行“跳远”比赛,不仅比谁跳得远,還可以比一下谁的助跑与起跳衔接好,谁的动作要领记得好,谁的助跑有力等等细节性的动作,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掌握动作要领,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体育课是集体性活动,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与他人共处、合作完成任务也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从而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走出消极、狭隘、偏激等心理误区,融入到集体中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利用比赛,磨炼意志

很多学生在平时不紧张的时候看起来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在关键时刻却出现发挥失常、错误频出等掉链子的现象。因此,体育教师要创设比赛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比如,举行一场篮球比赛,在比赛的最后一分钟,双方比分只差一分的时刻,这时对双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考验非常强烈,大家都想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么怎样扩大优势、怎样反超比分,心理素质不强的人是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研究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来改善、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特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将来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2).

[2]韩冬.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6(08).endprint

猜你喜欢
锻炼初中教学心理素质
不要轻易剥夺孩子们成长的权利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在数学中锻炼高中生意志
浅析体育教学实效性
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分析研究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