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动静交融巧构班级微文化管理

2017-09-05 03:17沈玉燕
南北桥 2017年15期
关键词:美好微文化教育管理

沈玉燕

【摘 要】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在传统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有些教师对孩子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和班级制度的强制执行。该动的地方动,该静的地方静,强行地抑制了孩子自主式的发展,面对现在的班级管理,提倡的是民主,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在日常的活动中有目的得让幼儿自由的选择动静的活动,使其在不同的活动中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从而随着自身的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人人都是班级小主人,老师意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自然状态,而不是现实,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美好 微文化 游戏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203

一、静——无声的班级文化

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其间涉及了注意、感知、想像、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它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还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当然在欣赏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还表现在儿童善于表达能力自然地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让幼儿在安静欣赏的同时,在静中动脑、动嘴,感受名作名画其中的奥秘。

《纲要》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合作游戏的开展和游戏水平的提高,也有助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于是,在班级常规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并制定了班级公约。

我们还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这些公约,制作成一个个小标记,贴在各个活动角落。班级公约栏的设立,老师们不再是“唠叨婆”,不用每天跟在孩子后面时时提醒着他们各项常规,而孩子们有了这些无声的语言帮助后,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秩序也越来越井然有序了。

二、动——有声的班级文化(跳声唱声声声入耳,欢声笑声声声有情)

(一)快乐“动动动”——动手动脑科学小探密

1.在“动动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学科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运用实物、图片等各种材料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既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科普知识,又能增加课堂上练习的密度和广度。

2.在“动动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学科学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独立进行选择、独立操作,独立进行观察发现,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

3.在“动动动”操作活动中,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幼儿动手操作,既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发现新的问题、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在冬天组织“水和冰”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离园时,把小缸子里注入水见一个好看的图案放在水里,再放一根毛线,把小缸子放在室外,第二天来园时,小朋友们发现,原来的水变成了“冰锣”了。我让幼儿动手玩“冰锣”,摸一摸,敲一敲。然后把:“冰锣”拿到室内,小朋友发现冰开始滴水,冰又开始变成了水。这时,小朋友开展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每个孩子都知道了由于夜里气温低,水变成了冰,室内温度高,冰有融化成水的道理。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没有一个小朋友是旁观者,也没有一个孩子说“我不会”,能力强的幼儿学习更主动,更积极,发现的问题也更多。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展开操作活动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操作活动是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操作活动顺利开展,可以让幼儿主动地、有创造性的在“玩”中学,在“动”中学。

快乐“动动动”——科学小探秘活动的展开,让幼儿在动中尽情地玩,尽情的分享自己在动中所探索的小秘密,分享动中成功的乐趣。

(二)经典的中外名曲

教育家铃木镇一曾说过:“世界上充满着无数的声音,但只有一种声音是最美好的、最动人的,这种声音就是音乐。我们的世界正是因为有了音乐才变得更加美好。”而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更是班级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也让幼儿聆听一些中外经典音乐,感受着这种动而有声的班级文化。

(三)嘹亮的歌声口号

一个班级集体,需要一种凝聚力。班名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孩子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孩子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共同设计了班名,班级口号、班训……它把每个孩子的力量都凝聚在了一起。这些嘹亮的歌声口号,这些跳声唱声声声入耳,欢声笑声声声有情,在有声的世界里尽显我们的班级文化。

(四)快乐的游戏

游戏永远是孩子们活动的旋律,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手段之一。游戏是幼儿自由结伴进行的,他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除了班里开设的一些区角游戏之外,我们班的游戏还与其他班进行共享。如,我们班的共享游戏:奥运体验馆、奥运休闲吧、小吃街等。孩子们在这里,除了和本班的孩子交流游戏之外,还可以接待其他班的孩子,允许其他班的孩子参与到我们的共享游戏中,从而提高了孩子的交往呢管理、合作能力。并且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评价自己和他人,并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更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快乐的精神文化。

(五)互动的家园活动

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及各种关系,人群主要有孩子、老师与家长。关系主要有:老师—孩子、家长—孩子、老师—家长、孩子—孩子、家长—家长、老师—老师。我们知道人际关系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方法,如何构建好这些关系呢?我们开展了互动式的家园活动。如九月份,我们结合教师节“老师我和你说”活动,让幼儿通过家长的合作将对老师的祝福和要求展现在“老师我对你说”栏目里。让教师感受到孩子最想表达的心声;十月份,家长助教《美丽齐贤》《石文化》《做蛋糕》;十一月,亲子运动会与孩子一起玩游戏,体验到了亲子活动的乐趣。通过互动式的家园活动,使班级成员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更好发挥了整体效应。

孩子最初的习惯在幼儿园里养成,孩子从家庭走入幼儿园,是踏上社会的第一步。在这个班级中,他会找到和同伴、老师相处的方法、交往的技巧,最初的社会性人际交往在这里形成。让他们会学习到游戏的方法,理解游戏的规则,他们会养成一些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一个有着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幼儿园集体,不仅仅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也能培养孩子良好的素质修养,这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美好动静交替的教育模式中,孩子们在动中感受到了静的乐趣,在静中感受到了动的乐趣,在自助式的活动中谱写出快乐的乐章。当然幼儿园班级文化是一个值得继续共同探讨的内容,在构建幼儿园班级文化中,做到动静交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动与静中融合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建了人与物,人与人,物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正是有了这一种班级文化,才更突显本班的特色,彰显共性与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

2.《儿童语言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宇明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明红

4.《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 周兢

5.《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指导》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幼师工作协会组编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好微文化教育管理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以诚信立身以友善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