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新探

2017-09-05 05:38李立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模型思想培养措施

李立

摘 要: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模型的创建过程,将数学知识教学和生活实际充分的联系到一起,能够强化小学生知识记忆能力,学会通过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够彰显出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本文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学生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的可行性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模型思想 培养 措施

一、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定义

为了将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科学、客观的理解,人们总结出一种比较严格的语言,这种语言称之为数学。利用数学的语言进行实物的描绘,就是数学模型。在实际的实验探究中,我们会利用物体对理论进行验证,这个验证的过程就是模型思想应用的过程,简单来说,数学模型思想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数学属于一门应用科学,学生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进行思考,通过自己的简化寻找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应用数学模型思想方法就是应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内容简化为形象的知识内容,并且深刻的刻化在学生的脑海中,数学模型思想是一种强有力数学教学手段。

二、数学模型思想构建的过程

(一)模型准备:教师对问题的背景进行叙述,并且明确问题提出的实际意义,是学生掌握到问题对象的信息,从而利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题目。

(二)模型假设: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和探究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三)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

(四)模型求解: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估计)。

(五)模型分析: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理论、概念上的分析。

(六)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模过程。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小学生数学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无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模型思想,会制约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对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了解的不够充分,教学方案也没有根据小学生的需求进行设计,无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只能根据数学理论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难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想象能力受到限制。

(二)教师专业素质较低

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學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无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无法根据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创新自身学习方式。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培养措施

(一)情景教学培养学生模型思想感知力

数学模型构建思想是从生活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发展的,因此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要以生活化的情境展现出来。教师在数学授课过程中要将丰富多彩的实例展现给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渗透模型化思想,才能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对喜闻乐见的事物会消除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畏惧,进而接受力和理解力倍增。例如,在教学《数一数与乘法》时,进行数一数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熊猫图片、苹果图、香蕉图等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会“几个几”的含义,如,“秋天到了,果园的苹果都成熟了,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的苹果图片,图片中都有多少苹果呢?5盘苹果每一盘有3个,一共有几个呢?同学们是怎么列式子的呢?”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可能列出3+3+3+3+3=15的等式,教师再提出10盘苹果呢?学生可能感觉列式麻烦,这时引入乘法算式,这样深入浅出,让学生对于模型思想有了基本了解,对乘法算式的列出便不感觉那么困难。

(二)知识可视化锻炼学生构建模型的能力

知识可视化,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具体化模型,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堂知识一目了然,清晰的模型构建能推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同样以《数一数与乘法》课程为例,在对有几块积木一课学习时,教师可以课前搭建出三种房子的模型,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学生会自觉感知到这堂课程的内容。然后教师在每一间房子上贴上标签,如5x3,4x2,3x4,进行下一个知识的考查,模拟邮递员送信的过程,将信封上写着4+4,5+5+5,3+3+3+3,2x4等多封信,分别送到三所房子里,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乘法知识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巩固,知识的可视化程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更大。

(三)互助学习树立学生多元化数学模型意识

合作式学习方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广泛采用的方式,对于数学知识而言,较多地使用互助―合作方式,不仅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也便于知识的讨论与理解,学生可以及时提出问题,教师也能及时得知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模型构建思想方式下,互助―合作更是不可或缺,不同的学生思维能力千差万别,所处方位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就各异,因而对于数学模型的构建也并非千篇一律,例如,《观察物体》一单元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等各种模型,在课堂上,老师以讲台开始观察,将处于教室中间和两边的学生分为三组,然后问每一组学生观察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再交换位置观察,那么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不同的,进行交流沟通后,教师说出讲台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再进行分组观察正方体、长方体模型,让学生交流沟通不同方位所看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否一样。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教师必须要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指导学生通过模型思想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能够实现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有效提升,提高小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应用效率,才可以更好的实现数学教学意义,完成数学教育目标,使学生走上身心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5(9) 50-51.

[2]葛致利.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6(3) 64-65.

[3]辛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45-46.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型思想培养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明暗交织话建模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初探数学模型思想的构建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