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红
摘要: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接受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对其采取急性期护理、缓解期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4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和专业护理配合,其中60例患者病情得到稳定,总有效率93.7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正规的保守治疗和配合专业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
关键词: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正骨疗法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6-0165-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约有80%左右的患者都可不经手术而通过非手术治疗使其症状缓解或治愈。本次研究选取我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有效的专业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17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3.8±5.7)岁,病程3 d~10年。其中长期坐姿者28例,生理性退变者11例,经常玩麻将者10例,腰部扭伤者9例,用力不当4例,劳损者2例。本组64例经CT检查,均符合腰椎病指征。均排除心肺功能不全、活动性出血、癌症、妊娠、急性化脓性炎症、皮肤破损、高血压、心脏病、重度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1.2.1腰椎牵引 牵引主要是利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它通过向相反方向的牵拉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来达到治疗目的,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改善其与神经根的关系[1]。患者仰卧行电动牵引,牵引时间约20 min。牵引重量约为患者自身体重的1/2~2/3,每次逐日或隔日加1 kg,按患者适应情况逐渐增加至患者能耐受为止。1 次/d,7 d为一个疗程,具体疗程视病情轻重、发病时间长短、个体差异及年龄而定。
1.2.2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在中医正骨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采取了手法治疗该病。滚法可以促使下肢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加强滚法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按法用拇指按压肾俞、环跳等穴,可以改变腰椎关节的位置、减轻疼痛[3]。摇法可以放松腰椎关节,减轻神经根的压力。在治疗过程中,手法的刚劲有力与轻柔温和的协调统一始终贯穿于施术过程中,要注意动与静的统一。一般手法2~3 次/w,4~6 w为1疗程。
1.2.3物理疗法 理疗的种类也很多,如红外线、离子导入、中频、磁疗、蜡疗、TDP灯等,一般都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炎性水肿吸收及血肿消散,增强组织代谢,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减轻疼痛等作用[4]。
1.2.4药物治疗 药物是非手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对解除肌肉痉挛、消炎止痛、改善症状、加速康复,具有良好的作用。西药一般作为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中药一般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疼为主。
1.3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可恢复原工作;有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可恢复原工作或调换轻工作;好转:症状部分消失,不能正常工作;无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本组64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与护理后,其中显效52例(81.25%),有效9例(14.06%),好转1例(1.60%),无效2例(3.10%),总有效率96.81%。
3 护理
3.1饮食护理
饮食应富于营养,易消化而又可口。应注意多吃蔬菜、水果,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并使肠道内有较多纤维素而维持水分,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尤其对急性期疼痛明显、卧床时间长者,更应如此。对已发生便秘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应用一些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
3.2生活护理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让患者平卧在硬板床上,一般卧床需2~3 w症状可缓解。保持二便通畅。缓解期开始下床活动的前几天可先在搀扶或腰围保护下,每天下地活动3~4次。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下床后可做一些简单的腰部及下肢活动,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姿势、体位睡眠姿势。减轻腰部负荷,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应尽量避免两膝伸直弯腰位搬抬重物,采取屈膝、髋关节的方法。告知患者日常许多工作均应在不弯腰或少弯腰的姿势下完成。
3.3心理护理
因本病疼痛难忍、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给工作、生活带来一系列影响,患者会出现各种心理变化,常可引起心理焦虑,甚至对康复护理失去信心,不积极配合训练。护士应要根据各自特点区别对待,给予心理疏导。并对本病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介绍,使其对本病的诱因、预防方法、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疾病休养及康复有所了解。患者保持愉快的心境配合康复护理,对训练效果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4功能锻炼
3.4.1“背飞(燕飞)”练习 预备姿势:患者将头侧向,体位取俯卧位,先作过伸动作,即两腿交替向后;然后作过伸动作两腿同时;第三步:上身躯体向后背伸但保持两腿不动;第四步,腰部用力,同时背伸两腿、上身,使头及腿同时远离床面。于最用力位置保持5~10 s(或至力竭)为1次。
3.4.2“五点支撑或称(仰卧架桥)”练习 预备姿势:患者以两手叉腰作支撑点,取仰卧位,脚掌放在床上,两腿屈膝成90°。动作:以两脚支持下半身,两肘及头后枕部支持上半身,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挺起躯干,成半拱桥形。当挺起躯干架桥时,膝部稍向两边分开,保持平衡。保持30 s/次。10次/组,2~3组/d。最后还原,每个动作重复12~24次,2~3组/d。此练习主要锻炼腰背肌肌力。
3.4.3矫正下骨盆 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和背部作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20次。该动作能矫正下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
4 总结
早诊断、早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对于症状轻、病程短、神经没有损害患者,我科给予康复专科护理同时经过系统保守治疗,鼓励患者坚持自我锻炼,注意保健,增强腰背部肌力及增加腰脊柱的稳定性,不断巩固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绝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采用腰椎牵引、手法按摩及中西医护理,可使突出的髓核有所回纳和吸收,为受损纤维环修复创造有利条件,改变突出物与神经之间的位置关系,松解粘连,松驰腰背肌肉,血流量增加,消除组织之间的水肿,从而消除神经根无菌性炎症反应,控制恢复病情情况。临床护理当中,应从两方面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急性期的護理应以减轻减缓痛苦和疼痛程度为目;缓解期应以改变不良习惯,加强锻炼恢复,减少复发,尽快能够正常的工作生活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小桦.牵引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8例[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20(2):53.
[2]钱列,贾连顺,陈雄生,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及再突出的临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14(5):337-339.
[3]胡有谷,党耕町,唐天驷.脊柱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2:1453.
[4]郭立华,徐盛涛,黄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指导[J].吉林医学,2012,28(16):47.编辑/王朵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