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燕
摘 要 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例,分析在音乐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论述教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阐述利用教具促进德育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音乐;德育;教具;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1-0068-02
1 前言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各学科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德育渗透,是广大音乐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认真对待。
2 研究的背景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狀况虽然发生很大变化,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教师教唱,学生学唱”的教学模式还不同程度地延续着,不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忽视了学生的审美体验,难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蕴涵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结果也就难以被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等理想境界所吸引,效率低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促进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归苏小学的音乐教师与时俱进,除了多次聆听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讲座和观摩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音乐课以外,还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但当回到教学实践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的状态,德育渗透不是被忽视,就是生硬呆板、枯燥乏味,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创造力仍然缺乏,课堂教学还是缺乏生命活力。为此,通过反思、交流和讨论,提出“利用教具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这一课题,目的是发挥教具的作用,促进德育有效渗透于小学音乐教学之中,以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有效地提高德育渗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3 研究的理论依据
儿童心理学理论 儿童心理学理论认为,小学生感知事物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这个时期,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一般要通过具体再转化为抽象。因此,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发展特点,利用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形象上升为抽象,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理论认为,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创造潜能,在适合的教育环境中,这种潜能就会转化为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利用教具教学,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激发探究热情,形成创造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而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构建。教具的运用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和体验,通过探究,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4 要认识教具在德育渗透过程中的作用
归苏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音乐教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但是一些教师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高,认为小学音乐教育不同于初中和高中教育,需要进入专业学习,小学音乐教育无非就是教育学生认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唱唱歌,跳跳舞,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因而在教学中缺乏德育渗透意识,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要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以前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积极探索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教学目标落到音乐课教学的实处。
教具形象直观,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德育的渗透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有的教师善于应用,有的教师不善于应用,甚至视而不见,这就造成不同的教师之间进行德育渗透存在不同的成效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通过对教具利用率的调查,寻找利用教具的有效方法,促进教师重视利用和开发教具,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
德育渗透的效率之所以不高,关键是在教学评价时存在只追求专业知识的倾向,而忽视对育人工作的评价,对教具的使用也仅仅是原则性的要求,而不像对教师的教学那样具体化,因而使教学评价显得软弱无力。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教具的运用弱化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具应用原则,以促进教学评价的改进。
5 研究的方法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师生积极参与,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即向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调查,了解德育渗透的情况,了解教学中教具的应用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工作提供充实的资料。
2)文献资料法,即到图书馆和网络上查阅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关理论和经验,用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3)目标渗透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找准渗透点,利用教具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4)情感陶冶法,即利用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感染、陶冶和熏陶。
5)经验总结法,即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积累,通过比较和分析,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
6 采取的具体措施
录音机的运用 音乐教学离不开音乐,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有利于在学生审美的同时,动之以情,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录音机的最大特点是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通过播放与教材配套的音乐磁带,用音乐美和情感美感染学生,使他们在身心愉快中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学《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时,针对歌曲的内容与特点,先利用录音机播放歌曲,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进入情境,感受歌曲的情境之美,展开想象。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感受美和体验美的过程中发出共鸣,引发深思,受到热爱父母的教育。
在教学《小纸船的梦》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录音,在富有魅力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引入一个神奇的梦境中去,然后让学生集体跟唱。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又有利于学生在音乐中提高发现美的能力,从而受到美的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钢琴的运用 钢琴是一种常用的音乐教具,农村小学中也已经很常见。如在学唱《国歌》时,可先让学生大体了解歌词意义、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然后在钢琴的伴奏下,让学生抓住歌曲中“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特点,严肃而自豪地表达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放学歌》表達的是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的情境,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之情。在教学时,可以利用钢琴弹奏出该曲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投入感情、动情歌唱,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和教育。
表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利用钢琴伴奏,让学生进行表演,有利于通过形体动作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大家一起来》《快乐的泼水节》时,可通过钢琴伴奏,让学生进行集体舞表演,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与集体主义精神;教学《粉刷匠》时,可让学生在钢琴的伴奏下模仿粉刷匠刷墙的动作,真正感受劳动的快乐。
图画的运用 音乐是一种抽象性的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从听觉上来理解是不够的,如果与直观、形象的图画结合起来,可给学生一种视角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能将枯燥、乏味的简谱转化成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氛围中感受和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乐趣。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可先把兔子与乌龟赛跑的彩色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然后要求学生听到兔子的音乐时就学兔子跳,听到乌龟的音乐时就低头做乌龟爬。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做事专心认真的精神大有帮助。
自制教具的运用 随着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虽然配备了很多音乐教具,但仍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因此,自制教具便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废旧材料动手自制音乐教具,既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例如:低年级教学可以利用废瓶盖,用细铁丝串起来,制成有趣的小串铃乐器;中年级利用废饮料桶、易拉罐、塑料小盒等,内装沙子或碎石子,就可以制成沙锤;取细竹竿、木棒或筷子,用布条、彩绸等装饰一下,就可以做成响棒或响筷等乐器。
如欣赏课《森林的歌声》的教学,可指导学生在废弃的玻璃瓶、矿泉水瓶、易拉罐、饼干筒等材料里,装上沙子或石子等,模拟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等各种声音;用废报纸、树叶等,吹出各种动物的叫声。在教学歌曲《过新年》时,指导学生用手帕缝制成手巾花,再加上一些小装饰美化一番,就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配上自编的舞蹈即兴表演。这样围绕活动目标去创造,有利于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发现,去创新。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集声音、画面、动漫等于一体,更有利于德育渗透。如在欣赏《红星歌》时,同时演示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片段,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崇高理想教育。
7 结语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曾说:“音乐是培养人们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的确,音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小学音乐教学能够渗透德育的内容也很多,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正确把握教学内容与教具的结合点,准确把握渗透的时机。这样既能体现音乐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又能使音乐教育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曹理,崔学荣,裴芳.与名师同行:中国中小学音乐名师教学科研成果荟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屠兰兰,迎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徐希茅.音乐美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