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凤++汤怀国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利用电子书特性与阅读教学形成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及品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关键词 电子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1-0070-02
1 前言
信息搜索、筛选以及鉴别能力是当前学生必备的能力。电子书以其便捷性在阅读中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教学效果,让学生可以在一个数字化阅读环境中更好地接受阅读教学。电子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纸质教材的诸多限制,让阅读教学更加个性化、多样性,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
2 电子书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电子书的特征 随着我国近年来网络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书的普及提供了基础,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阅读方式。电子书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在电子书中包含诸多的文字、图片、视频、声频等,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让其成为数字化信息的一个载体;第二
类,基于网络环境,在专用阅读软件支持下供人们阅读的网络化、数字化书籍;第三类,将数字化信息集成于相关电子设备中,提供给阅读者进行阅读,该类型的电子书需要特定的系统给予支持。
从这几类电子书可以看出,电子书是基于网络环境,提供给人们数字化阅读资源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因此,电子书所呈现的阅读方式及形成,可以与现代教学理念融合,构建一种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的阅读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形式打破传统阅读教学中单向信息传递的弊端,实现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可以增强阅读体验,让阅读者能够更好地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提升阅读质量。
电子书使用价值 对电子书资源建设进行分析发现,电子书可以为阅读者提供更多的实用性内容,这也是其他形式的阅读所追求的目标。制作精美的电子资源,可以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能够与现代教学理念相吻合。对于阅读资源的建设而言,需要坚持即时性以及实用性的原则,为教学提供相应的辅助,让其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助手。基于网络环境的电子书资源,正好与阅读教学理念相应,其所提供的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平台中针对性地进行阅读选择,让他们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增强语文阅读能力。
电子书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诸多限制,还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因为电子书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够轻松获取最新且适合于小学生阅读的资源,这样一种科学化的阅读体验,可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结合小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特征,电子书成为他们知识构建以及信息资源获取的最佳途径。利用好电子书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阅读能力,让其在阅读过程中陶冶情操,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阅读教学效果。
此外,电子书可以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当前正处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不同类型的电子书载体以及资源随手可得。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理,对于电子设备的兴趣非常浓厚。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引导,让电子书成为吸引他们阅读的一个重要载体,让其能够保持自主学习意识,开展电子化阅读。特别是对于一些课外知识以及课堂教学中涉及不到的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书来进行知识构建,不仅让他们增长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与传统阅读教学的比较
对于传统阅读教学而言,其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
1)线性化。所谓线性化,是指学生在开展阅读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图式以及阅读技巧,在这两点能力的基础上开展阅读,可以实现对阅读信息的感知、加工,最终完成对阅读信息的理解。
2)分隔性。所谓分隔性,指的是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对阅读中所获取的信息内容的感知阶段与理解阶段之间存在界限,这种界限表现出较为分明的特征。
因此,信息传送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通过阅读能够对文字信息以及图片信息进行感受,然后才能够进入下一步的理解与加工过程。并在理解过程中,运用自身的思维模式来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与处理,最终完成对阅读信息的理解。整个阅读过程将外部信息感知与内部信息加工进行了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感知与理解的分离[1]。
电子书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体验,其整个阅读过程呈现出新的维度、互动性、融合性,这些特征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形成相互作用且渗透于阅读过程中。简单而言,电子阅读是将不同类型信息借助相关阅读设备,以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信息整合的形式进行传递。小学生在利用电子书阅读过程中,获取到除文字以外的多种信息感知,阅读体验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知识阅读以及阅读指导层面。在这样一种阅读体验过程中,小學生的阅读过程实现感知与理解相联系,两者可以并行完成对不同类型信息加工的目标。电子书阅读设备提供的阅读资源与技能,成为小学生对外部知识获取与内部图式技能形成联系的桥梁。此外,电子书应用于小学生阅读活动中,可以提供多维度的阅读信息,让其在一个内外环境兼容的氛围中,针对阅读获取到的知识信息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加工,促进学生对阅读信息内容的理解[2]。
如在开展《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阅读时,教师要认真分析这篇课文的类型,将其定位为写景游记。整篇课文结构较为紧凑,而且文章内容非常短,但文章中所呈现出的一些语言表达以及词汇的运用,小学生在阅读时无法完全领悟。如在课文开头处中的“甲”字,已经对整篇课文进行了高度概括。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他们的认知理念中对于“甲”字的含义理解并不充分,文章中的“甲天下”更让他们无法理解其真实含义。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的特征,在文章的第一页中加入一段桂林山水的视频资料,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后,会从内心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可以用天下第一美来形容其山水的壮丽。当学生内心中有了这样一个概念之后,其实已经与内心的图式形成一定的契合。加上教师的引导,小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对文章中的“甲”字产生全新的认知与理解。
学生在观看了与桂林山水相关的视频后,在内心中已经形成一定的情境。教师可以及时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对自身的图式进行重新构建,这个构建的过程可以为后续的阅读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这种自主探究意识在第二段课文中起到关键作用。第二段的课文描写中,作者以几个关键字对漓江的美进行了描写,即“静”“清”“绿”。这几个关键性的字在传统的纸质教材中无法体现出漓江的美,即使学生阅读之后,也只是一闪而过,并不会留下更多的印象,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相应的概念。如果利用电子书的特征,插入漓江的图片,让学生可以直观地对静、清、绿进行了解,他们自然会与内心中的图式进行联系,立即能够理解作者在描写时运用这些词汇的用意,从而对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增强对这些内容的记忆。
在第三段课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在电子书中插入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对桂林的山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可以感受到桂林山的奇、险等特征。让学生借助电子书中的多媒体素材,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应用电子书进行阅读后,可以采用全文配乐朗读的形式,让学生重新对课文进行回顾,边听音乐边联想课文中对桂林山水的美的描写。有了对前面的视频以及图片的直观体验,学生很容易在脑海中联想起一幅幅与桂林山水相关的画面,不仅培养了阅读情感,而且培养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样的一种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激发,起到培养审美意识以及陶冶情操的作用。
4 电子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培养阅读兴趣,更好地确保阅读时间,正确选择阅读资源。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去阅读、探索与积累。电子书的应用是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来完成对小学生的阅读引导,让其能够在开展语文阅读时,实现爱读、能读、读好。因此,教师需要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整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收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电子书,并在引导其阅读过程中,利用好电子书的特征,让他们能够通过阅读形成一定的独立性思考能力,有效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此外,在将电子书运用于教学活动时,需要认真分析学生学情,要将阅读资源与教学内容及目标进行联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阅读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具有真实感的阅读氛围中提升阅读体验,增强阅读学习效果。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将电子书阅读资源共享于移动教学设备中,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及时间来合理安排阅读活动。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学习以及阅读习惯进行分析,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互动微信群,在群内不定期分享一些适合于小学生阅读的优秀资源。并利用其微信群针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指导,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得到学生阅读学习效果的反馈,而且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后续教學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5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增强小学生阅读教学效果,让其阅读体验更加丰富,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电子书的各项特征,将电子书引入小学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利用电子书给小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阅读平台,让其可以更轻松地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同时,这也是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及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雷在秀.论阅读理解过程的本质:基于图式理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32-135.
[2]陈一村.Web2.0时代电子杂志的生存与发展[J].当代传播,2007(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