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
摘 要:现阶段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日常生活与生产过程中的不断普及促使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不断增加。通过计算机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显然已经发展为当今社会每个人的综合能力素养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环节。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不但是一门基础性文化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用型技术课程,结合多年教育经验,笔者发觉目前很多技校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很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毕业后其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往往与企业用人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针对培养技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最后提出教学工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以备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技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重要意义;途径;研究
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促使企业发展地不断深化,而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现阶段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各企业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缺口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各技校应充分重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发展,使其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能够很好的应用计算机技能,从而全面适应经济市场的发展。
一、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地不断发展,对于员工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显然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各大企业用人标准的硬性要求之一,所以说,想要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掌握基础性计算机办公软件知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相关应用技能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可是,就目前中国各技校学生的实际教学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大地提升空间,显然无法有效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技校的学生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接触并不多,而课堂上也没有充分注意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日常训练,很多技校的學生针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掌握就只是网络游戏以及形形色色的社交娱乐而已,而计算机办公技能以及实用技能却一直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广大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中国大部分技校至今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技校的传统计算机教学属于多年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存在诸多漏洞,教学内容也并不符合现阶段应用标准,无法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协调,因此也就无法培养出能够全面适应当今社会计算机系统以及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情况下的应用型人才。其次,目前我国很多技校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致使专业教学设施和环境相对陈旧和简陋,很多技校没有注意对计算机设备的日常运维以及替换,运行速度慢,功能有待提升,最终影响了学生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实践与应用,无法全面满足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要求[1]。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的特点
技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课程具有几大特点,即实践性、应用性以及教学内容变化快。实践性。现阶段各技校的计算机教学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和为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最终都无法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这种条件下往往会产生一种问题,那就是即使在课堂上仔细听讲,而且在上机操作时也都很好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可是每每遇到实际问题却依然无法予以灵活、妥善应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过于套用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操作知识,缺少实践,无法掌握灵活应用技能。其次是应用性。现阶段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在技校的所有教学领域得以渗透和普及,这就促使其他学科教育活动也对计算机能力的教育提出了个性化要求,所以说,技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校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最后就是计算机教学内容变化快这一特点。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状态都比较稳定,可是相应的新技术、新应用平台以及应用方式的研发和应用速度却相对较快。
三、培养技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学习目的,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我国各技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中考落榜生,失败的考试经历在很大程度上致使这部分学生丧失了对学习原本的兴趣以及信心,中考的“分流”则更是加重了对于这些学生自尊心的打击与伤害,所以很多学生选择到技校学习都是出于无奈,作为技校学生的人生新起点,学校应首先帮助学生们重拾自尊心与自信心,并且获取重新学习新知识与技术的强劲动力。基于此,学校应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以及远大的人生理想,进而使其认识到技校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其学到很多有用的理论性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特的实际操作技能,经过在技校的学习和成长,对日后的工作生涯做出更好的规划,可以迅速的、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并且成为推动社会各企业发展的主力军[2]。同时,还应使学生更加明确的知道,现阶段我国政府与社会各界都相当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国内外各大企业对于这种业务技术水平精良,思想素质高的技术人才有着急切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技术类学校应尝试不同种教育形式,例如座谈会、讨论会以及演讲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进而能够从思想上解决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懒散的错误认识,使广大技校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而不断积极进取,从真正意义上熟练掌握一项专业技能,从而可以在迈出校园的大门后能够全身心的投身到社会各技术领域,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栋梁之才。
(二)优化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教学效果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计算机课程教师应针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并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课时等科学、合理的安排具体教学内容,使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进而保证教师组织的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能够成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素质培养这一系统性工程当中的一个有用环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这一课程的教学活动基本都是参照计算机专业教材设置顺序而进行的,针对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经历,在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把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调整,也就是将其安排到Word文字处理部分后面,而实践课则从文字的处理技术方面开始,也就是从最基础的文本编辑以及排版予以讲解,做出这样的调整不但能够有效激发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促使这部分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对应的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之间的具体关联,也更加易于学生关于Windows中文件以及文件夹等概念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学内容还要尽可能的彰显出相关专业知识的实用性,以充分激发学生针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与研究动力。例如,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的应用基础这部分内容,技校学生学习起来总是会觉得比较吃力,学习过程始终都会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适当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做一些改动,可以通过针对比较实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预先演示,然后对其予以简要的分析,并且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将比较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逐一细化为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单个知识点,再将其穿插到教学实践的单元内。利用对于最后一个单元模块的学习来对前面各实践单元的所有程序调整与学习过程的整合,以总结与完成本章节内容的全部教学,从而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亲自体验到计算机系统开发的一些过程,有效、快速地学习和了解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相关办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及超前性特点。计算机技术这一科学是现阶段发展速度最快、知识与技术更新最频繁的学科之一,因此,计算机技术教学务必要紧跟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形势,接轨计算机发展潮流,以不断完善和革新学校计算机教学内容、软件以及相关教学设施,针对那些过于陈旧以及推出科技主流的计算机软件以及相关教学内容应缩短对应的教学课时、进行简要的讲解,针对部分内容甚至可以直接忽略,从而为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和更新提供有利条件。
2.完善教学方式
现阶段我国还有很多技校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在课上进行枯燥的知识点讲解,而学生只能机械的听讲,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单调,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想要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要改变和完善教学方式,充分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寓教于乐,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增加教学活动的乐趣性。例如,在针对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这一章节进行课堂讲解时,大部分学生针对计算机结构的学习都只停留在对机体外形的认识层面,然而对于计算机机体的内部原件、各个原件的结构关系以及不同原件的日常运行等相关知识并没有太深入的研究,对此课题存在很多未知问题,很多情况下,学生总是会切实认识到自己针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急需补充和深入,尽快掌握实用性硬件知识,以全面适应始终变化和发展的计算机应用环境与产品现实。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先放映一段幻灯片,进而营造一种相对欢快、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随即在课堂上把计算机的机体进行拆分操作,然后再针对计算机在屏幕上的每一个部件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部件结构以及性能等等。随后再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亲身动手进行计算机机体的拆卸以及重新组装,教师只要予以正确地引导即可,这样只需要短短的一刻钟足够使学生全方位的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结构。除此之外,還可以精选一些专业性教学光盘,利用其讲解比较常见的计算机故障处理方法。学生懂得电脑是工具,增强使用工具的信心与技能,为以后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与再发展奠定了基础。
3.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如今的企业发展离不开运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技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予以充分重视,因为不同学生个体的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反应速度的快慢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学生们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时间也就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实际来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继而使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搭配来完成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协作学习。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学生受教育效果的差距,使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对此内容掌握地更加深入,并且还培养了表达信息等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接受能力薄弱的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的乐趣和热情,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地提高,使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一定的技能提升。
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技校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实际上就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环节的一部分,课时计算机应用、使用和操作这三者之间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应用并不是意味着简单的操作,而学生也并非等同于计算机操作员,因此对其教学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了解如何使用某一软件。教师在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具体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相关概念、方法以及规律性的指示,并非片面的就事论事,一定要保证学生在掌握软件使用方法之后可以灵活的进行知识的延伸使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掘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定期的知识归纳与整合,具备发展自己知识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贯通、启发、点拨,给学生启发式的教育,始终坚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只要在必要的时候针对一些难理解易出错的地方予以及时指点与点评,引发学生思考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教师讲解POWERPOINT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播放一个预先做好的生动有趣的演示文稿,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随即以演示文稿的内容予以重点知识的讲解。例如超级链接、动画效果的设计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在实践中得以提升其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知计算机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全面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平时还要注意计算机操作的练习。目前我国大多数技术类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与上机实践的比例基本为2:1或者是3∶1,最多不会超过1∶1,可实际上这种比例根本就限制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发展。由于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以及反应快慢都不同,因此在上机操作部分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全面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由于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速度的加快,教学中所讲的内容无法确保面面俱到。基于此,技校应有效利用现有的条件开放计算机,在上课时间之外的活动时间以及周末都应对本校学生开放,为广大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往往都会遇到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多数教师都会不假思索的予以回答,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教师指导的过分依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惰性,所以在学生上机操作时,老师应细心观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及时在课堂上做详细的点评,并指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为他们今后独立操作计算机打下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促使企业发展的不断深化,而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之间的能力竞争,现阶段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各企业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缺口不断增加。而技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全面结合本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和相关其他各专业学科教师以及广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只有将专业课教学与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相融合才能保证软件应用能力、硬件知识技能以及与本专业知识全面结合,使学生更加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各技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重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发展,使其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能够很好的应用计算机技能,从而全面适应经济市场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云.浅谈技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J].职业,2009,36:39-40.
[2]陈新娇.浅谈如何培养技校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