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峰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将智慧教科研作为推动区域教育品质提升的新引擎。区教育局制定并出台了《盐田区教育品质提升行动计划》,积极打造“小而精,美而强”的盐田教育;全局谋划,统一布局,组织全区学校参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倡导的“新样态学校联盟”,率先成为“新样态学校联盟”首批实验区;以实验区的名义参与并推进实施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创新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合作办学,与北京市八一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联盟校。如今的盐田教育正以“强势崛起”的态势向新时代迈进。
一、以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和品质提升
1.参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项目
“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组织倡导的一个全国性学习交流平台。该平台围绕“学校要有学校样,一所学校一个样,校校都有自己样”的基本理念,落实“整体育人、文化内生、创新实践、区域推进”的关键策略,全力实施“美丽校园、智慧教育、课程再造、魅力课堂、创新管理、家校共育”六大项目,创建“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2017年2月9日,盐田区教育局在海涛小学举行了“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盐田实验区启动仪式暨新样态学校的理念与实施”专题讲座活动。
2.引进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研究”
2016年12月27日,盐田区教育局在盐田实验学校举行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创新的实践研究”的实验区启动仪式。课题主持人王水发博士为盐田实验区和6所实验学校授牌,并颁发了立项证书。区教育局局长李志利在讲话中指出,以实验区的名义参与这个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其目的就是要借助课题研究的载体和形式,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路径与模式,构建以学校整体变革为目标的“盐田区学校发展共同体”。同年12月,在盐田区实验学校举行了第一次课题展示活动。该校向专家组和来宾分享了参与实验的主要做法,副校长刘全兴对“学校课程与教学变革实践研究——以某校小升初衔接问题为个案研究”做了详尽的方案汇报。汇报结束后,由王水发博士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研讨会。王博士将与会者分为四个小组,围绕三个问题对实验学校的研究方案展开深入讨论:你从课题方案中得到了什么收获?你对课题方案有什么建议?对课题方案你想提一个什么樣的问题?各小组讨论热烈,大家纷纷发表见解,对子课题实验方案提出了宝贵意见。
2017年5月,在盐田区田心小学举行了第二次课题展示活动,该活动面向全区开放。田心小学的子课题“有效教学理念下小学‘两主两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具有本校特色的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师生双向互动,教师利用一切可用的教育资源,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3.与北京市八一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展开全方位合作交流
盐田高级中学等盐田区内3所学校与北京市八一学校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缔结姊妹学校;互派教师跟岗培训;互派优秀中学生进行游学交流;共享双方教育资源;共同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互动观摩活动。借鉴北京市八一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深刻的教育思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加速盐田教育品质的提升。
二、以各类课题研究为载体,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课题研究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1.做好国家和省级课题的立项、指导与过程管理工作
盐田区大力做好118个课题(6个国家级、8个省级、35个市级、69个区级)的立项、指导和过程管理工作。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盐田区对2016年度国家、省、市、区立项的118个课题,采取专家组下到区属中小学、幼儿园,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的“学术沙龙”形式,组织开设了18场课题开题报告会。如今,各校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了课题研究中,他们在研究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促进了专业成长。而且开题报告会运用全球同步网络直播的形式,也为“互联网+”新时代教科研工作的技术创新、形式创新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2.做好探究性小课题的立项、指导和过程管理工作
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究性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对科学、人文产生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研究的课题,既有来自课本知识的问题,也有来自生活中的问题;既有科学问题,也有人文话题。研究成果也很丰硕,既有研究报告,也有小发明、小制作,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很有创意。
经过专家评审,2015年度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优秀成果奖及先进单位评选揭晓,盐田区共提交探究性小课题19个,评出合格课题14个、优秀课题5个;2016年度,全区有26个学生探究性小课题获市级立项。
3.做好“好课程”的建设、诊断、优化工作
课程能落实并引领学校文化变革。开发和优化“好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且引领了课程变革的方向。提升课程质量,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当前课改的着力点。经过专家评选,盐田区共有13门课程被确定为市级“好课程”。
2017年5月9日,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希武博士等5位专家对盐田区外国语小学的4门2015年深圳市“好课程”进行专项诊断指导。专家组逐一对课程进行点评、诊断与指导,并对课程接下来如何建设、完善、提升提出了意见。
三、 以完善制度文件为抓手,
促进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制度文件是教育品质提升的重要保障,是顶层设计的显性文本。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制订《盐田区教育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盐田区今后三年的教育发展作好整体设计、统筹谋划。
二是重视过程管理。起草《盐田区教育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将三年行动计划分解为29项具体工作。如制订并落实盐田区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指南、盐田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实施方案等。
四、 搭建智慧教科研管理平台,
推动教科研工作机制转型升级
建立以智能教科研管理系统为统一管理的软件平台SAAS,以信息化手段改进传统的教研管理模式,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依托校园网,实现教学、科研工作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使传统的管理向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一是建立数据中心平台。该平台包括综合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管理、数据交换中心、数据安全等模块。
二是组织架构管理。设置组织架构管理,保障教科研人员的专业发展,制订教科研组织架构的数据规范标准和基础数据,为整个教科研活动的组织枢纽起到数据交换的作用。
三是教科研制度管理。教科研中心各职能部门可以在线办公,调取各个学校有关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的相关制度文件,以查询学校教科研制度的完善情况。
四是教科研培训活动管理。该模块具备以下两个功能:一是教科研中心组织专家和任课教师对本学期的教学、师培任务进行督查;二是学校根據自身特点对提请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后公示的任课教师公开课或课题项目进行管理。
五是课题项目管理。该管理进行网上操作,内容有项目申报申请、项目立项申请、项目变更申请等。
六是成果展示管理。该展示管理主要有成果登记、获奖情况、成果浏览几个板块,对论文列表、论文新增、论文审核、刊物级别、论文查询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相关的查询和修正。
五、以科研成果评选为契机,
不断创新教科研激励机制
一是启动盐田区科研成果评选奖励项目。依据《盐田区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对一学年来在教育教学、学科竞赛、社团活动、教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师生进行奖励,以鼓励更多的师生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中。
二是为师生提供申报国家级、省市级科研成果评选的机会和平台。区教科研中心发挥各学科教研员的群体优势,研究、发掘、优化师生中有潜力的研究成果,向国家、省市教科研管理部门推荐,以成就师生、成就学校。
三是及时总结、宣传区内教科研工作亮点,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发挥省、市、区的名校长工作室、专家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营,以项目运营的方式,通过“青蓝工程”“骨干工程”“名师工程”实施“三级梯度分层培训工程”,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
六、以科研系列讲座为平台,
提高教师教科研工作能力和水平
注重教科研专题培训,定期开设教科研系列讲座。如邀请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北京市八一学校校长沈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陈如平等教育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为教师们的教育科研作专业引领,整体推进全区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
2017年上学期,盐田区有计划、分层次、分主题地开设了“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下的学校行动”等八场盐田区教育科研系列讲座。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提高了教师们的教科研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