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昀颉
如今的学校教育,日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表明从学生出发,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必要的。美术是关注学生心灵的学科,正确认识和积极发挥美术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培育作用,是美术教师的重要任务。美术追求天然的、发自内心的纯真、质朴之美,是具有人文性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借助学科特点,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感受美好的事物,注重思想交流与情感表达,从而进入审美状态,培育良好心理。
一、遵循認知规律,重视学生体验
以科学的态度,遵循认知规律,重视学生体验的教学是求真务实的,它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作为艺术课程之一的美术,具有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涉及知识面广、技能复杂多变的特征。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既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教材,又要挖掘拓展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源,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适当调整内容安排顺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赏析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将中国美术的雕塑、建筑和教材中外国美术的雕塑、建筑安排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应通过多种渠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影像资料、校本教材等。
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师生都明确的教学目标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虽然教师对教学内容很熟悉,但上课时若直接进入授课程序,就容易造成因学生对教学目标认识不够清晰而导致教学过程的盲目性和机械化。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请学生谈谈自己希望通过本课内容学到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一般来说,有些学生的期望目标和教师的预定目标一致,与课标相符;有些则另有个人喜好或要求。对于那些与课程关系不大的目标需求,教师应通过引导使学生回归主题。若确有被教师遗漏,但对本课学习有益的想法,教师应在教学时给予关注。通过征求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可进一步明确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清楚课堂学习目标并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人类最早的认识来自于感性,在此基础上,才形成理性认识。而感性认识又源自与现实事物的接触,是一种直接的感官体验。美术恰是一门与感官体验有密切关系的艺术学科,美术欣赏也正是以感官体验为基础,通过视觉形象展开思维的精神活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先前的自我体验,积极创建教学情境,是对学生个体认知规律的遵循和内在感受的关注。
如在鉴赏罗丹的雕塑作品《加莱义民》时,教师在未出示作品前先向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加莱市的六名普通市民,为了全城百姓免遭屠杀,主动走出城门,任凭英军处置。学生知道了这一背景后,联想并产生了自我体验,脑海中会出现英雄赴难的场景。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先前的体验来设想雕塑的构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雕塑的材料、艺术手法等。随后,教师出示原作和几个重要人物的特写动作与表情,为了加深体验还可请几位学生进行角色模拟。通过细致观察、参与体验,学生会将原作与自己设想的场景进行对比,分析赴难市民面对死亡的不同心理,从中发现英雄人物不都是无畏死亡的,深刻感悟到艺术家关注人性、重视刻画人物心理的现实主义特点。深入角色体验,可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作品的内涵及美术语言,与艺术家产生共鸣。尤其是对作品的理解形成了开放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促使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认识,并由此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平等的关系,它不仅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关系是在人格上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各自的成长环境,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例如,对于自卑的学生,要给其提供融入课堂的机会,引导其发现自身优势,鼓励其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并给予肯定;对于浮躁且学习态度欠佳的学生,要因势利导,正确看待其不足,发现其闪光点,引导其遵循学习规律,发挥所长,理解掌握知识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与回答是常见的交流方式,倘若学生的回答不是教师的预设,那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问题,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个人见解,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于美术知识积累较少的学生,教师更要肯定其敢于表达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定期地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出教学建议,这不仅能帮助教师发现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师生间的感情。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充分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建立在对学生以人为本的客观评价上。以人为本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基础,不能只用一个标准,而是要客观、全面、多元化、人性化地看待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关切而中肯的评价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会反省,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充满爱的评价和关怀可以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信。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使学生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也使师生在相互信任中得到持续的发展,从而构成乐教、乐学的和谐课堂。
三、真诚的语言表达
以往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不可挑战,致使师生形成了对立的关系。如表现在语言上常常是:“你必须……”“不允许……”等,这种命令的语气导致师生交流受阻、沟通不畅,无法对统一的教学目标形成合力,使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效课堂需要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怀,而建立这种互动关系的前提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尊严。教师应以朋友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如“我建议……”“我理解……”等。平等、礼貌、亲切、诚恳的语言表达,会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从中也学会尊重别人,以开放的心态包容不同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能以人为本,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平等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还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