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摘 要:旅游礼仪课程是高校旅游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梳理了该课程的特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旅游管理;旅游礼仪;教学改革
旅游教育的目的是为旅游行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高素质指的是丰富的人文素养与熟练的专业技能[1]。大部分旅游专业学生将来会进入服务行业工作,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旅游专业开设旅游礼仪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与其他课程相比,“学少术多”“知易行难”是礼仪教育的突出问题[2]。多数学生能很快掌握礼仪的相关理论,但并不能自如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即使在课堂练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一旦离开课堂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学到的礼仪常识便抛之脑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自身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但如何去克服,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征和课程特色,让学生在掌握旅游礼儀常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把旅游服务礼仪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真正成为未来旅游业合格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旅游礼仪课程教学者迫切需要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旅游礼仪课程的特点
(一)广泛的适应性
旅游礼仪课程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讲授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必须运用的礼仪知识。但无论是旅游礼仪课程,还是其他礼仪课程,礼仪的基本概念、内容与内涵是有共性的,即都拥有仪容礼仪、仪态礼仪、服饰礼仪、交谈礼仪和交往礼仪等基础礼仪知识,所以旅游礼仪课程也同样受到其他专业学生的欢迎。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旅游礼仪课程广泛的适应性,即使旅游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其他行业,良好的素养也会为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二)知识的实用性
旅游礼仪知识纤悉具体,包括生活和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所讲授的都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礼仪知识,这其中有关服务人员的仪容、仪态、服饰选择、语言文明以及服务人员的岗位规范等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即便学生今后不在旅游行业从业,按照旅游礼貌礼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也会是一名文明公民。
二、旅游礼仪课程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各方缺乏对礼仪教育的重视
现阶段我国很少有家庭和学校在对待礼仪修养时,像对待学习成绩那样去严格要求学生,这是造成学生礼仪素养欠缺并忽视礼仪修养的重要原因。高校旅游专业对于礼仪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也并没有上升到相应的高度,目前大多数高校仍将旅游礼仪课列为选修课,只有少数院校才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即使是专业课教学计划也尚未体现出对旅游礼仪课程的重视,一般都只安排1个学期,周学时也基本只有2学时。对于教师来说,旅游礼仪课时偏少,许多教学内容只能“浏览式”匆匆带过。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自然也让部分学生存在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学与不学无所谓,或为学分而应付学习。
(二)礼仪课程授课方式简单机械、忽视实践操作
旅游礼仪课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其教学需要通过实操训练来达到良好的效果。传统的礼仪教学是单纯的“填鸭式”,教师既当导演又是演员,好比一场独角戏。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教师即便讲得再多,但学生接受的却少,这是导致上课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旅游礼仪课程的教学虽然也使用多媒体,但其实质仍然是传统的单向式讲授,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有些任课教师虽然也进行讲练结合,但只是象征性的示范,并没有真正组织学生训练操作,学生得到的也只是理论性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动机和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种被动教学,一旦参与实践便会束手无策,很难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掌握旅游礼仪服务的技能。
(三)礼仪课程教师的素质达不到要求
目前旅游专业的礼仪课程一般由普通的专业教师来担任,很少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资格认证,教师自身的礼仪素养,尤其是实践能力比较欠缺,在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各方面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更谈不上对学生的示范、指导作用,致使学生的期望无法得到满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与旅游专业情境相脱离
旅游专业礼仪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强,其教学的宗旨应该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掌握礼仪服务技能。但目前高校的礼仪教学都是在教室进行的,缺乏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很难有真实的角色体验,也难体会到作为旅游从业者的特殊心态,更不用说培养其职业意识了。
三、高校旅游礼仪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从根本上重视旅游礼仪课程教学
一方面,高校要正确认识礼仪教育的重要作用。旅游专业开设旅游礼仪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使走向工作岗位的旅游专业毕业生获得自信和自尊,这既是塑造从业人员良好形象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旅游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选择。所以,旅游礼仪课程在旅游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做到自我悦纳,通过学习礼仪知识和不断地实践进一步提高个人修养,完善人格,使良好的礼仪修养成为个人整体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坚定学生学习礼仪的信心。
(二)以多样化的方式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3]。这句话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于礼仪这样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应以多样化的方式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如实践教学可以占到整个课程的70%。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围绕理论讲解、示范操作、组织训练、现场考核等四个环节来展开。同时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穿插演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训教学、项目导向教学等方法,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再有效地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影像等信息,让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在这个过程中再加入教师地积极引导,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最后,还可以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课外实践机会,如专业实习、课程实习及课外相关活动如礼仪大赛、个人形象设计大赛、礼仪短剧表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反过来加强礼仪学习和演练的热情,使他们的礼仪教育成效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三)提高礼仪师资素质,实现礼仪教育的潜移默化
勃依斯公司总裁海罗德认为“只有留给人们好的第一印象,你才能开始第二步[4]。”“博学为师,身正为范。”旅游礼仪课程任课教师的着装、谈吐、举止、仪态等方面的表现应远远高于其他课程教师,除了符合规范还要具有时代感、美感,以个人魅力对学生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长期的耳濡目染会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可以对礼仪教师进行必要的礼仪训练,甚至可以实施礼仪教师职业资格制度,获得“礼仪师”资格证之后,再从事该课程的教学,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礼仪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在教学环境中营造职业氛围
学校应从多方面营造具有职业氛围的教学环境。比如提供专门的形体训练教室,每天坚持形体训练;要求学生时刻注意自我形象,女生化工作淡妆,男生注意发型和修面;建议学生在上课时着装规范,男生着西装,女生着套裙。通过严格的要求营造职业化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职业自豪感,提高其学习礼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谢新暎.高校旅游专业旅游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月第24卷第2期.
[2]黄蓉.詹丽.旅游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第11卷第3期.
[3]黄蓉.詹丽.旅游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年第11卷第3期.
[4]周媛.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探析[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1(3):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