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羊部字与中国传统羊文化简述

2017-09-05 12:49:09余梦飞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部字说文解字远古

余梦飞

(安徽大学 文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说文解字》羊部字与中国传统羊文化简述

余梦飞

(安徽大学 文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中国的汉字蕴含了很多传统文化,在对《说文解字》中羊部字进行逐字阅读的基础上,对分布在540部首中的羊部字进行收集,通过对所收集的34个从羊字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羊部字主要体现了与羊有关的饮食文化、祭祀文化、道德文化以及图腾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

说文解字;羊部字;传统文化

羊是人类很久以前就驯养的动物,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关于羊的一些记录与描绘,我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在华夏文明的形成过程中,羊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现存最早可识别的汉字甲骨文里,就已经出现了不同的“羊”字,描绘的都是羊头的形状,目前可以认为是“羊”字的雏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羊在很早之前就成为了祖先的生存伙伴。正是因为羊的这种特殊身份,使得羊在华夏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与羊有关的汉字也特别多,其中的释义也丰富多彩。很多学者把《说文解字》羊部字作为研究对象,如苏馨《〈说文解字〉羊部字与中国民俗文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重新整理羊部字,按不同的类别分类,并分析了文字代表的文化。又如陈烁《〈说文解字〉“羊”诸字说略》要更加偏重于文化研究,同时也更丰富和详细。还有一些学者是对羊部字的某一类字进行分析和研究,如张华《〈说文解字〉羊部性别词探析》中,仅对羊部字中的性别词做单一的介绍。相比较,这些论文多是从羊部的某个字或某种文化入手,研究羊文化某个方面的内容,缺乏系统深入性。因此,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下,本文将对《说文解字》中的羊部字进行详细系统地分类研究,以探讨羊部字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羊文化。

一、羊部字分类

《说文解字》中羊部字一共有26个,羴部字有2个,其他部中有祥、善、義、羡、羞、羹6个从羊的字,一共有34个从羊字。羊部字,先列“羔”等各种小羊的名称,次列“羝”、“羯”等公羊母羊的各种称谓,再列“羸”等羊的各种状态,最后列出羊之会意字“美、群、羌”等,以下对这些字做一个细致详尽的阐述。

(一)羊的详细分类

1.羊的大小“羝、牂、羒”指公羊。“羖”指黑色的公羊。

例字 羔 羍 羜 䍮释义 羊子也 小羊也 五月生羔也 六月生羔也 羊未卒岁也从以上几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先民对于羊的命名分得很细,这说明在远古时期,羊羔已经受到了先民的重视。2.羊的性别(1)公羊:例字 羝 牂 羒 羖释义 牡羊也 牡羊也 牂羊也 夏羊牡曰羖

母羊:

羭:“夏羊牡曰羭。”《急就篇》卷三“羭”颜师古注:“羭,夏羊之牝也。”段玉裁根据此注释改作“夏羊牝曰羭。”《本草纲目·兽部·羊》:“白曰羒,黑曰羭。”即“羭”是指黑色的母羊。

(3)被阉割的羊:

例字 羯 羠释义 羊羖犗也 騬羊也

从以上几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出,羊的性别词在羊部字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按照羊的毛皮颜色也有不同的名称,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出先人对于如何养羊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如阉割过的羊会更容易生长。

3.羊的名称

例字 羳 羥释义 黄腹羊也 羊名 羊名 羊名

“羳”是指腹下是黄色的羊。羥、 、 三个字都是羊的名称,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并没有对这几个字做出详细的解释,这些久远的细微分类,或许是因为汉代的许慎已经弄不清了,因而只好存其名而不作任何的解释。

4.羊的味道

例字美释义 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

“美”的本义是指羊越大味道越鲜美,反映 了先民对于羊肉味道的主观判断。

5.羊的生活习性

例字 羼 䍴 羵 羣释义 羊相厕也,从羴在尸下,尸,屋也 羊相羵也 䍴羵也 群羊相羵也 辈也,从羊君声

“羼、䍴、羵、羣”指的都是群羊杂居,也就是羊相互挤在一起的意思,反映了羊的生活习性。 是指瘟疫的意思,羊通常是大群牧养的,所以很容易传染瘟疫,先人造字来反映这一情况,说明在很久之前,瘟疫对牧羊生产业所产生的巨大危害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6.其他

例字 羸 芈 羴 羌 羞释义 瘦也 羊鸣也 羊臭也 西戎牧羊人也 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

“羸”是用来形容羊瘦弱的样子,“芈”的意思是羊的叫声,“羴”意思是羊羶味,“羞”的意思是用羊作为进献之物,“羌”意思是远古时期西北一个牧羊族群的名称。

(二)表示羊的象征

例字 羊 祥 善释义 祥也,从之形 福也 吉也,从誩从羊,此与義、美同意,象头角足尾

“羊”、“祥”、“善”三个字之间的意思是可以互通的,《尔雅·释诂上》:“祥,善也。”一开始也可以直接用羊头来表示善意,这三个字都是表示一种吉祥之义。

(三)由羊部字发展形成的常见字

例字 義 羑 羹 羡释义 己之威仪也,从我、羊进献也 鬻,五味和羹也,从从羔羡,贪欲也,从㳄从羑省

“義”的本义是仪则、法度,后引申出仁义、正义等意义。“羹”指的是用鬲煮成的羊羔肉汤。“羑”的意思是羊最易于引导,今天的“诱导、引诱、诱惑”等常用义都是其引申义。“羡”是一个会意字,表现的是由于羊肉的味道很美味,人由于想要吃而流口水的神态,《淮南子·说林》:“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这里的“羡”便是其本义,后引申出“贪羡、有余、羡慕”等常见的词义。

二、《说文解字》羊部字蕴含的文化内涵

以上内容对《说文解字》中羊部字以及几个从羊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下文将从这些字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阐述,主要涉及饮食文化、祭祀文化、道德文化以及图腾文化四个方面。

(一)《说文解字》中羊部字与饮食文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在古人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饲养牲畜和食用牲畜的现象,圈养的牲畜中以羊、豕(猪)、犬、牛、马、鸡六畜为主,“羊在六畜中,主给膳也”,即羊在六畜中居于首位。在《说文解字》羊部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的一些饮食文化,如羔、羹、美等。

羔:“羊子也。”徐灏注笺:“疑羔之本义为羊炙,故从火,小羊味美,为炙尤宜,因之羊子谓之羔。”《诗·召南·羔羊》:“羔羊其皮。”毛传:“小曰羔,大曰羊。”可能是因为小羊羔更适于做烤全羊,所以羊下从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当时把小羊羔直接用火进行烧烤,以此作为食物来进食。

羹:“鬻,五味和羹也,从弜从羔。”指的是用鬲煮成的羊羔肉汤,羊的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其本义便是指用羊肉为食材而做成的美味羊肉汤,后来又有了牛肉羹、猪肉羹等,此后引申成指一切用食品煮成的汤类饮品。《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此处“羹”的意思即是类似于肉羹的食物。

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美”是会意字,徐铉等注:“羊大则美,故从大。”美字取“羊”来构形,是因为古人认为肥壮的羊吃起来会更加可口,也就是说羊的体型越大,它的肉质也会更鲜美。

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段玉裁注“从丑者,谓手持以进也。”甲骨文作,取一个人手拿着一只羊去进献之形,因此其本义为抓羊进膳,《周礼·天官·膳夫》:“掌王之饮食、膳、羞。”郑玄注:“羞,有滋味者。”“羞”在此处即是指珍馐美味,后来“羞”通指美味佳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羊在古代先民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对于古人有关于羊的饮食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古人认为羊越大味道越鲜美,小羊羔更适于做烤全羊。烹饪手法的不同让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菜品并不单一。

(二)《说文解字》中羊部字与祭祀文化

羊在很久之前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物,是祭祀的佳品,这是因为羊在六畜中,身体和性情柔和温婉,性情温和良善,肉质美味可口,其叫声婉转动听,羊皮制成的衣服柔和舒适,这一切和儒家礼教所推崇的温文尔雅等准则非常契合,即最合中庸之道,所以“羊者,祥也”,羊的这些性情特征通过羊部字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因此从羊的字大部分都蕴含着美和善的含义。“羊”字本义即是指吉祥之义,《墨子明鬼·下》云:“有恐后世子孙不能敬以取羊”,这里的“羊”字就是“祥”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羊,祥也。”《示部》:“祥,福也。从示羊声,一曰善。”[1]7王国维《观堂集林》也说:“祥,古文作羊。”在古文中,“羊”、和“祥”在表示吉祥的意义上是可以互通的,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在先民的心中,“羊”分明是吉祥的标志。在崇尚甚至迷信自然的时代,羊性情温顺,又很容易驯养,而且还可以作为食物为人们提供营养,因此极易被视为仁义祥物,由于先民出于对神灵的敬畏,因此羊的这些特征就很容易被神化,先民们更是对其寄托着各种美好的理想,将它们看成是灵物。除此之外,羊还经常与酒连在一起使用,《后汉书·礼仪志》:“朔前后各二日,皆牵羊酒至社下以祭日。”这里的“羊酒”就是祭品的意思。

《诗经·小雅·鱼藻》云:“三牲:牛、羊、豕。”三牲中的“羊”是一直以来就有的,随后“羊”便成了中国传统祭祀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祭祀品。我国古代祭祀品有着一定的规制,祭祀所用牲品,行祭之前需要先在牢中饲养一段时间,因此这类饲养过的祭祀牲品就被称为“牢”,此外又根据祭祀牲品所安排的种类不同分为“太牢”和“少牢”,三牲都有的情况下称为“太牢”;没有牛的情况下称为“少牢”。所用的牲品规格,又会根据祭祀者和祭祀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太牢”一般适用于天子祭祀社稷,而“少牢”则适用于诸侯祭祀。但无论是“太牢”还是“少牢”,我们会发现“羊”都是不可缺少的,由此可见,羊在古人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它是具有宗教意义的一种圣物,远古先民将其视为仁义祥物,用它来作为祭品,很显然它被远古先民寄予了祈求吉祥的美好愿望。正是由于羊所具有的这些美好象征意义,将羊作为古代祭祀用品的三牲之一,用它来充当人和神直接进行沟通的凭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说文解字》中羊部字与道德文化

在始前时期,先民们把羊看成是仁义知礼的化身。根据古时的文献记载,“羊”所具有的美好品格,很早就已经成为了人们的道德规范和楷模。《诗经·召南·羔羊》序曰:“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此处说人“德如羔羊”,孔颖达注解到:“《宗伯》注云:羔取其群而不失其类。《士相见》注云:羔取其群而不党。《公羊传》何休注云:羔取其贽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2]从中可以知道,至少在汉代,羊所具有的品格就已经成为了衡量人格的准则之一。《后汉书·王涣传》也有类似的说法,其文曰:“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寻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这其中所说的“羔羊之义”,也就是指羊所具有的一系列优良品行特征。

如“義”字,《说文·我部》:“義,己之威仪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经传多以儀为之。”《说文》:“儀,度也。”段玉裁注:“度,法制也。”徐锴系传:“度,法度也。”[3]“義”即是指一种法度、仁义。《春秋繁露》:“羔饮之其母必跪,类知礼者。”《郑氏婚礼谒文赞》:“羊群而不党,跪乳有敬。”[3]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羊因为具有饮乳跪母的特征,它便被赋予了孝顺、明礼的高尚品质。“義”字含有形符“羊”,自然也就蕴含了仁义、明礼等美好象征义。另善字,古字是由“羊”和“誩”组合而成,写作“譱”或“善”。其意为:“吉也,从言从羊。此与義、美同意。”[1]58从“善”字的形体结构来看,“善”字是会意字,并且“善”字与“羊”字的联系十分紧密。人们之所以把“羊”被看成是“善”的象征,并不只是因为它是人类生存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和人类所需的食品之一,更是因为先民对它所具有的美好品格十分认可,并逐渐将羊的这些美好品格逐渐衍化成人的道德标准。羊的本性温和顺从、忠厚平易、明礼知仪,它的这些美好品格不禁会使人心生一种敬仰之情,因此,徐仲舒先生曾经说:“盖人以羊为美味,故善有吉美之义。”[5]

由此,羊在先民的心中早已不仅仅是一种牲畜,羊所具有的美好品德已经被先人所发掘,并将其延展到人的品质特性上来,性情温和顺从、忠厚平易、明礼知仪这些美好的品格逐渐成为人们所追求的人生价值观,给人们形成高尚品德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四)《说文解字》中羊部字与图腾文化

远古时期,羊是中华大地上最为普遍的图腾宠物,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羊”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羊”一直是远古先民最崇拜的图腾,它的地位甚至超过了“龙”,“三皇”中的伏羲和神农最初都是把“羊”作为自己的图腾。

《说文解字》中“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羌”字从人从羊,属于会意字,即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牧羊人,羌族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统称,在氏族社会里,羌族把“羊”作为的民族图腾,它的族名“羌”便是来源于此,后来羌族迁徙到我国西南地区后,其崇羊文化便给整个西南地区的民族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供奉“神羊”的风俗习惯仍然在羌族延续着。如今在西南的瑶、侗、苗等族的古歌中,称他们的祖先是羊、杨、阳、欧阳等“十二羊皇”,即他们是同属于羊氏族的十二个群落。[2]如今很多少数民族中仍然有以“羊”为图腾的氏族,比如云南、四川的傈僳族和普米族,又如在侗族的古歌中,他们的先人就直接被说成是从山羊逐步进化而来的,此外部分杨姓少数民族也把他们自己称作是羊的子孙。山西高平,作为炎帝部落的主要居住地之一,也盛行“羊”图腾;萨满教,曾经深刻而长远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同样对羊十分推崇。

《尔雅·释诂》:“祥,善也。”古文“祥”字由“示”和“羊”组成,“示”指的是上古的“神祗”。所以“祥”的意思是指先民把“羊”看成是“神”或“神羊”,从古文“羊”(祥)字中能够了解到,“羊”并不是一种“神物”附加品,而是人们直接把它看成是吉祥的象征。伏羲作为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神,他的样貌就是头上顶着一只大羊。从他的“头冠”来看,伏羲事实上就是把“羊”作为自己的图腾。伏羲居于三皇五帝之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他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共同繁衍了人类,是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从古至今,我们都把自己看成是“龙的传人”,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来源于伏羲为大龙、女娲为小龙的传说。但是中外的人类学学者一致认为,图腾制体现的是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图腾物应该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实体,而“龙”却是不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因此,远古时期,把“羊”作为图腾更为切合实际。因而与其说代表中华民族本质的象征物是凶狠残暴的假想之“龙”,不如说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民族的吉祥灵物是象征着仁义道德、性情温顺的“羊”更为合适。

三、结语

《说文解字》这部书蕴含了很多古代社会生活的痕迹,记载了大量古代礼俗等各方面知识,为研究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中羊部字及与羊部字有关羊文化的研究发现,羊在古代先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此我们可以对远古先民的生活以及风俗等各个方面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我们发现羊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

[1]许 慎. 说文解字·誩部[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2]王保国. 羊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诠释[J]. 中州学刊.2006(3):196-199.

[3]黄 杨. 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2-58.

[4]白振有. 羊·羊部字·羊文化[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9-13.

[5]徐仲舒. 甲骨文大字典·卷三著录[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23.

Sheep character of Shuo Wen Jie Zi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goat briefly

YU Meng-fei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00, China)

Chinese characters are ideographic characters, contains a lo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based on the reading of Shuo Wen Jie Zi in the word soft he sheep, and collect the words of the sheep in the 540 distribution part of word, there are 34 words of the sheep from classification of the all words can be found. Sheep words are mainly connected with diet of sheep culture, religious culture, moral culture and the totem cult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huo Wen Jie Zi; the words of the sheep; traditional culture.

H122

A

2095-7408(2017)03-0071-05

2017-01-05

余梦飞(1992— ),女,安徽安庆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语法研究。

猜你喜欢
部字说文解字远古
《说文解字》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在篆法中的区别
远古鳄鱼用两条腿走路
《说文解字》“辵”部字研究
锋绘(2019年6期)2019-09-03 08:14:53
“示”部字研究
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梦回远古
远古厉险游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说文解字》视域下的先民生活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说文解字》羊部字研究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19: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