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热词的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中,网络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当今大学生的成长正是伴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视角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互联网+教育”已经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只要积极发挥网络的优势,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就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创新
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便利了人类信息的传播,在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式发展的机遇,也让大学生沉迷网络,面对多元化的思想碰撞而無法做出正确的抉择,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鉴于上述的教育环境的复杂情形,有必要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出发,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道路,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与时俱进中发挥积极的育人作用。
一、网络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环境下多元文化的冲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传播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还要学会吸取其他思想理论的先进之处,让其为我所用,不断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从思想意识上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推动社会各方面关系的和谐统一,为国家、组织以及个人的健康与稳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政治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实践表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很大的潜力。
首先,国家支持以互联网来驱动各领域的创新发展。自我国提出“互联网+”发展战略以来,国家倡导以互联网科技融合各产业进行创新性发展,良好的网络发展战略规划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创新提供了契机。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途径,不仅扩充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还加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做到了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这都要有赖于我国各项互联网政策的出台与不断完善。
其次,网络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因为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就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定时定点讲授的缺陷,可以远程的在线的实时互动式教学模式已经初见端倪,如,慕课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模拟、在线、智能机器人问答等在未来都将成为现实。网络环境不仅突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空的限制,还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抓住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热情。
由于网络信息本身的时效性很强,网络环境可以提供给思想政治课最新的热点话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素材也不再是十年如一日地不更换,而是经典案例与最新时事热点相结合,让大学生可以透过社会热点看到其本质问题,不再做随波逐流的乌合之众,为学生正式进入复杂社会做好基础性的工作。一般网络环境下的热点事件更加具有争议性,更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发言与探讨,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对于提高我国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网络环境下的交互性传播方式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成效。以慕课教学为例,学生不需要通过课堂时间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而是可以通过线上或是其他的网络媒体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可以通过线上与教师的交流进行释疑。这种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网络在改变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其的考核与评价方式。网络环境改变了以往学生考核的被动局面,师生双方都可以对对方在思政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在线评价系统对自己的任课教师的各种素质进行打分或是评语填写,指出教学活动中教师职业能力的不足之处。这种双方评价方式为改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二、网络环境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环境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让其的创新发展制充满了严峻的挑战。
网络技术的发展让现代教育已经越来越趋向于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评价标准等都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以课本为主要内容,以经典案例分析为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新媒体时代显得过于单调化,缺乏新意,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容易降低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理念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教师仍然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纯理论性的学习形式较为严重,忽视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即使在认真听讲后也无法真正将其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也就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网络社交活动的指导作用。
网络环境在拓展了思想政治教学空间的同时也给如何规避网络教育中的危害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活动,但是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也给学生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选择正确的合适的信息进行学习制造了难题。因此这就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教师需要预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与筛选,提高思政教学资源的质量与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积极开拓利用网络思维才能应对网络环境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关心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忽视了大学生的课下思想政治生活,无法从根上转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传统的只是围绕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大学生活跃的思维拓展诉求,也不能适应便捷化的网络环境。endprint
网络确实提供给了师生双方相互评价的平台,对于提高我国教师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的虚拟性有时又会让网络评价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大打折扣。网络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与评价提出了更加严谨的要求。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途径
(一)革新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改变自身传统的学习主导者的角色,要积极发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作用,逐渐成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中的指导者。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習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其熟悉的网络环境中发现各种思政问题,并且在网络技术的协助之下掌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的任课教师还要树立一种开放与平等的教学观念,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师生的桥梁。从小就接受自由、平等教育观念的当代大学生非常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开拓性的思维模式以及张扬的个性表现让当代大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当然包括教师在内的长辈。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授中,教师要通过创设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开放的教学环境,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积极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作用
“互联网+”已经是未来教育创新的一种趋势,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方向之一。高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办学的优势,打造更加适合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借助于网络的互动传播,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更加深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打造专业的思政教育平台,可以无限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节省纸质资源的使用,还可以让学生随学随取。由于现代办公场景越来越趋向于网络化,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网络化教学对于以后学生顺利投入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三)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与评价体系
虽然网络环境可以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思想政治考核与评价模式,但是网络的虚拟性也让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测评监督机制,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积极参与其中,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与测评的质量与效果。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考试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与家长建立合作,共同监督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总之,建立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与评价体系需要参考多方意见,凝聚多方力量。
参考文献:
[1]吴优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长江大学,2016.
[2]曾竞.从“严肃”到“谐趣”—— 网络流行语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5,(01).
[3]庞丽铷,苏琪.“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1).
[4]邱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探[J].延边党校学报,2012,(06).
[5]高昕.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1).
[6]刘大勇,陈设,李国义.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