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学课堂”理念的化学教学范式研究

2017-09-04 21:51刘振奎李德前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学范式教学案例

刘振奎+李德前

[摘 要] 阐述了“适教课堂”的危害性、“适学课堂”的先进性,构建了化学教学实施“适学课堂”的操作范式;基于“适学课堂”理念,设计出“为学而教”的《钢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教学案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适教课堂;适学课堂;教学范式;教学案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来,一些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课堂模式、教学范式不断涌现,“适学课堂”就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顾明远先生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强调,“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要把教转向到学。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学生的潜在能力,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从教转变到学。

近年来,笔者在化学教学中积极践行“适学课堂”理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适教课堂”与“适学课堂”

在传统的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搬运工,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完全没有“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这就是“应试教育”思潮下的“适教课堂”。换言之,在“适教课堂”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围绕着“教的任务”如何完成,而忽视了教育对象身心健康的培育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当前,要提升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就要扫清“适教课堂”的落后思潮,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先进思想,而“适学课堂”就是秉承这一思想的有效范例。

“适学课堂”是指教师每一项教学活动的设计都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生长,每一种教学媒体的运用都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课堂上教师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其落脚点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目的都是人人能体验成功、个个能学有进步。简言之,“适学课堂”就是适合学生、适合学法、适合学科的因材施教[2]。

二、基于“适学课堂”理念的化学教学操作范式

“适学课堂”的流程必須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合有关学科的特点。据此,笔者设计出化学学科“适学课堂”的一种操作范式,即“问题驱动、自主先学→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一)任务驱动,自主先学

①设计意图:学习活动必须跟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预习提纲、自学任务、具体问题等,引领自主探索,提高自主学习的针对性。自学可以是课外预习,也可以是当堂的自主阅读、自我设计等。

②教师任务:在把握“适学”的基础上,设计预习提纲、设置自学问题等,帮助各层次学生抓住重点、梳理知识,使自主学习有的放矢。要注意设置有效的问题和任务,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自我探索。

③学生任务:带着问题自学,静读默想。能够自我解决的,则独立思考;当思维遇阻时,或留存疑问,或求助网络(学习平台、QQ群等)。自学的方式主要是阅读图文,画出学习重点、提取知识信息、完成学案上的填空等,从而初步理顺基础知识。

(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①设计意图:在合作中释疑、在交流中提升、在互动中优势互补,体现“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以及“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通过讨论、争论,尝试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完善知识建构。

②教师任务:在小组合作环节,鼓励各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大声讲话、敢于表达,并不断巡视、及时释疑、适时指导。在交流展示环节,既要鼓励学生释放潜能、尝试成功,又要诱发学生大胆质疑,既要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学生的思维缺陷,又要帮助学生提炼学习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增强习惯养成。另外,要注意交流展示的多样性,可以是口头表达、上台板演、动手实验、学习竞赛、角色扮演等,可以指定学生、组员推荐、选派代表等。

③学生任务:互相检查预习和自学情况;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内同学敢于自我表达、积极贡献疑惑、及时交流收获、无私分享成功,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解决疑问、获取新知、掌握方法、开启智慧等目的。

(三)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①设计意图:为了深化新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安排当堂演练。通过练习和检测,建构知识、实现生长;并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反馈,以便于后续的查漏补缺。

②教师任务:精心设计练习题或检测卷,以实战和演练为载体,及时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题目要精选、题量要适中、问题要新颖、导向要正确,要抓住重点、关注难点、留意盲点、联系中考。针对不同课型,当堂检测可以是书面的练习,也可以是动手实验,抑或是口头语言的表达。如果是书面检测,要力争当堂批改(可以组织学生三人以上转批、互相纠错)。

③学生任务: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和检测,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检测或练习,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批改和纠错。通过知识运用,提高应试能力、发展学科素养。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教学流程中的某些环节可以反复使用。

三、基于“适学课堂”理念的化学教学案例

下面,笔者以沪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上册第五章第3节[3]为例,结合“适学课堂”操作范式,设计出如下《钢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教学案例。

(一)自主设计“钢铁锈蚀的条件”实验

通常情况下,钢铁锈蚀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并自我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影响钢铁生锈的可能因素是“仅有氧气”、“仅有水”或“氧气和水”;影响钢铁生锈快慢的因素可能有“酸”、“盐”或“温度高低”等。

据此并查阅文献,学生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学生按照教师确认可行的实验(装置见图1,其中试管①中的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试管②中的铁钉浸没在刚冷却的凉开水中,试管③中的铁钉同时接触水和氧气,试管④中的铁钉表面附有少许酸液,试管⑤中的铁钉有一半浸在食盐水中),进行探究活动,并每天观察实验现象。

(二)课堂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结论

本节课堂上,学生首先主动汇报实验现象(教师适时播放实验视频):

第①、②支试管里的铁钉一直没有生锈,第③支试管里的铁钉缓慢生锈,第④、⑤支试管里的铁钉快速生锈。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实验结论(教师适时点拨):

第①、②支试管里的铁钉一直没有生锈,说明仅有氧气或仅有水,钢铁不能生锈;第③支试管里的铁钉锈蚀了,说明钢铁锈蚀需要同时接触氧气和水;第④、⑤支试管里的铁钉快速生锈,说明有盐或酸存在时,会加快钢铁锈蚀的速率。

由于上述实验所需的时间较长,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连续性,教师设计出如下改进实验(装置见图2)。

改进实验的现象: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烧杯中的红色水缓慢地流入乙集气瓶中、较快地流入丙集气瓶中,甲集气瓶里一直没有明显现象;手摸甲、乙、丙三个集气瓶的外壁,会感觉到甲瓶不热,丙瓶比乙瓶更热一些。

改进实验的结论:对比甲、乙两个集气瓶内的现象可知,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对比乙、丙两个集气瓶内的现象可知,盐的存在会加快铁锈蚀的速率。另外,还说明钢铁锈蚀会放出热量。

(三)探讨预防钢铁锈蚀的措施

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就不难提出预防钢铁锈蚀的措施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总结出防止钢铁锈蚀的几种措施[4](教师及时展示有关的铁制品或投影铁制品图片):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比如,用后的铁质菜刀要及时洗净、擦干。

②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如教室的防盗窗常刷油漆,薄铁皮制作的垃圾簸箕是在其表面镀锌。

③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制成合金)。如教学楼的楼梯扶手、大门口的电动门都使用不锈钢。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为了巩固“钢铁锈蚀的条件”和“钢铁制品的防护”等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编制出如下几道当堂练习题(提前印在学案上或当堂投影出来):

①對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对比以下铁钉生锈实验(装置见下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对比①②可知,钢铁锈蚀一定需要O2参加

B.对比②③可知,钢铁锈蚀一定需要H2O参加

C.对比①③可知,钢铁锈蚀一定需要H2O参加

D.对比①②③可知,钢铁锈蚀必须要O2和H2O同时参与

②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装置见下图)。以下对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钢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发热剂中的食盐是铁锈蚀反应的催化剂

D.该实验测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是18.3%

③铁锈是__________色的固体,其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如不及时清除就会___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下列铁制品锈蚀呢?请你分别写出一条:防盗门__________,自行车链条__________。

四、结束语

总之,要构建“适学课堂”,教师必须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勇于实施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使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相信,在“为学而教”的过程中,虽然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却因此“学得多了”。

[参 考 文 献]

[1]顾明远.迈向教育现代化需要两支队伍[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7.

[2]王鉴,王明娣.课堂教学范式变革:从“适教课堂”到“适学课堂”[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3]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4]刘相霞,李德前.复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活动设计和教学反思[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8).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教学范式教学案例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