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邹毅,李桂财,王明辉,王奎,冷华伟,张均泉
(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贵州安顺561000)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
叶茂,邹毅,李桂财,王明辉,王奎,冷华伟,张均泉
(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贵州安顺561000)
目的 探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计算优良率。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骨密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优17例、良14例、中8例、差7例、优良率为67.39%,观察组分别为25、18、2、1例及93.48%,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骨密度值。
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骨密度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被称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常见,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3%~4%[1]。超过90%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人,其中35%~40%为不稳定骨折,仅1/3的患者髋关节功能可恢复至伤前水平[2]。目前,我国75~80岁老年人群中,男、女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45%、69%[3]。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大多为粉碎性骨折,同时受年龄、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患者骨折后的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从而影响其预后[4]。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术疗法主要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然而对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行内固定术时对内固定物的放置位置要求较高,术后常出现因把持内固定物的股骨头颈部骨质不够坚硬,而造成内固定术失败的情况。而人工髋关节置换可获得即刻稳定,允许患者早期下地,避免了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5,6]。2013年2月~2015年12月,我们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2例,男50例、女42例,年龄65~78(70.6±3.2)岁。骨折Evans分型Ⅲ型30例、Ⅳ型36例、Ⅴ型26例。均经髋关节正侧位片、CT检查确诊股骨粗隆间骨折。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纳入标准:年龄≥65岁;经双极X线骨密度检测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因创伤所致骨折;新鲜骨折。排除标准:因精神疾病、骨肿瘤或骨髓炎等所致的病理性骨折;因髋关节功能障碍等而致行走功能障碍、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下肢多段骨折等影响康复锻炼者。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硬膜外或全身麻醉后,标准侧卧位,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颈后进行截骨取出股骨头。患髋屈曲、内收、内旋、屈膝90°,参照股骨远端髁平面确定15°~20°前倾角,扩髓至合适大小,确保股骨柄置入后在髓腔内的位置良好和骨质的紧密压配。安装股骨柄试模,选择合适大小的双动股骨头试模,复位后测试关节的活动度、稳定性及下肢长度,再安装假体,必要时用钢丝或钛缆固定大小粗隆骨折块,冲洗关节腔再复位,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行闭合牵引复位,于C臂X线机下透视复位满意后再将其患肢内收,于大粗隆上方作纵形切口,在大粗隆顶点,紧贴其内侧中、前1/3交界处插入导针。C臂X线机确认导针位置,进行近段扩髓。然后再将主钉插入,安装瞄准臂壁和钻头套筒。按照前倾角15°将导针置入至股骨颈中轴线,C臂X线机透视下确认位置合适后,沿导针方向于股骨外侧钻孔开口,并打入螺旋刀片。最后安装远端螺钉和尾帽,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Harri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为差[7,8],以优+良评价优良率。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骨密度值。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优17例、良14例、中8例、差7例、优良率为67.39%,观察组分别为25、18、2、1例及93.48%,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4例、压疮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26%;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分别为(0.68±0.14)、(0.81±0.15)g/cm2,观察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分别为(0.70±0.13)、(0.88±0.16)g/cm2。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值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因受机体衰老、营养及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多出现新骨形成不足,从而致新旧骨更替失衡,最终致骨量丢失,骨密度值降低,从而易于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9~12]。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随之增加,使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粗隆间骨折发病率明显增加。目前对伴骨质疏松症的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前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加之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常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可加重病情,因此一般不适用保守治疗。动力髋螺钉(DHS)设计要求股骨粗隆外侧结构必须完整、内侧压力侧可支撑。因此不稳定骨折尤其是大粗隆外侧皮质粉碎时,DHS容易进入骨折线;螺钉偏高或颈干角太大时,容易出现螺钉切出。若股骨粗隆内后侧壁骨质缺失,股骨距破坏,应力则集中于钉板结合处,可诱发内固定物疲劳性断裂。
关节置换法通过人工假体直接置换损伤的骨头,置换后假体稳定性较好,治疗后相比内固定法出现的钢板和螺钉松动现象较少,有利于患者在较短时间内下地行走。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时使用骨水泥或进行生物型长柄的填充,可取得较强的固定强度,有利于缩短患者下地时间[13~15]。但由于骨水泥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一定心脑血管毒性,在注入骨水泥时可致患者血压波动,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因此我们选择生物型长柄假体,以获得良好的初始稳定性。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有助于促进其术后活动,加速其康复;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明显,表明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
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损伤后恢复缓慢,大多需要较长的卧床恢复时间。关节置换法有效避免了内固定法后骨折恢复所需要的较长卧床恢复时间,降低了骨量减少速度,也大大降低了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所导致的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老年患者大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是由于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质疏松通常是骨小梁的疏松,骨密度下降造成股骨粗隆的力学性能逐渐变弱;随着病情的延续,皮质骨和松皮骨及骨量病变增加,从而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半髋置换术治疗可避免内固定术后长时间卧床,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降低骨量下降速度,并可在患者术后恢复阶段增强其骨密度[16,17]。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可替换受损骨块,改变患者股骨结构,有利于增强患者的骨密度[18]。本研究发现,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提示关节置换法有利于老年患者骨密度的增强,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优于内PFNA固定法。
综上所述,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较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同时还可增强患者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世龙,刘波,陈文忠,等.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6805-6806.
[2]Chu X,Liu F,Huang J,et al. Good short term outcome of arthroplasty with wagner SL implants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osteoporotic fractures[J]. J Arthroplasty, 2014,29(3):605-608.
[3] 王宝鹏,李光磊,常西海,等.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17):62-63.
[4] 刘德忠,姜红江,黄相杰,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长期随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6):1676-1678.
[5] Pui CM,Bostrom MP,Westrich GH,et al,Increased eomplica-tion rate following conver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fter cepha-lomedullary fixation for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a multi-center study[J]. J Arthroplasty, 2013,28(8 Suppl):45-47.
[6] Chen DW,Lin CL,Hu CC,et a1.Biomechanical consideration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llowing failed fixation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 Med Eng Phys, 2013,35(5):569-575.
[7] 肖镭,王肖虎.Gamma钉、PFNA和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3347-3348.
[8] 刘成,付纳新,李坚,等.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4):490-492.
[9] 陈建军,叶湛,杜一鑫,等.仙灵骨葆治疗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5562-5563.
[10] 宁安,郭宏刚.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3):1570-1572.
[11] 王晓冬,高文山,王建忠,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04-4605.
[12] 吴迪,张诗林,蔡楠,等.DHS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912-6913.
[13] 罗丽娟,陈丽娟,杨利丽,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88-90.
[14] 孙道喜,周临东,王庚启,等.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2014,54(9):92-93.
[15] 平少华,张岩,梁春雨,等.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6):621-622.
[16] 屈波,康夏,伍红桦,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军事医学,2013,37(11):861-863.
[17] 徐玮,孔荣,方诗元,等.双动头置换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8):687-691.
[18] 郭永智,桑庆华,于晨,等.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6):537-540.
贵州省安顺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市科合2015-23号)。
10.3969/j.issn.1002-266X.2017.30.023
R683.3
B
1002-266X(2017)30-0073-03
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