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中国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分别是指鲁、川、粤、苏、浙、湘、闽、徽等菜系。下面对各个菜系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鲁菜 即山东风味菜,由济南、胶东、孔府菜点三部分组成。早在南北朝时,高阳太守贾思勰在其著作《齐民要术》中就有了记载。到了宋代,宋都汴梁所称“北食”即是鲁菜的别名。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体,对京、津及东北各地影响较大。现今鲁菜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
川菜 即四川菜,是包括成都、重庆和乐山、自贡等地方菜的总称。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晋文学家左思所著《蜀都赋》中便有“金垒中坐,肴隔四陈、觞以清酊,鲜以紫鳞”的描述。唐宋时期,川菜更是脍炙人口。诗人陆游曾有“玉食峨眉木耳,金齑丙穴鱼”的诗句赞美川菜。元、明、清建都北京后,随着入川官吏增多,大批北京厨师前往成都落户,经营饮食业,使川菜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地方菜系。川菜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
粤菜 即广东菜,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特色菜点发展而成。粤菜源远流长,起源于汉。汉代以降,广州成为中西海路的交通枢纽。唐代外商大多聚集在羊城,广州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南宋以后,粤菜的技艺和特点日趋成熟。明清两代,是粤菜、粤点、粤式饮食真正的成熟和发展时期。粤菜虽然起步较晚,但它影响极大,不仅香港、澳门,而且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粤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长,形成多种烹饪形式,是具有自己独特风味的菜系。
苏菜 即江苏采,起始于南北朝。唐宋时期,经济发展较快,推动饮食业的繁荣,苏菜成为“南食”两大台柱之一。宋代以来,苏菜的口味有较大的变化,原来南人菜咸而北方菜甜,江南进贡到长安、洛阳的鱼蟹要加糖加蜜。宋室南渡杭城,中原中大批士大夫南下,带来了中原风味,苏、锡今日之所以嗜甜,原因在于此。此外,唐宋时期,特别是金元以来,伊斯兰教徒到江苏者日多,苏菜系又受清真菜的影响。明清以来,苏菜糅合许多地方风味,烹饪更为丰富多彩。
浙菜 即浙江菜。它的风味包括杭州、宁波和绍兴三个地方的菜点特色。浙菜在汉唐时期就已成熟定型,经过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浙菜的基本风格已经形成。在“南食”中,浙菜占有主要地位。历史的变迁和地缘的优势,使浙菜的南北烹饪技艺得到了广泛交流,饮食业兴旺繁荣,烹饪技术不断提高,名菜名馔应运而生。浙菜以烹调技法丰富多彩闻名于国内外,其中以炒、炸、烩、溜、蒸、烧等6类最为擅长。
湘菜 又叫湖南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秦汉两代,湖南的饮食文化逐步形成了一个从用料、烹调方法到风味风格都比较完整的体系,使用原料丰盛,烹调方法多样,风味独特鲜美,所以自唐、宋以来,尤其在明、清之际湖南饮食文化的发展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全国八大菜系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谱系。
闽菜 是以福州、闽南、闽西三地区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的菜系。两晋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以后,大批中原士族进入福建,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科技文化,与闽地古越文化融合、交流。晚唐五代,“闽国”建立,福建的饮食文化得到进一步开发、繁荣。闽菜具有清鲜爽淡的特色,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山乡色彩,尤以烹制海鲜见长,具有鲜、香、烂、淡并稍带甜、酸、辣的独特风味。
徽菜 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府(今安徽省黄山市、婺源县和绩溪县一带),是徽州传统的民间菜肴。清乾隆55年(1790年),徽班首次进京,徽菜随之北上,开始登足京都,所设的徽菜馆始称为“徽馆”,后来成为徽州人旅外菜馆业的统称。徽菜兼收并蓄,就地取材,选料严谨,巧妙用火,功夫独特,擅长烧炖,浓淡适宜,讲究食补,以食补身,注重文化底蕴,成为雅俗共赏、南北兼宜、自成一体的著名菜系。
责任编辑 陆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