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动机
——浙江大学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探索

2017-09-03 10:34刘娟黄玉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
杭州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浙大浙江大学产学研

□ 文 / 刘娟 黄玉 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

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动机
——浙江大学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探索

□ 文 / 刘娟 黄玉 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

浙江大学是建设科创大走廊的重要依托之一,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浙江大学既要重视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争创世界一流,更要重视科技成果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支持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要积极参与科创大走廊建设,发挥引擎作用。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建设正处于“创新3.0”时代,其主要内涵为网络化的生态创新,政府、大学、产业、用户“四螺旋”驱动的自组织创新网络正在加快构建,网络化的创新集聚区和创新型大学成为血脉相连、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如斯坦福大学与硅谷,麻省理工学院与美国128公路、剑桥大学与剑桥科技园等,都是一流大学与著名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协调发展的典范。

2016年8月,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教授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动员大会上发言表示:浙江大学与城西科创大走廊必定能在历史性交汇中绽放异彩。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浙江大学始终坚持以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为目标愿景,秉承国家“双一流”计划的创新要求,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浙大还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源、人才泵和思想库,汇聚创新师资、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传承创新文化、推进创新转化,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打造一个“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的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

构筑“泛浙大”科技创新创业体系

浙江大学搭建高端产学研创新服务区域平台,构建辐射全国的精细化技术转移网络,优化科技中介服务模式。

浙江大学围绕协同创新,按照“国际前沿、国家急需、区域升级”要求,坚持“明目扩胸”,围绕“大科学”,立足“大工程”,开拓大渠道、促进大合作、实现大发展;贯彻“协同创新、内涵发展、质量优先”的要求,确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高水平、强辐射,顶天立地、天地互动”的科技服务理念,实现从总量到人均的转变、从同质化到特色化的转变、从单一学科到学科交叉的转变、从数字提升到形象塑造的转变。

长期以来,浙江大学着力构筑“泛浙大”科技创新创业体系,进一步建立开放、联动、国际化、产业化的协同机制,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互融的系统解决方案。在产学研创新服务区域平台方面,秉承“长三角战略必争、珠三角战略合作、京三角战略拓展、中西部战略互动、金三角战略布点”的布局理念,不断夯实与浙江省、江苏省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有效构建宁波、苏州、昆山、常州等区域创新平台,继续完善与广东省、山东省等区域的产学研合作渠道,持续推进天津滨海区的产学研载体的建设,大力拓展与中西部地区的产学研合作渠道,努力促进与西安、鄂尔多斯、包头等能源金三角地区的交流合作。

浙大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区域资源,与各地政府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成了9家产学研创新服务区域平台,建设资金总额近20亿元,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校地合作,打造高端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千人计划5名,国内外院士3名,诺贝尔奖得主1名,成立研发中心104家,孵化企业65家,申请科技项目37项,获省市人才奖45项,申请专利703项。产学研创新服务区域平台不断整合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引进吸收,力争在相应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生根,从而打造国际合作典范,持续放大创新驱动效应。如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以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工作室的起点,不断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创新平台及所在地的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康力电梯有限公司-谭建荣院士工作站为切入点,扎根企业,协同创新,构建了完整的电扶梯数字化设计制造平台,提高了康力电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尤其是在高速电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发了国产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m/s高速电梯和10m/s高速电梯,并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为康力电梯有限公司输送和培养了120多名电扶梯数字化设计高端人才。

构建辐射全国的技术转移网络,搭建科技中介服务金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06年,作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火炬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先进服务机构之一,浙江省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中心围绕“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和核心任务,形成了一体(紫金港校区)两翼(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和海宁国际校区),六条主线扇形辐射,囊括华东、东北、珠三角洲、西南、西北等全国重点区域的战略布局。围绕合作主线,实行团队负责制,优化布局,不断完善技术转移网络化体系,现区域技术转移分支机构达到95家;专业服务,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已组建14支专业化团队;开放融合,国际化技术转移合作初现端倪:深入参与共建中国-葡萄牙先进材料联合创新中心,以海宁国际校区建设为契机,组建浙江大学嘉兴(海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与普渡大学、多伦多大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等海外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托管浙江长三角与欧洲波罗的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被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开创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国家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创新联动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创新支撑则为校企合作的重中之重。

浙江大学着力打造大企业合作工程,致力于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省内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战略新兴企业多形式、全方位合作:

加强共建校企研发中心,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通过校企研发机构联合攻关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培养一流的创新领军人才和研究开发骨干,形成梯队合作的强大创新团队,引领产业技术创新与进步。

共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联合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股份制、理事制、会员制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创新链上下游的对接和整合。

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基金。鼓励科研人员更多地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由科研人员自由申请的校企战略合作基金,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持续服务大企业。校企战略合作基金也可由政府相关部门设立,企业与学校共同申请。

主动设计重大项目。整合校内外技术资源,努力对接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主动设计重大项目。重点围绕国家及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相对集中各级政府的专项资金,在国家七大及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合作攻关研究,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以创业孵化平台激发师生创业热情

浙大贯彻科教结合,通过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呼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鼓励师生协同创业,不断优化科教协同育才新模式。在双创的新时代背景下,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围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这三大中心任务,不断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平台,加快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立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为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提供支撑服务;建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建立国家级众创空间浙江大学e-WORKS创业实验室等措施切实为校内外师生创新创业做好各项优质服务。

2006年浙大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2年3月,在全国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复核和考评工作中,被评为全国优秀(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总分排名全国第三,取得历史性突破。2016年在创新创业方面,新创办孵化企业8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42家,培育毕业企业25家;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杭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浙大科技园与“浙大科技园-溢思得瑞国际创业苗圃”合作引进海归创业企业并落地2家,32位创新人才纳入高新区“5050人才计划”,有16家企业获得西湖区第五批“325”人才计划资助;共引进国家级千人计划4个,省级千人计划3个。

打造全球化一流产学研创新生态体系

当前世界已进入全面创新时代,生态化的创新竞争格局已成雏形:创新全球化加速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转型,创新协同化催生科技集成的全链条创新格局,创新网络化塑造资源汇聚的开放式创新体系。而“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所确立的未来创新发展新蓝图,使得中国正在改变世界创新版图,中国首次进入了全球创新指数前25强,创新质量跻身世界前20强,跃居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专利申请规模世界第一,且已涌现出一批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科研成果和基础设施。这一切变化都在要求国内高校需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

浙江大学紧扣时代发展,蹄疾步稳,贯彻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进一步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创业环境的变化,成立了浙江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委员会,为学校的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出台了《浙江大学关于全面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浙江大学关于实施创新驱动促进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浙江大学科技队伍体系建设方案》及《浙江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暂行)》等系列文件,统筹协调我校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及配套政策条件,整合了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等科技资源,进一步完善我校“原始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一体化、全链条的成果转化体系。重点举措如下:

汇聚跨学科创新资源,推进“16+X”创新联盟建设,如网络链接4个学部、8个学院、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重点实验室、3个独立研究机构和若干重点企业,以多学科汇聚优势,打造“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联盟,提升技术支撑,实现智能制造。

汇聚高端国际教育资源,打造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办学基地。依托浙大与UIUC、爱丁堡大学等共建的国际联合学院,创新推进国际校区建设,探索国际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2016年浙江大学密集推进与多所国际一流大学的联合办学进程,先是与英国爱丁堡大学正式启动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建设,随后又举办了“浙大—UIUC(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活动周”。浙大国际联合学院落户海宁,将构建以浙大为核心、合作学校共同参与的国际产学研合作体系,跟踪分析欧美国家高新技术资讯,评估、引进尖端技术项目或团队,打造跨地区、跨国界的技术引进与转化平台,并与多个国际合作伙伴共建若干个联合学院及交叉研究和成果转移中心。

汇聚国内外高端教育资源,打造一流的工程教育品牌。建设浙江工程师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号召,全面部署建设科技强省和“两美浙江”,推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造就更多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战略和布局。工程师学院的建立,不仅为浙江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智力保障,更是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科技领军人才、综合类工程师、专业型工程师和一线的应用性工程科技人才匮乏的难题提出的创新性举措。工程师学院定位为高水平专业型学院,主要开展研究生层次的工程师培养和企业工程师培训,坚持“政府主导、校企协同、复合交叉、国际合作”,依托浙大多学科特色、雄厚的工科实力、深厚的政产学研合作基础、广泛的国际合作优势,努力成为支撑国家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和工程领域的产学研创新平台。2016年9月,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高科国立高等电信学院、巴黎高科国立高等科技学院3所法国最著名的工程类院校签约,共同开展创新创业管理双硕士培养项目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科技人才和国际精英工程师。

汇聚全球资源,打造区域创新生态体系。浙江大学以市场化机制进一步强化“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职能,并与“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合署办公,着力推进浙江大学紫金众创小镇建设。紫金众创小镇作为浙江省全力打造的国内乃至世界的创新创业高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起点和浙大科技城的双创高地,力争实现累计创办企业1500家以上、师生联合创业项目300个以上、转化国内外各类技术成果逾5000项,累计引进海外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0个以上,累计建立企业化运作的校企联合研发机构300家以上,累计以技术创新推动100家企业“小升规”,进一步谋划培育20家左右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成为新型产学研合作载体,内含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众创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训练营三大高端平台。

构建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全面支持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开放浙江大学已有的科研设备资源,进一步释放省内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力量,在存量基础上,紧密结合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投入专项资金着力构建面向应用技术开发的创新设计、信息经济、智能装备三大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与知识产权交易为核心的众创服务平台形成战略支撑,提高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依托新型产学研合作载体,以知识产权交易为核心,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众创服务平台。汇集全球创新资源,为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以及创业团队、初创企业提供最佳服务平台。提供全程孵化、转化、产业化服务,包括商业化资源整合、创业辅导、资本对接,以及一般的工商注册、人力资源、财务税务等企业服务。“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浙江省科技厅、浙江大学牵头并联合11家股东单位发起组成。该中心将通过合理分工和协调运作,重点突破知识产权市场信息不对称、要素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瓶颈问题,实现知识产权资产的可视化、可量化,促进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资本化、产业化、证券化和国际化,提升知识产权资产的交易性、增值性。

创业训练营在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浙大国际化创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打造成为培育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实践创业梦想的创业梦工场,从创业教育、创业组织、创业活动,到孵化器、加速器等配套创业服务,形成从课堂到实践的创业生态网络。该营将与帝国理工、哈佛、斯坦福、牛津、剑桥、麻省理工等大学合作,整合全球创业教育资源,创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全球视野的创业教育项目。

猜你喜欢
浙大浙江大学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有趣!浙大的实践课让网友羡慕不已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