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串联杭城科创力量,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2017-09-03 10:34本刊编辑部综合报道
杭州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城西科创走廊

□ 文/ 本刊编辑部综合报道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串联杭城科创力量,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 文/ 本刊编辑部综合报道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第一次见诸报道是在2015年11月12日。浙江“十三五”规划座谈会提出,“十三五”发展重点要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抓好“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头一件便是,“抓紧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至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这个名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路媒体上,甚至连住宅推荐、招生入学、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评论文章中都不时提到这个杭州城西最重要的规划。

“这里是我梦想中创业的地方。”这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对着杭州城西的喊话。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大走廊?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将杭州城西创新生态资源串珠成链的康庄大道”。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什么?

浙江发展科技创新有良好的基础,全省信息经济的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3000亿元,信息经济上市企业60余家。从广义创新而言,浙江并不算弱,但浙江的创新更集中于商业创新,比较缺乏的是科技创新等核心领域。2016年以来,浙江明确提出将科技创新作为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为此,浙江省举全省之力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上提出,浙江将通过五年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信息经济为先导、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的“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其中,城西科创大走廊是重中之重。

2016年8月,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科创大走廊是杭州城西东西向联结主要科创节点的科技创新带、快速交通带、科创产业带、品质生活带和绿色生态带,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经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西至浙江农林大学,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5年(2016~2020年),展望至2030年。

空间形态:科创大走廊,顾名思义,首先它是一种走廊式布局,即沿主要交通走廊有机布局,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空间范围以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物理空间为主体,以文一西路、市域铁路杭临线为交通主轴线,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

业态:科创大走廊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特色的有机复合体,将高校研发、科创平台、创新孵化、科技金融、高端制造、宜居生态等有机复合,将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生态各类创新要素合理组织,形成聚合效应。

功能:科创大走廊是推动浙江创新发展的大平台,在集聚省内外、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的同时,承担带动浙江转型发展的功能,是具有强辐射、强带动能力的发展引擎,它不仅是杭州的科创大走廊,也是浙江的科创大走廊,同时也要成为中国的科创大走廊。

“大走廊”将孕育杭州两创新契机

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创新升至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明确“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国家对创新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要素已超越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大力提升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全球价值链条中提升位势的必由之路。

创新要素集聚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创业的关键是要大力聚集人才、技术、资本、项目等资源,创新英才汇聚、创新要素汇集的程度已成为决定区域发展层次的决定因素。因此,亟需加快在科创大走廊发展中引进和培育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世界一流大学、研究、设计、检测等高端创新人才及创新主体资源;亟需打开资本对接创新创业通道,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整合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打造高端资本集聚转化平台。

创新生态系统培育更趋重要。创新创业平台亟需与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创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政府服务,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创新适合于科技资源配置和流动的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创新链条内部的承接性、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的衔接性,改变过多依赖政府构建的创新创业“人工生态”,努力形成依托市场自发形成的创新创业“自然生态”。

浙江省打造创新战略平台最有条件的区域是杭州,作为全省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积极谋划布局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将有效串联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两大创新基地,特色小镇、科技园等新型创业孵化机构,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省委党校等高校院所,以及海康威视、华立仪表等大批科技型企业,推动全省创新资源高度集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形成一条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带。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将对浙江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格局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我省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深度调整。传统产业高端化是出路,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原来支撑块状经济发展的要素已优势不再,要走向中高端,必须全面重组生产要素。新的要素的组合要有新的思路、新的平台。

新兴产业的培育需要战略平台。杭州一直不遗余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灵魂是技术创新。在杭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亟待突破。

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全面创新,全面创新需要新的载体。以此观之,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不仅是该干的事,而且是迫在眉睫的事。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发展基础

依托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已逐渐显现出产城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活跃的科技新城雏形。由于城西科创大走廊不是行政范围,缺乏相应的统计口径,因其物理空间以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为主体,故数据分析以集聚区数据为主。

生产力水平居全省前列。作为科创大走廊空间主体的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9亿元,占杭州市生产总值总量的5.7%,增速是全市2倍,经济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各产业集聚区之首,集聚区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1%。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连续四年综合考评优秀,产业增加值、企业利税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均列全省第一,尤其在“产业优化”、“发展效率”两类指标中表现优异。特色小镇潜力较大。梦想小镇已累计引进创业项目500多个,创客4000多名,各类基金及投资机构70余家,管理资本逾300亿元。紫金众创小镇紧邻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湖科技园已入驻企业近600家,企业年营业收入超60亿元。

科研实力全国领先。区域科研经费和人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截至2015年,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科研经费支出列全省集聚区第1位,累计培育和引进“国千”专家102名、“省千”专家142名、两院院士25名,集聚科技活动人数近7000人。区域科研机构显著集聚。区域内已拥有国家第三批海外人才创业基地和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集聚浙江大学研究院、香港大学浙江科技研究院、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杭州分所、中国地质大学浙江研究院、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国电机械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大院名所。浙江大学等院校科研实力强劲。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前列,部分学科已经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工程等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长江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9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学者76人。同时,区域内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其他高校,在碳汇、智能制造、信息、生物等专业领域具有显著的人才科研优势,对科创大走廊发展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作用。

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优良。科创大走廊位于杭州两条城市生态带之间,地势由西南西北向东逐渐倾斜,湿地与青山同存。同时,区域内有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约12.39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青山湖片区,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总体生态环境优美。区域水网密布,拥有西溪湿地、五常湿地、和睦水乡湿地以及南湖、青山湖等山水景观资源。其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科创大走廊东南部,是国内首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内纵横交汇的河港、池塘、湖漾和沼泽构成了西溪“一曲溪流一曲烟”的独特湿地景致,具有“杭州之肾”的美誉。

创新创业生态软环境良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本建立。区域内建有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也在加快建设。其中,海创园于2010年7月挂牌,采用“属地政府建园区、企业投资办平台、条块政策作支撑”的模式,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前提,依托浙江活跃的民营经济,集中全省资源推动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梦想小镇通过构筑最富激情的创业生态系统,以低门槛的优惠条件吸纳众多大学生创业群体,成为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起步的摇篮。云制造小镇整合了46家智能制造领域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发资源,促进它们共建专业检测中心、实验室、服务平台,实现优质研发资源的共享共用、优势互补,助推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

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更加完善。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市、区出台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政策。《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对在校大学生、城乡劳动者创办个体工商户有相应的补助政策,省财政积极筹措资金,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设立创投引导基金、支持集聚区建设、人才引进”五个方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杭州市出台《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偏才专才认定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完善扶持政策、优化生活保障,不断完善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打通了科技与产业结合的通道,努力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系统。

尽管科创大走廊区域在全省已处于领先水平,但受开发年限、产业类别、区位环境等因素影响,区域工业总产值及服务业营业收入、创业投资等方面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地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还不尽完善,缺乏医疗、文体等大型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区域交通规划布局明显滞后,公共交通服务能力薄弱,与主城区快速联系通道不畅,与门户枢纽联系效率不高,缺少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区域通勤效率低下。区域管理体制亟需理顺,科创大走廊涉及西湖区、余杭区和临安市及相关高校,管理主体较多,较难形成统筹规划、统筹开发、统筹管理的合力。

你追我赶的国内外“创新走廊”竞争

在美国,有一条世界知名的“创新公路”,可以说是各科创走廊的“老前辈”了——美国波士顿128号公路。128公路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的一条半环形公路,修建于1951年,距波士顿市区约16公里。公路两侧的高科技产业密集区(包括米德尔塞克斯、萨福克、诺福克和埃塞克斯四县),被称为“美国的高技术高速公路”,聚集了数以千计的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呈线状分布,并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大学相连。128公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得益于美国军事科技领域的需要。整个20世纪60年代,128公路地区的创新活动极其活跃,发明层出不穷,晶体管、半导体芯片、电子计算机等领域新的公司不断涌现。麻省理工学院作为国防和航天研究合作的主要承担者和受益者,成为波士顿地区经济转型的先锋。从麻省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实验室孵化出来的大批高技术公司在这里落户,形成了巨大的高技术综合体。到了1970年,波士顿128公路地区已经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电子产品创新中心。当地一些公司专门研制需要不断创新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产品,如雷达发射管、远程通信光缆、工业控制及导弹控制设施、导航系统等,经济效益明显。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文化保守、体制僵化、未能遵循市场规律发展,128公路地区发展速度放缓,随着小型个人电脑的出现,128公路开始落后于硅谷。但128公路地区并未就此一蹶不振,而是凭借人才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近年来又重新焕发了活力。自128公路地区的大型高技术企业开始重整以来,许多被精简和遣散的人士转而自行创业,原有文化传统和社会机制也因受到冲击而演化。涵盖生化、通讯、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技术公司总部纷纷落户于此,一些外地高科技企业也在128公路沿线设立了分部、研究中心或销售基地,例如微软公司在此设有研究基地和办事机构。

在上海,更是早就有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优秀科创大走廊模板——松江G60科创走廊。作为上海的制造业大区,松江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近几年来工业总产值稳定在3700亿元以上。而G60沿线产业园区贡献了全区90%以上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集中了全区60%的规模以上企业,集聚了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15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以及100多个市区两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016年5月,松江区委、区政府提出以G60松江段为中轴,发展沪杭沿线产业带,建设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规划区域总面积约283平方公里的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将依托G60、G15、G1501和S32四条高速构成的高速公路网,构建以松江新城为核心的“一廊九区”空间布局,以及“科创承载、总部研发、高端制造、服务集成、商业商务及现代物流相辅相成”的产业功能布局。为配合“一廊九区”建设,松江区出台了60条产业政策,每年拿出20亿元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鼓励科技创新创业、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发展,鼓励和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和重大功能性项目落户松江,吸引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在土地方面,松江区明确今后将有限的土地资源用于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关键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上;人才方面,设立2亿元的区人才发展资金,用于“引智”,以及优秀人才的安居、就学等。根据发展规划,松江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框架体系,其中包括:在5年内新增国家级、市级众创空间和专业孵化器50家;力争新增100家上市(挂牌)企业,新增500家上市(挂牌)培育企业;培育50家左右在特定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企业;新增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0项;全社会研发费用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4%;新增1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吸引2000名各类优秀人才落户,形成领军人才雁阵团队,人力资本投资占全区GDP比例达15%等。

2017年2月,合肥市也宣布积极谋划打造全国一流、全球知名的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中的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设计了“一廊双合”的空间结构,“一廊”为Y形环湖廊道,“双合”为创新空间结构与生态空间结构深度融合。科创走廊长约200公里,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包含科学岛、四大开发区和巢湖市、肥东县、包河区、瑶海区等区域。创新空间结构为“一核三城十二镇”,“一核”为创新发展核,是科创走廊的战略引领;“三城”为新站科技城、半岛科学城和半汤科学城,是科创走廊的战略高地;“十二镇”为环湖十二镇,是科创走廊的战略支点。生态空间结构为“一环两源多极”,“一环”是环巢湖绿廊,“两源”是巢湖、大房郢-董铺水库两大生态水源,“多极”是滨湖湿地、大蜀山两大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南艳湖、翡翠湖、王咀湖、少荃湖等生态绿心。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旨在面向未来优先布局前沿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开放式创新平台和创业载体,吸引集聚一批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着力打造全球知名的创新共同体、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全省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2017年6月,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完善区域协调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穗莞深科技创新走廊。宝安位处连接深莞的关键地带,其境内的107国道更是连接北环、深南大道等多条主干道,横穿深圳西部中心,直通东莞,沿线分布上千家高新技术企业,堪称产业发展的黄金带。而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和107国道战略地位的逐步凸显,宝安早已着手规划107国道沿线产业的重新布局与转型升级。“打造穗莞深科技创新走廊”提出后,一种新的声音正在宝安渐渐集聚:广东省可以依托107国道和京港澳高速,纵向打造经“南山—前海—宝安”全域,并向北延伸至东莞(经长安镇、南城区、万江区)和广州(经黄埔和天河区),向南延伸至香港的科技创新走廊。

目标是立足城西,辐射长三角

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目标:建成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主攻未来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物联网、集成电路、数字安防、软件信息等先发优势明显且代表未来方向的产业,形成超千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同时将强攻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科技服务、新金融等比较优势明显的中高端产业。

在高铁、高速公路时代,人才、资金、技术等科创要素自由流动形成显著的同城效应。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如果能成为“火车头”,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全省、杭州湾、长三角地区,就要按照规律促进供给侧全要素的科学配置和自由流动,打破区域限制,共同构建科创大走廊,有力推进国家长三角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更好地服务全国经济发展。

这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在“互联网+”的时代,不创新会被竞争对手打败,被新行业取代,甚至可能被整个时代淘汰。企业如此,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亦然。无论中外,创新驱动掀起的发展浪潮,早已呈风起云涌、你追我赶之势。作为东南沿海经济重镇,浙江是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前哨。浙江应好好借鉴学习各地经验,杭州可以联手宁波、绍兴、嘉兴打造“杭州湾科技创新走廊”。如果重心仅仅放在“城西”,杭州很可能会被深圳甩得更远。而且深圳正花重资引进名牌大学深圳校区,未来杭州和深圳竞争更加激烈。

在2016年底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努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积极推进长三角协同创新网络建设,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加强张江、苏南、杭州、合芜蚌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互动。

对于上海来说,“G60科创走廊”的溢出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与此同时,杭州提出了“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嘉兴拥有嘉兴科技城、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产业科研资源,与沪杭的跨区域园区合作亮点频现。江浙地区向上海取经,上海也将一些有技术含量和产业前景、但因缺少土地空间而无法在沪发展的企业推荐给兄弟县市。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王涛曾在《浙江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出“打造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构想”。他提出:“长三角发展需要提升在全球城市群中的竞争力,亟需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落地。借G60科创走廊打造一个开放型、面向长三角的国家科创要素对接服务平台,打破松江、嘉兴、杭州等地的行政区划限制,使得人才、技术、资金、装置、机构、项目、政策等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产生“1+1>2”的效应。”沪嘉杭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有基础——上海正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浙江正打造世界级的科创高地;杭州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近日,嘉兴市来访杭州市科委洽谈“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论坛”的筹备细节,未来,杭州湾的科创前景必将大放光彩,值得拭目以待。

为推动创新资源在长三角进一步自由流动,杭嘉沪三市政府可探索发放统一的创新券,在“创新大走廊”内通用,不仅便于科技型企业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成果转化基地,实现科技资源高效配置,更便于未来科创人员在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创新型企业的认定标准等方面探索合作共享机制。

猜你喜欢
城西科创走廊
神奇的走廊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用“博悟”开启少先队特色活动之旅——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城西博悟院”活动实践与思考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豆苗成长记
在走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