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思路与对策

2017-09-03 10:34于新东
杭州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科创走廊

□文/于新东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思路与对策

□文/于新东

专家名片:于新东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员

随着创新发展成为第一发展理念,我们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创新是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谁赢得创新,谁就能赢得未来。全面推进创新驱动,一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又都是取决于科技创新的,科技创新是创新发展的第一支撑、第一动力。因而,浙江各地包括杭州,都极为重视从科技创新发力、发力于科技创新,从而推动创新发展,这不仅是现实需求所决定,而且是今后大势所昭示。为此,我们要在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程中,牢牢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落地到科创大走廊的开创性建设之中,从而为创新浙江、创新杭州奠定扎实基础、提供强有力支撑。

应该说,建设科创大走廊,从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方略来看,思路很精准、谋划很深远、理想很丰满。关键问题只剩下一个,那就是如何真正认识与把握科创大走廊建设的规律与方法,制定与实施切实可行且富有成效的思路与对策,使得实践能够来源于正确、行动于正确、收官于正确,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发展才能够真正转化为巨大现实生产力。

认清科创大走廊建设的本质所在

科创大走廊的规划建设,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是难以成功的。而要建立起科创大走廊的科学理论基础,就首先要弄明白科创大走廊的本质与目的是什么。只有清楚了科创大走廊建设的本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把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发展建立在科学合理而且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我认为,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科创大走廊就是科技创新的一个地域性的完整生态体系。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

科创大走廊是有空间地理含义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科创大走廊都是有一定的区域范围的。虽然不一定有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区域的划分,但一定是有一个科技创新相对集聚、相对活跃、相对知名的区域概念的。比如说,硅谷、128公路等等。这就意味着,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首先还是要有一个相对集中的空间区域的。

科创大走廊是构件要件完整齐备的。这一点指的是,科创大走廊不管其空间范围大小,但科技创新的“五脏六腑”都是必须完整齐备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基础性问题,科技创新的要件,或者通俗说,构成及支撑的要素有哪些?我认为,构成及支撑科技创新的要件有五个方面: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市场+制度+文化。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要着眼于构建完整的科技创新生态链。

科创大走廊是相对独立的。科创大走廊在空间地理上具有范围性,也就决定了在建设发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是指科创大走廊是自成体系的,是自我运行的,是自有贡献的。这种独立性又是相对的,科创大走廊不是封闭的,更不是与世隔绝的,科创大走廊在相对独立发展并自成体系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是和外界、和其他科创中心、和广大市场等保持密切联系、甚至是紧密合作的。这就意味着,科创大走廊既要自我建设、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又要广泛交流、多方合作、互促共赢。

不忘科创大走廊建设之初心

我们再来看看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实际上,科创大走廊尽管名称上叫作“走廊”,从类型实质上讲,还是科创集聚区的一种,只不过从空间地理上呈现出带状或者条状的特点,故而得名曰“科创大走廊”。既然仍是科创集聚区,那么,规划建设的主要目的,我认为主要有“高效配置创新要素、大幅激发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强劲驱动经济增长”四个。

一是高效配置创新要素。创新是建立在诸相关要素的高投入基础之上的,比如衡量科技研发投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是“R&D研发投入强度”,字面上就满满透着研发经费支出这一要素投入的激烈竞争。既然创新与要素投入具有极大的正相关性,那么,优化创新要素的排列组合、实现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将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基础。而科创大走廊正好是能够很好实现创新要素优化配置的空间载体,不仅高效配置创新要素,而且极大减少资源的重复投入、多头投入甚至无效投入,有利于提高要素资源的投入产出率。这就表明,科创大走廊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把稀缺的创新要素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优化组合起来。

二是大幅激发集聚效应。集聚产生规模效应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一部浙江经济的成功史,某种程度上就是集聚发展史,从“一村一品”到“一地一业”,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成为最为生动的写照。事实上,科技创新的集聚同样如此。反过来说,各自为战的科技创新,往往是低小散弱的。集聚抱团、强强联合的科技创新,才能占据高地并引领前沿。浙江经济成于集聚,浙江科技创新也将成于集聚。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战略性考虑,浙江才会不失时机地大兴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发展,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大幅度地激发出浙江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扩散效应与带动效应。

三是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如果说,集聚更多是侧重于促成科技创新的空间聚合,那么,协同更多地是强调科技创新的功能耦合。更进一步讲,集聚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初级阶段、是表象境界,协同就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内核境界。可以想象,如果只是有了科技创新的空间意义上的集聚或叠加,而在优势互补上、甚至是交流合作上,却还是停留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尴尬境地,集聚又有何用?只有在空间集聚基础上,实现开放式创新的生动活泼局面,科技创新才有可能真正进步。因而,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巨大优势。

四是强劲驱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说的都是发展经济的至关重要性。但我们也非常清楚,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是十分具有挑战和难度的,增长递减率就深刻揭示了这一规律,因而促进经济增长是需要不断形成并壮大新的增长点的。没有新的增长点形成,经济就会出现长期的停滞甚至衰退。那么,怎么培育新增长点呢?事实上,现代经济增长史充分表明,最为可靠、最可持续的新增长点就在科技创新之中。迄今为止的人类每一次全球性、排浪式消费热点,无不是归功于科技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催生全球消费浪潮,并最终造就经济的跨越式增长。由此可见,向科技创新要增长,成为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发展的一个终极使命。因而,科创大走廊的一个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科技创新的大发展、大进步促进经济的新增长、新跨越。

以“结构—功能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

由上所述,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最好的指导理论应当就是“结构—功能主义”。这一理论原本是社会学中的经典学说,但同样适用于指导科创大走廊的规划建设发展。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结构—功能主义”具有三大主旨。其一,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一样都具有结构。一个动物由细胞、组织和器官构成,与其类似,一个社会由群体、阶级和社会成员构成。其二,与生物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要想得以延续就必须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例如,一个社会必须要有能力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食物和自然资源,并且将它们分配给社会成员。其三,与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似,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也需要协调地发挥作用以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行。一方面,任何系统都会自然地趋向均衡或稳定的观点,另一方面,社会中的各部分对社会的稳定都发挥了一定的功能。因此,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社会是由在功能上满足整体需要从而维持社会稳定的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这些理论十分清晰地告诉我们,从本质上说,“结构—功能主义”着眼于分析社会生态体系,而科创大走廊就是一个科技创新的生态体系,因而“结构—功能主义”作为指导理论完全适用。从基本特征来说,“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研究分析相关系统的开放性、协调性、共赢性,而科创大走廊就是要实现区域内外科技创新的兼容性、协同性与持续性,也说明“结构—功能主义”作为指导理论完全适用。在具体运用“结构—功能主义”指导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是把科创大走廊当作一个具有生态体系意义上的结构有机体加以培育发展,同时着重关注科创大走廊功能的打造、耦合与提升。

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的对策建议

科创大走廊的本质说透了、目的厘清了、理论基础也构建了,接下来需要谋划好的就是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的对策举措。根据前面研究得出的“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市场+制度+文化”这一等式,要想规划建设发展好科创大走廊就得从这五个方面发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创大走廊建设最为重要的支撑要素。人才主要又涉及两大问题,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成果。形象地说,教育是源,成果是流,人才既是教育与成果所指向的对象主体,又是将教育与成果连为一体的纽带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人才辈出的根本与关键,因而是科技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所以,综观各国成功的科创中心都一定是以高校院所为中心的,而且往往是科创中心形成壮大的“辐射源”所在。因而,科创大走廊在规划建设中以大院名所及其相关人才的培育为前提与基础,才找准了建设的源头。

企业是人才具有用武之地的关口,是科技成果得以最终落地的传输带,是技术研发的最主要平台之一。因而,企业特别是科创型企业、独角兽公司是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中的一个个鲜活的细胞组织。科创大走廊在建设中下大气力做好相关企业的服务促进工作成为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的对策。

市场既是拉动科技创新的最为现实的动力源,又是检验科技创新被认可的试金石。一方面,市场需求决定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所以科技创新要从发明、专利、试产不断前进到产品乃至市场畅销品。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如果不能转化为市场商品,那就不算是成功。马克思非常形象地把产品为市场接受比喻为“惊险的一跳”。对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而言,市场方面的对策就是要时刻提醒人才和企业,高度关注市场需求,让科技创新时刻接上“市场地气”。

制度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所在。一个良好的制度生态,是能够让原本不那么活跃、不那么成功的科技创新变得活跃与卓有成效。因而,科创大走廊的规划建设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甚至要更加重视对软件特别是制度软件的建设。那么,这样的制度建设的对策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一条就是给创新、给创造进行制度的松绑,要以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有利于聪明才智迸发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文化是科技创新的氛围与精神所在,我们曾经反复强调,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这在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中不仅要强调而且要落地,不仅要营造这样的氛围,而且要营造全域崇尚创新的核心价值观,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精神信仰,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就真的可以说是建成为了“创新家园”。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科创走廊
神奇的走廊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走廊上的时光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走廊上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美国功能主义传播观的继承与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