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马静
中宁美味蒿子面
文 /马静
“长脖子雁,扯红线,一扯扯到中宁县,中宁的姑娘会擀面,擀的面薄扇扇,切的面细线线,下到锅里嘟噜噜转,舀到碗里一根线。”这首流传于宁夏中宁县地区的歌谣,所赞颂者,正是我的家乡宁夏的一种传统美食——中宁蒿子面。
来到宁夏一定要品尝蒿子面。蒿子,又叫蒿籽,是盛产于宁夏中卫、中宁等地区的一种野生植物。蒿子面所使用的面,就是将野生的蒿草籽研磨成粉后掺入白面,加入适量盐碱和水,反复揉搓而成。如此制成的蒿子面,面软而筋道。面和好后,以手工擀成一米左右极薄的面皮,按折扇式叠好,切成细面丝,放入开水锅里煮熟,捞出来后,再浇上熬好的羊肉臊子汤——一道中宁蒿子面就做得了!
蒿子面的做法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宁夏人对吃是出了名的挑剔,中宁蒿子面不仅白面、蒿面子以及盐碱、精盐和香油掺配的比例有秘方,而且制面时,和、揉、饧、擀、晾、叠、切、放等每道制作工序都有讲究,浇汤的臊子也要经过选、洗、切、淘、捞等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因此,要想做好一碗蒿子面,其实相当繁复。没有点“工匠精神”还真就做不成一碗蒿子面呢。
刚出锅的蒿子面热腾腾地端上来后,房间顿时香气四溢。喝口汤,能够品尝出蒿子独特的香味。再尝面,口感爽滑劲道,余味悠长。这样汤汤水水一大碗面吃下去之后,一定会大汗淋漓,让你品尝到何为西北特色。
可别小看这中宁蒿子面,它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还被列入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就曾在《隆平集·西夏传》中记载过蒿籽这种植物。相传明朝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在宁夏做官时,有些亲随与之迁徙至宁夏,定居在中宁恩和镇一代。其中有宫廷退役的御厨,正是他们将蒿子面的制作技术传给了当地人,渐渐蒿子面流传开来,至今犹在。掌握了蒿子面制作技术的当地人,并不将做法外传,而是以母传女、婆传媳的方式在家族中传递,这就更增添了中宁蒿子面的神秘感。
记得在我小时候,蒿子面可不是想吃就吃的。按照家乡人的说法,蒿子面有“寄托情思”“祈福安康”等寓意,所以只有在老人祝寿、新婚典礼、小孩过满月或家中来贵客时才能吃到。因此,小时候,能吃上一顿母亲亲手制做的蒿子面,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梦想。
行走千山万水,不忘家乡味道。如今,我虽然远离故乡,也吃过许许多多的各地面食,但让我最难忘的舌尖记忆却还是中宁的蒿子面!每次回到家乡,我都要放开肚皮,吃上一碗地道的蒿子面!那滋味那感觉,真像是浮舟寻到了岸,飘蓬找到了根,不仅味蕾愉悦,更使灵魂有了安托之所……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