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天红
滋味生活
那人那山那蕨粑
文 /周天红
大营山是蕨菜的天堂,坡上沟下,肆意地生长。双桥子是蕨粑的卖场,上街下街,总能在不经意间闻到风中蕨粑的味道。
蕨菜可是个好东西哟,绝对是原生态绿色食品。在那坡上坡下吃露水自然生长着,谁会去施化肥打农药呢?大营山那土质偏酸性,满山遍野岭上坎下都是蕨菜,到了采摘季节提着竹篮背着背筐上山只管采就是了。据说,大营山是村子里唯一住过兵的地方。那高高的山岭子上中间圆圆的一大块平地,现在还有一些老墙基老瓦片的痕迹,要不着为啥半锄头挖下去,就能碰着烂砖烂瓦?肯定是有人活动过的地方,而且不少呢,传说是几百号人。闹饥荒的时候,老百姓家没了粮食,大营里也没办法弄到吃的,那蕨菜可就起了大作用了。蕨菜可炒来吃、炖来吃、凉拌着吃,还可以兑着米做成蕨粑来吃。据说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大营山上的蕨菜硬是撑了老营子里的几百号人度过了一个春荒,那就真是大功劳一件了。
蕨粑可不是说吃就那么好吃的,弄不好,吃起来粗糙涩口塞喉咙,咽都咽不下,看你怎么吃。
双桥子的蕨粑,那可是好味道。蕨菜,不用说了,全是从大营山上采摘下来的。双桥子离大营山就半个小时的距离,顺沟顺水地走,抬头就看见了。蕨菜发芽露土的季节,大营山上可热闹了,全是采蕨菜的人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头晃动,比双桥子赶乡场还热闹。
双桥子是大山深处的一个老场镇子,方圆二三十里地界,就得这么一个乡场,当然热闹了。进山拉木料的,收山货谈生意的,走亲戚访朋友上门说亲提亲的,都聚集在一个老场子上,是大山里人群最容易集中的地方。乡场热闹,那里的蕨粑也卖的热闹。最多的时候,卖蕨粑的店子就有七八家。鲜嫩鲜嫩的蕨菜苔,拌着白花花的稻米磨成浓浓的浆子。一个大白皮口袋把浆子装着扎紧,漏去水分,形成粑粑料。等粑粑料晾干能揉捏成粑了,再一个一个搓成灯盏锅形状,中间放上馅料,捏成一个一个的粑粑,放到蒸笼里蒸上大半个小时,揭开蒸笼盖子,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闻着就想吃上几个。
双桥子场镇子不大,就两条老街道,中间一座由两块大石板架成的老石桥连着,就得了“双桥子”这个名字。双桥子场镇热闹了多久,那老石桥就存在了多久。上百年来,大山里洪水年年涨过,那老石桥依然没被冲跨冲走。看起来简单的东西,却有着神一般的力量。就像那场上卖着的蕨粑,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讲究手艺了。
赵四娘做蕨粑,那可是双桥子名声响当当的。四娘粑粑店,蕨粑可是撑门面的货。赵四娘做蕨粑,那就讲究一个真。食材来源真,蕨菜老的不要,过期了蔫了烂了的不要,就要那刚从大营山上采下来嫩得出水的;稻米,霉了烂了变质了有耗子屎的,一概择出去簸出去,弄整得白花花的才下锅,全是大营山下水田里出产的优质香米。水质汤料真,无论是拌浆拌料的水,还是煮粑蒸粑的水,都是大营山下村子里那口老水井里挑来的。那老井水,冬暖夏凉,大冬天冒着热气,大夏天浇一瓢在身上不小心就得重感冒。水质清亮,回着甜味儿,做蕨粑肯定是好货。手艺活儿也是一个真呀。赵四娘那做粑粑的手艺,是人家祖上就传下来的。早年,双桥子场镇上那老地主家办大事请客,是少不了要邀请她祖上去露一手的。要没那一手粑粑上桌,大家总觉得一顿饭下来,喝好了吃饱了,可还是少了点什么。
赵四娘做蕨粑,那就讲究一个火候。蕨菜要长到火候,老了嫩了都不行。粑粑浆子要推磨到火候,粗了糙了不行,水多了汤稀了不行。粑粑揉捏要到火候,要能搓得成条成饼成球,那就行了。蒸粑粑更是讲究火候了,先旺火,后微火,蒸笼气上满后半个小时即可揭开盖子出锅。还有那些拌料汤料,更讲究一个火候了,味要不咸不淡,火要不温不火。尤其是那店子门前那一大锅大骨头清汤,一个赶乡场天都炖着呢,热气腾腾的。那大锅炖汤,那高高冒气儿的蒸笼,可是一个店子生意兴旺的无字招牌。
来了人,进了店,是休息停脚的还是约人会朋友的,赵四娘不管那些,上桌子就端上一大碗清汤,飘着香味儿呢,让你立马嘴馋咽口水。再说,赵四娘也不挤人不赶人,你喝汤就是,不吃粑粑不要钱的,汤嘛,随便喝。看了这热闹,进屋一张笑脸,怕是不吃几个蕨粑,心里都觉得过意不去。那就来几个蕨粑。蕨粑不大不小,就小娃握紧拳头那么大,只要来上三四个,做庄稼活儿的大汉子肚皮都能饱了,再来上一大碗骨头清汤,大半天的日子都好过了。南来的北往的,就冲着那蕨粑,进店,吃上几个,这个大山里的乡场,就算没白来了。
一碗清汤,一大盘蕨粑,这生活也算是有味道的。
那蕨粑的味道,可长着呢。据说那一年,有一个人饿晕在赵四娘的粑粑店门前。赵四娘一看不对头,赶紧拿了两个蕨粑端了一碗清汤扶着那人喝了。多年以后,那人在外面真是说发财就发财了,翻山越岭回到双桥子,专门带着婆娘娃儿大小的一家子人来感谢赵四娘,还给店子里送了面锦旗。赵四娘那店子的生意更红火,蕨粑就更有味道了。
人啊,有些事儿就得向善。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善举,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善良,只要用心用情做了,就有人会记得的,哪怕是一碗清汤和两个蕨粑。
乡村场镇上的蕨粑,一场味觉的最真实记忆,总在岁月长河里无法抹去。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