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凤侠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体育人文社会学
健身消费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的SWOT分析
纵凤侠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体育发展新常态下,将健身消费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是保障国民健康的基本国策。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制度的内部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综合多种影响因素提出了开拓型、争取型、抗争型以及保守型4种战略及具体措施,供相关部门借鉴参考。 关键词:健身消费;医疗保险;SWOT分析
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的颁布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指导意义。此后,各省区市都制定出台了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实施意见。2016年6月《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宏观的政策保障,同时再次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体育产业的积极性与热情。其中,全国多个地区先后试点将医保卡余额用于购买健身消费卡,由于医保卡与市民的生活日益密切,该举措将可能成为较为接地气的惠民体育政策。然而,对于这一举措,国家主管部门尚未明确表态,因为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基金尚处于“保基本”,还达不到“治未病”的层次。基于此,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将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这一事件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借鉴。
追溯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起源,最早源于2003年苏州市体育局和光大银行合作开发健身卡服务,当初该卡主要是以充值的方式方便健身者消费使用。经过3年的尝试运行后,2006年与医保部门合作,开通了“医保-阳光健身一卡通”并制定了详细的规定。使用该卡的前提是个人医保账户有余额,并且达到3000元以上者才可以将个人医保帐户的资金余额划转500元到健身卡,6000元以上划转1000元,最多划转2000元,划转出去的金额只能用于健身消费。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都将最新的申请办理条件和最新批准的医保定点健身场馆向全市进行公布,符合条件并有意愿的市民可以前去办理业务。该政策设立的基本理念是:防病先于治病,积极引导市民花钱买健康,将防病治病的关口前移。“医保-阳光健身一卡通”可以在医保定点健身场馆进行购买,且只能在健身消费时使用,健身以外的其他消费均不可以划卡结算。除此之外,持卡者还具有优先、优惠和优待等待遇。
目前,全国有江苏省的苏州、常州、张家港、徐州、南通、泰州、盐城、连云港、宿迁、南京等10个城市以及深圳、浙江的德清、云南、四川的成都、重庆等城市已先后试行这一政策,2015年安徽省、江西省将这一政策写进了省政府的文件。福建省的龙岩已确定选择几个地市进行试点。从2016年1月起,山东的威海、烟台、泰安、日照、潍坊等五市已经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配套管理办法。从已实施城市的情况看,将积累较多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转为健身消费,在引导市民提前储蓄健康观念转变的同时有效地推动了市民健身消费的热潮,参与健身的市民逐年增加,消费金额也随之递增,实现了医疗保险事业和全民健身事业二者的有效互动。
2.1 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优势分析(Strengths)
2.1.1 激活大量闲置资金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2015年底医保基金的结余累计为8114亿元。大量医保基金结余一方面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较多、缴纳率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医保资金的使用率还不够高,不生病或者少生病的人多,造成大量的资金沉淀。因此,医疗部门要转变思路不能将治病作为其唯一目的,预防保健,促进健康的理念也应结合时代发展被提上日程。
将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让市民在闲暇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使医保卡的功能从最初的求医问药前移到防病保健,拓宽了其使用功能,倡导市民树立“花钱买健康”的健身理念,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最终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近年来,许多省市开始效仿苏州模式先后出台医保健身卡,其前提也是在保证医疗保险基金总体安全,从预防疾病的角度让市民灵活使用医保卡内的余额。全国每年医保卡内余额都有大量结余,为了盘活“沉睡”万亿的医保基金,在提升体育产业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将医保卡内的余额用于购买健身消费将会是一个多赢之举。[1]该举措在提高国民体质的同时避免了大量国家资金的浪费,也促进了就业和消费,最终带动我国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
2.1.2 激发全民健身热潮
随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文件的相继颁布,全民健身再次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据统计,苏州市已有5.8万人持医保健身卡进行健身消费,南通市符合政策的有6.8万人。2014年年初,常州市正式实施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这一政策,符合条件的市民有近12万,且年龄主要集中35岁至45岁之间,该群体也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另据常州市调查统计显示:在医保卡健身消费人群中男女比例为7:3,其中41岁至50岁消费人群比重最高为41.2%,依次为40岁以下32.5%,51岁至60岁为18%,60岁以上为8.3%。[2]该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中青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效缓解健身群体“两头热中间冷”的现状,经常持医保卡健身消费的市民医疗支出也明显减少。近年来,我国30-50岁的中青年“过劳死”现象日益严峻,这一点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一般处于该年龄段的人群身体状况均比较健康,平时的医疗开支较少,因此其医保卡上将会积累较多余额。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宣传,他们在上班和节假日之余参与健身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在体验到健身带给他们益处的同时也会吸引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健身的队伍中来,感受健身给他们带来的诸多益处。
2.1.3 推动体医有效结合
实现“健康中国”,健康生活方式是首要的,要让科学健身在实际运用中落地。为此,我国一些专家指出运动在疾病防控尤其是对慢性病的防控有着积极作用,其中还特别强调运动一定要讲科学,否则会适得其反,有时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当今让大家动起来已经不再是最主要的问题,相反运动时带给他们的损伤成了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亟需提到“科学运动”的高度来对待。十三五的《全民健身计划》重点指出了全民健身需要“科技创新”的力量。北京现已有两家医院与国家体育总局展开密切合作,将运动健身纳入医生诊疗治病的过程中,得到患者和家人的高度认可,许多患者甚至产生了运动依赖症,取得了良好效果。一直以来,体育和医疗的关系比较疏远,一个是精英体育,追求金牌的突破,而另一个则是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二者长期以来欠缺的默契,让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缺乏健康合理的指导,最终导致了人们对运动健身的忽视,对医疗技术的信任与依赖。因此,在全国多个城市开通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消费的使用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二者需要有恰当的结合方式。每年的两会上,许多政协委员也都在积极呼吁这一政策,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体医结合”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2.2 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劣势分析(Weaknesses)
2.2.1 门槛过高
调查中发现,各地开通医保卡新功能的市民普遍反映,门槛制定过于偏高,政策覆盖面太小,受惠人数较少。全国已开通医保卡新功能的城市,诸如苏州市、常州市、南京市、浙江的德清市等均要求市民个人医保账户的余额3000元为基点,最多可转出2000元用于健身消费;南通市要求市民医保账户余额超过2000元才可以开通健身消费功能。可见,从实施情况看,“门槛”过高让实施效果不太理想,因医保卡结余额度标准制定的偏高,近90%的市民因享受不到该政策带来的实惠,而被拒之门外。因此,医保卡结余额度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在充分调研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来制定,不能一刀切。此外,除盐城外,江苏其它8座城市要求只能是市区市民才可以享受这一政策,其它区域账户余额再多,均不能享受该政策,这一点也限制了市民参与的积极性。
2.2.2 硬件设施匮乏
根据南京试点的经验分析,定点的医保健身场馆数量较少,规模也偏小,影响了市民健身积极性。扬州市有3家,常州市有4家,并且全是公办,价格偏高;泰州市有8家,但规模均较小,并且无一家拥有多功能的健身场馆。从实施该政策城市的调查发现,硬件设施匮乏主要表现为:第一,定点健身场馆少,覆盖面窄,很难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第二,场馆可选运动健身项目单一,锻炼方式较单一,市民的预期锻炼效果很难达到;第三,定点健身场馆费用较高,市民很难承受,最终导致健身场馆的利用率较低。准许市民持医保卡进行健身消费,从以往单一的看病功能延伸到今天的健康储蓄,防病于未然,该举措值得推广。但前提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健身场馆做保障,加之合理的价格,以及方便市民就近就地进行健身。否则,实施效果将会很不理想。
2.2.3 健身理念的滞后
当前,医保卡的主要用途还是以求医问药为主,即“有病治病”,而“无病防病”的功能体现不明显。使用医保卡健身,在美国有一个观念深入人心:每花1元钱用于健身,就可以减少医疗支出8元钱。这种理念值得我们借鉴。[3]在西方国家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将健身作为员工福利而自行采取的一种健康保险措施。然而在我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人仍宁愿花大钱吃药看病,也不舍得在健身方面投资一分钱。相比较吃药带来的副作用和痛苦,健身则是绿色的,愉快的。所以,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用医保卡余额进行健身消费都是比较受益的。尤其在快节奏的现代化大城市,“亚健康”人群已属于常态,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健康饥渴时代”。如果将医保卡里的余额进行健身消费,在扩大医保功能的同时其作用也将扩大,从“有病治病”转向“无病防病”。因此,积极引导市民转变健康理念,通过健身从源头上控制疾病发生的风险,在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同时又促进加快了体育设施建设的步伐。
2.2.4 健身指导专家的缺乏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当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的幸福观就会逐渐地去物质化,去货币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许多市民已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到健身的行列。然而多数市民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对于自己的体质、病史、所处地区气候等因素的具体情况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健身并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专业指导,使得市民健身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常常事倍功半,有时候不仅达不到健身目的反而会加重病情危及健康。因此,拥有专业的健身指导专家是市民健身的动力之一。定点健身场馆可以充分利用手机APP客户端和互联网等设备创建科学健身指导平台,获取健身市民的健康档案,健身指导专家可以结合每一位健身市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开具一份运动处方,并且采取及时跟踪。经过一段时间的健身指导后,再次对其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及时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调查中发现,拥有专业健身指导专家的体育场馆凤毛麟角。
2.3 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2.3.1 健康中国目标的提出
健康问题一直是影响民生与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维系和生活质量。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打造“健康中国”。这既是协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21世纪是“健康世纪”这一观点的切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老龄化、医疗成本线性上升等问题的凸显,居民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医学本源已回归到预防为主、保障健康。[4]因此,在健康中国口号的影响下,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都将大大提高。将健身消费纳入医保范围首先是以预防为主的主导理念发生了更新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制度的缺陷。为此,我们要树立健康需要付出的理念,通过参与健身让市民体验到健身带给他们的长远效益,并且引导他们提高健身意识,从而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体育因此可以全方位发力,因为体育是积极健康,主动健康,也是非医疗干预健康,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身手段。要让中国人体面地有尊严地活着,没有体育是不行的。
2.3.2 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人口进程的加速,慢性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疾病负担,而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则是主要因素。 一项基于9.6万名年满20周岁的人群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三的人存在心血管问题,仅有千分之二的人达到完全健康的标准。[5]其主要原因就是营养过剩,学业压力大,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简报显示,缺乏锻炼是继心血管病、脑中风、肿瘤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由此我们不难判断,从事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二者的关系是如此重要。另一项数据显示,如果每周完成锻炼任务,可以降低10%到15%的心血管病发病,可以避免6%的死亡,避免7%的Ⅱ型糖尿病死亡,避免10%乳腺癌、肠癌死亡。[6]将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为“医疗保险”给予了新的诠释,让更多的市民意识到“预防疾病”在整个人生中的重要性,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医疗保险所赋予的待遇,强身健体,防病于未然,而从事“体育锻炼”正是体育及卫生部门为慢性病防治开出的一剂良药,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量数据也表明,我国正处于一个慢性病数量呈井喷式发展的阶段,将卫生医疗与体育运动综合起来则是一种健康向上向好的生活方式。
2.3.3 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医保卡账户的余额除去看病就医,还可以用于健身,这就是体育和健康相结合的体现。进行体育锻炼,实际上是把预防疾病的关口向前移。南通市开通医保健身卡6年来,已有17家定点医保健身场馆,其中三分之一的场馆收入均来自刷医保卡健身消费;截至2015年4月苏州市共有47家定点医保健身场馆,几乎覆盖了整个苏州市区,刷医保卡健身消费的市民日益增加;常州市武进区唯一的一家定点医保健身单位——武进区健身广场,自医保卡开通新功能后每月刷医保卡进行健身消费的市民增加了近2000人次,医保卡消费额也随之猛增。常州市开通医保卡新功能半年市民使用医保卡进行健身消费金额就达到126万元。体育产业要大发展,体育消费就要有较大的提高。将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则会带动更多的市民到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他们穿戴的装备,使用的健身器材,甚至饮食都将会有所变化,将会进一步带动与健身相关的各种体育消费,使得健身机构、健身器材与装备等产业迎来突飞猛进的增长,将有力拉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2.4 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的威胁分析(Threats)
2.4.1 处于法律灰色地带
近年来,一些省市开始效仿苏州市模式开通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消费,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认为这是一项惠民体育政策。然而一部分持反对意见的专家学者则质疑: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消费,是否有法可依?是否有法律授权?据媒体报道称,“现行《社会保险法》规定,医保基金只能用于治疗和看病,用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来健身并不合法。”但有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专家指出,“从理论上讲,健身、体检也不能说和诊疗完全无关,如果预防性的费用不视为医疗保险的费用,但同样也不在除外之类。”[6]可见,将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消费仍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是否合法还难以下结论。因此,刷医保卡进行健身消费,细则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落实。
2.4.2 监管隐忧
我国自从推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以来,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使用和实际收效的矛盾。诸如:一方面,部分医保个人账户用于求医问药的额度较大,金额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个别药店办成了便利店,出现套现乱象,严重违背了医保个人账户保障市民健康的最初宗旨。医保卡开通新功能,首当其冲面临的也是监管问题。因此,为了防止医保卡用于健身时违规使用,各地在制度设计上应考虑周全,加大监管力度,严禁医保卡套现乱象。一旦发现有违规者,必须严加惩处。
2.4.3 惠及人数较少
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江苏省走在全国之列,也是实施试点最多的城市,然而产生的社会效益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表现为:门槛过高,能享受到这一政策的人群只是少数人,苏州市是最早推出该政策的城市,截至2015年底,开通医保阳光健身一卡通的市民不足2万人;常州市符合条件的有12万人,然而参与医保卡新功能的有2000余人;徐州市自2014年5月正式开通以来,不足1千人申请办理新业务。可见,符合这一政策的人数较少,而真正能够参与到刷医保卡用于健身消费的人数更少。
通过对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的系统分析,构建SWOT分析矩阵,对其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4类组合战略(见表1)。
表1 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的SWOT矩阵分析
从表1可以分析出:SO战略是结合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的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提出的开拓型战略,即充分利用自身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最大限度地将这一惠民体育政策全国推广;WO战略是一种争取型战略,通过争取外部的机会来弥补自身的不足;ST战略是一种抗争型战略,尽可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降低外部威胁对其的限制;WT战略是一种保守型战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回避自身的劣势和外部的威胁,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因此,综合表1分析认为:将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范畴整体上自身优势大于劣势,机会与威胁并存。因此,如果将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的话,在保持优势规避劣势的同时也要把握住机会,积极应对外界的威胁,合理有效地综合运用4种战略组合,将好事做好,使更多的市民受惠。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发展到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消费历经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多地逐渐开始效仿并试行,从实践层面而言已体现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尤其是在国务院46号文件、《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重磅文件的相继发布,全民健身被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该政策也将逐渐被人们接受并认可,绝非昙花一现。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引导市民提前储蓄健康,将防病治病的关口前移,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出台健身消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政策只是第一步,要想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一善政,政府的体育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因势利导,把群众的体育活动推动再推动,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健康理念引导、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积极性、定点场馆保障服务质量、因地制宜规定消费额度等方面还需进行不懈的努力,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体育”模式,在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体育发展新常态下,使体育更进一步融入到社会各领域的发展。
[1] 体育总局政府网站.将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医保卡增健身功能[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107/n2069698/6247248.html.
[2] 江苏多地尝试医保卡账户资金供健身消费.[EB/OL] http://www.changzhou.gov.cn/ns_news/2014-11-22/2355522.html.
[3] 郭兰,王鹏.将健身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的推广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5,31(3):94-98.
[4] 央广网.健康中国:转变健康管理模式,打造全程关护系统[EB/OL]http://health.cnr.cn/jkgdxw/20151228/t20151228_520950546.shtml.
[5][6] 体育总局政府网站,医生的处方是“运动”必须按时“吃药”[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107/n2069683/6348881.html.
[7] 中国青年报.体育和医疗非要靠医保“牵手”吗[N]http://zqb.cyol.com/html/2015-06/19/nw.d110000zgqnb_20150619_1-04.htm.
[8] 李慧萌,汪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金参与体育健身消费可行性—以安徽省为例[J].体育科学研究2014,18(6):21-28.
[9] 李金霞.政协委员李国平谈——体医结合 运动是良医[N]http://read.sportpaper.cn/zgtyb/html/2015-03/04/content_324091.htm.
[10] 新华日报.刷医保卡健身“卡”在了哪?[EB/OL]http://xh.xhby.net/mp2/html/2015-03/13/content_1218436.htm.
[11] 董新光,张宝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医保卡)支付个人体育健身费用的合法性讨论[J].体育学刊2015,22(4):8-12.
[12]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http://m.shandong.gov.cn/art/2015/8/26/art_464_63326.html?t=1454038068387.
[13] 新华网.钱利民委员建议推动体育与医学融合发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5-03/09/c_127561299.htm.
SWOT Analysis of Fitness Consumption Incorporation in the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ZONG Feng-xia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 China)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sports development, the national fitness plan has risen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it is a national policy to incorporate the fitness consumption in the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Based on SWOT model,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aking into account of Multiple influencing facto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trategie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namely, pioneering strategy, fighting strategy, resisting strategy and conservative strategy, and those are for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Key words:fitness consumption; medical insurance; SWOT analysis
2017-05-23;
2017-07-03
纵凤侠 (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G80-05
A
1672-1365(2017)04-0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