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俊
(惠州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体育人文社会学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落后乡村体育组织资源实情与开发
吴 俊
(惠州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以我国东部沿海省份落后乡村体育组织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落后乡村体育资源实情、困境及开发思路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落后乡村体育行政分管机构缺乏主动帮扶,难以做到有的放矢;法人登记体育社会组织存在环境不成熟;草根体育组织自生力羸弱、男女比例悬殊、人群集中、项目单一、主要依赖政府支持等。面临的困境:体育活动认知存在误区;体育组织活动定位模糊;宏观支持缺乏耐力。开发思路:解放思想与意识引导并行;政府支持与长效推动同步;新型城镇化与组织成长互助。 关键词:东部沿海省份;落后乡村;体育组织资源;实情;开发
1.1 研究的缘由
个案研究在我国社会学领域应用广泛,通过一定时间的田野调查能够更深层次地贴近农村实际,更为深刻地感受农民生活环境及文化影响力,呈现真实的一面。如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以一个村庄为个案,来探讨社会结构和变迁,极富代表性意义[1]。
体育是农村文化的一部分,关系着农村的整体发展,也是我国农村建设的边缘和薄弱地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体育备受冷落。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体育逐步承上台前,未来我国全民健身推进的重心在农村,农村是重点更是难点。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全面启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从1995 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到2011年2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2016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都明确提出要发展农村体育,包括以村委会和农民体协为纽带,开展贴近农民实际的体育活动。与此同时,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人民身体健康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地位,指出要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3]。当前由于经济条件、发展水平、设施建造、信息传播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健身活动的开展仍然不太乐观。
作为农村体育资源的一部分,落后乡村体育组织资源位列社会底层,既薄弱又容易被忽视,其代表着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需求,同时也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基础力量,面临着“缺人”、“缺钱”的社会现实。因此,对沿海省份落后乡村体育组织资源的调查,一方面迎合了国家大力提倡建设、支持民间体育健身组织的政策;另一方面,更有利于进一步探索乡村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其它要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1.2 个案选取
沿海省份总体实力强,但贫富差距大。密溪林场地属龙门县,龙门县位于广东中部,山地及丘陵居多,占总面积的73%,平均海拔550米,作为广东省12个山区贫困县之一,经济水平较低;密溪林场属龙门县直接管辖,中间并未设置间接管理机构,全林场户籍登记人口700多人,而常住人口只有200人左右。堤头村地属单县,单县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山东贫困县之一,近年来以浮岗镇管辖的浮龙湖水库而出名,浮龙湖水库经翻修后于2015年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堤头村就位于水库的最西头堤口位置;全村户籍登记人口946人,常住人口420人左右,村民生活水平较低,目前并未因水库的旅游开发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吉洞峪村地属辽阳县吉洞峪满族乡,全乡镇均为满族,山地面积占80%,冬季山高路滑,交通不够便利;全村共有人口2750人,常住人口则只有1400人左右,村民主要以农业为主,个别农户种植大棚蘑菇。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龙门县密溪林场、山东省单县浮岗镇堤头村和辽宁省辽阳县吉洞峪满族乡吉洞峪村三村为个案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一是三村都处于沿海省份,分布位列东北、华东、华南地区,南北分布均匀;二是都属于各省份贫困地区,较为偏僻;三是地域相对封闭、传统意识强。个案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个案推演出普适性的观点,呈现独特知识的贡献[4]。因此,通过对比性较强的沿海省份落后三村的个案研究,有助于为我国落后乡村体育组织资源的整合提供帮助。
2.1 研究对象
文章以广东、山东、辽宁三省内的两村、一林场为调查对象,以三个村庄体育组织资源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惠州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媒介,查阅有关体育资源、农村体育资源等方面的大量文献,为文章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铺垫。
2.2.2 田野调查法
调研地点主要是三省经济落后地区,在选择并确定好调查点之后,课题组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调查问卷,同时也准备进行一些无结构型访谈。利用周末或假期探亲时间对三村分别进行2-3天的“驻扎性”走访,切切实实了解贫困乡村基层体育组织资源状况,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通过亲属引荐、熟人推荐进入调查点后发现,三村近50%以上的人口外出工作、务工或学习,因实际居住群体多为老人、儿童和妇女,问卷调查存在一定难度,部分问卷需要辅助或代填。调查问卷的发放主要针对乡村草根体育组织成员,共发放问卷303份(密溪林场62份、堤头村79份、吉洞峪村162份),回收277份,其中有效问卷248份,有效回收率为89.5%。
2.2.3 访谈法
访谈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制定提纲、对专家意见的访谈和调查点的选择;另一方面是与村民的实际交谈和对村委会领导的访谈。
2.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等工具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1 关于乡村及农村体育组织资源的相关界定
3.1.1 农村与乡村的范畴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中对“城乡”界定,乡村是指城区和镇区以外的其他区域[5]。本研究把农村界定为县、乡镇、村的范畴;把乡村界定为镇区以外的、以多个村庄为中心及其周围的田地、公共设施等的地域集合。
3.1.2 农村体育资源与乡村体育组织资源
农村体育资源是指用于促进农村体育活动开展、扩大体育活动参与人口、最终促进农村体育不断进步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信息、时间、制度等方面资源的总称。主要包括农村竞技体育资源、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和农村群众体育资源,本研究主要针对农村群众体育资源[6]。乡村体育组织资源是农村体育资源的下位概念,是农村体育资源在区域和内容维度上的分支部分,主要针对基层单位——村庄体育组织方面的资源;内容包括体育行政分管机构、法人登记体育社会组织和草根体育组织三部分。
3.2 乡村体育组织资源实情
3.2.1 体育行政分管机构
体育行政分管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的行政设置,是体育政策执行和传达的核心部门。一般乡镇政府会设立文体办等,负责乡镇的文体工作,如开展文艺下乡、体育竞赛、全民健身等活动。村委会作为乡镇政府的下属机构,是基层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石,其落实、策划、实施直接面对农民大众;村委会也应该设立专门机构或领导分工管辖体育工作,但实际上所调查的村委会都未有相应设置或分工。很多村民认为村委会从未主动组织过体育活动,排在第一位;有一部分村民认为,村委会较少组织体育活动,这部分村民持模糊或不确定态度。可以看出,村委会多是传达并落实上级指令,譬如乡镇举办竞赛活动时,村委会组织并呼吁村民参加,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相关活动。
3.2.2 法人登记体育社会组织
法人登记体育组织可分为体育社会团体、体育社会服务机构和体育基金会,一般市或县城区都会有群众体育社团(包括项目和人群协会),会有相应的协会组织,如农民体育协会、篮球、排球、足球等单项体育协会[7]。但到乡镇一级及村庄(除发达乡镇外)基本难以存在,一方面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另一方面是没有充分的经济支持和健身氛围,成员队伍难以组建。在实际访谈中了解到,很多村民对体育社会组织非常陌生,更多人忙于农活,无暇顾及体育活动,更不会关注官方社会组织;即使做进一步的讲解,很多人对法人登记体育组织的回答仍然非常肯定——“没有”。
3.2.3 乡村草根体育组织
乡村草根体育组织是指在基层村庄内,因兴趣、主动参与、被动接触和从众心理等原因,由个人发起、带动、召集或村委会协助开展的,以娱乐放松、消磨时光、体育锻炼和邻里沟通为内容的自发性健身组织。内容包括健身活动站点、健身团队、网络体育组织等几部分,具有鲜明的自发性、随意性、灵活性、可变性、非公益性等特征;在经济支出、活动形式和健身氛围方面非常符合乡村劳动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劳动时节,也是农村体育发展所拥有的底层“生命力”。其满足了乡村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其组织特征和运作模式符合公民社会所倡导的自愿、自治的组织形态[8]。
3.2.3.1 乡村草根体育组织成员的性别比例情况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参与群众健身活动积极性较低,且以女性为主。在走访中也能看到,农村基层的体育健身活动开展较少,形式单一;很多男性村民认为有时间应“三多”,即多干活、多挣钱、多照顾孩子,至于娱乐活动多是不务正业。在体育健身活动中,女性所占比例为79.4%,远远高于男性的20.6%,男女比例悬殊较大。
表3 乡村草根体育组织成员的性别比例情况 N=248
3.2.3.2 乡村草根体育组织成员的年龄结构情况
对于多数农村常住人口来说,12岁以下学生和50岁以上老人是主要居住人群,照看孩子、干农活是日常工作,群众性健身活动参与机会少。数据显示在乡村草根体育组织中,30岁以下的成员参与人数较少,这一阶段的青年处于事业奋斗期,多是外出打工、在城市工作、学习和做生意,很少有人闲赋在家或从事农活。而30-40岁之间的人群多为留守妇女,主要从事在家照顾孩子、种田、做家务等工作,闲时也会参与健身组织,但这类人群较少。40-50岁之间的村民是参与健身组织最集中的人群,所占比例为70.6%,因这一人群经济条件相对稳定而身体健康水平处于下降期,健身意识较强。5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参与率较低,为14.9%。
表4 乡村草根体育组织成员的年龄结构情况 N=248
3.2.3.3 乡村草根体育组织项目开展情况
乡村草根体育组织活动中,广场舞是主要的锻炼形式,“舞”字当先。走访时了解到,草根体育组织最容易形成的地方有三个特征:一是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二是在乡、镇区或者城乡结合部地带,人口相对集中;三是在新农村建设改造后的村落容易形成健身组织,主要原因是村内交通便利,环境较好,商业活动较多,社会娱乐信息传播较快,青年及中年人群能够起到带头作用。
表5 乡村草根体育组织项目开展情况 N=248
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广场舞,以女性参与者为主,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广场舞的种类日益繁多,健身方式丰富多样。如堤头村傍依4A级水库,旅游资源开发和优越的地理环境越来越被重视,一些单县县城或菏泽市区的退休老年人开始在堤头村买地建房或租赁土地,以备休假或长住所用,这些老年人成为村里草根体育组织的带头人,也带来了更为流行和丰富的舞种。排在第二位的是桥牌,如吉洞峪村地处东北地区,气候独特,冷季较长,多年来人们在空闲时节以室内活动为主,桥牌、麻将成为最流行的娱乐方式;在吉洞峪村的六个组当中,棋牌活动参与人数均高于广场舞,且男女比例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排在第三位的是健身路径,村民多在饭后闲聊或带孩子玩耍时简单锻炼一下,但整体上缺乏主动健身意识。排在第四位的是球类活动,据堤头村村长讲述,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篮球活动在堤头村一直开展较好,群众参与篮球活动的热情高涨,村里有一片比较标准的土质篮球场地,村与村之间也多举行友谊赛。但近年来随着务工人员不断外流,只有春节时令才会有个别人参与篮球活动,结合实际调查看,篮球场地平日已经荒废,被房屋、木材和草垛占用。
3.2.3.4 乡村草根体育组织帮扶状况
现阶段,乡村草根体育组织自生力羸弱,尤其是偏远村落的农村地区几乎无自生能力,其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和经济带动。表6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政府支持,所占比例为47.6%;排在第二位的是个人捐助,主要是一些外出打工和做生意的村民自愿捐助钱款或购买设备等,供村民开展健身活动。如堤头村所属的浮岗镇曾经是鲁西南贫困乡镇,如今傍依近几年被开发的国家4A级景区浮龙湖水库,政府大力扶持旅游产业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陆续形成草根体育健身组织,广场舞、交谊舞、吹唢呐等艺术形式得以展现,但比赛活动少、参与人数少且主要由镇政府牵头举行。此外,走进很多贫困自然村可以看到,政府提倡建造的、村村都有的“百姓大舞台”平日闲置,自发性群众健身人群极少,难以形成规模。
表6 乡村草根体育组织帮扶状况 N=248
3.3 乡村体育组织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
3.3.1 体育活动认知存在误区
贫困村落人们对体育的本质和内涵较为陌生,对体育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教育价值和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方面的认识较为肤浅,包括体育在村民日常生活中的定位都是模糊不清的,存在误区。因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难度及复杂规则不易被接受,人们以为竞技比赛就是体育的全部,与劳动人民物质生活丰裕和精神文化提升没有直接关系,确切地说认为体育对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实质性帮助,因此很多群众会疏远。
3.3.2 体育组织活动定位模糊
误把娱乐当健身是对当前我国乡村体育组织活动内涵的形象概括,而以中老年为主的乡村群体结构注定多数停留在娱乐活动的层面,对锻炼时间、运动量和强度以及锻炼效果无法把握。当前,乡村体育组织以草根体育组织为主,广场舞和棋牌是主要参与形式,且很多人认为广场舞只是“玩”,并不是体育运动,对体育组织活动定位模糊。由于长期以来信息闭塞和生活压力所迫,人们的思想意识存在局限性,农村人口在物质生活满足后急切需要精神压力的释放,“跟潮流、追风尚”成为时代主题,草根体育组织恰逢其时地出现并满足了的时代需求。但精神文化活动的开展毕竟需要科学健身方法的指导,能否有效地实现体育组织活动健身器械使用正确化、健身内容科学化、健身效果理想化和健身方式多样化等目标至关重要,也是影响体育组织逐步壮大的重要因素。
3.3.3 宏观支持缺乏耐力
对于乡村体育组织来说,存在参与人数较少、组织人员流动大现象。物力条件方面,也存在文化广场闲置、健身器材遭到破坏、保护不力、损耗严重等问题。在经济条件落后、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乡村,如何保持政府对体育组织的经济资助、文化部门的下乡宣传、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对基层体育组织的有效管理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此基础上,政府的宏观支持如何保持“耐力”也是乡村体育组织健康成长的保障。
3.4 乡村体育组织资源开发的思路
3.4.1 解放思想与意识引导并行
乡村体育组织是最基层的“单纯性”活动群体,其发展受制于农村经济水平、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体育组织发展较为缓慢。面对短时期内难以改变的困境,从思想意识方面入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第一,思想观念转变。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物质生活的困扰,人们在脱贫致富后仍然省吃俭用,对健康观念缺乏正确理解,对身体健康与物质产品消耗之间的平衡难以取舍,对文化娱乐活动和科学锻炼之间的差异难以区分,而这一切都需要从思想观念转变开始。科学健身包括健身、健心和良好的社会交往功能,要学会调节劳动与健身之间的比重,注重锻炼活动所带来的愉悦和幸福。第二,健身意识引导。通过媒体宣传、微信交流、健身知识普及、比赛带动等方式,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国人的“热闹”心理,从观众到行动,从“我喜欢”转向“我参与”,主动走近群众体育组织,形成正确的健身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也有助于乡村体育组织的成长与发展。
3.4.2 政府支持与长效推动同步
一方面,政府宏观支持与调控。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更多的调控,而农村体育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政府在体育健身意识宣传、体育健身指导员选派、体育政策倾斜、贫困地区群众健身组织组建等方面给予支持,有了国家支持和市场带动,乡村体育组织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会逐步缓解。另一方面,建立信息互通、市场援助、比赛交流与后期监督相结合的一体化渠道。全民健身的难点在农村,农村体育的难点在经济落后地区,当前的乡村体育组织还不能完全自治,面临着人的不足、硬件设施不足、经费不足和科学健身指导不足等问题。政府首先需要建立信息互通渠道,了解乡镇、县区等体育组织状况;其次,通过资金涌入、品牌赞助和赛事冠名等形式,给予乡村体育组织经费支持;最后通过各类文化交流、体育比赛活动,做好宣传,带动乡村人们的锻炼积极性,形成长效机制。
3.4.3 新型城镇化与组织成长互助
当前落后乡村面临着“缺人”的困境,体育组织人员匮乏。从田野调查的案例来看:第一,对于吉洞峪满族乡来说,镇上有约300平米的健身活动场地并配有少量健身器械,但农忙时节几乎无人锻炼,主要集中在秋收后进行。调查中,据吉洞峪村村长讲述,村里并没有专人分工管理体育工作,有近一半的人口外出务工;村里没有健身广场,所有男性也从未参与过广场舞锻炼及其它健身活动,闲时主要以打麻将为主。2015年吉洞峪满族乡举办的广场舞比赛,吉洞峪村西沟15名参赛队员皆为女性。第二,对密溪林场的走访中,据村委会领导介绍到,林场并未有运动设施,只有少数人跳广场舞,大家认为唯一的锻炼方式就是劳作。第三,对堤头村的走访发现,广场舞、棋牌和劳作成为村民主要的健身方式。
农村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人,而“人”的聚集才能够为乡村体育组织的壮大提供条件,为农村体育发展提供帮助,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核心,能够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和促进农村人们积极地追求幸福生活,有利于组织成长。而乡村体育组织的不断壮大能够给予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多的文化引领和精神层面的支持。因此,借助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之机,实现人、设施、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融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体育健身组织,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组织成长互助是有积极意义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乡村体育组织发展迅速,基层体育组织资源也在不断丰厚和扩大,但当前仍然面临着体育设施缺乏、经济条件落后等短时期内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也面临着资源不均衡、投入与监督、利用与维修“断层”的问题。因此,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应该利用经济优势对落后乡村实现帮扶和资源输送,政府在培育体育组织的同时,应该更大限度地给予政策支持,秉持非均衡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底线标准,促进乡村体育社会组织健康成长。
[1] 费孝通著.江村经济[M].戴可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
[2] 郭修金.小康社会中的村落体育——山东三村的调查[J].体育科学,2009,29(2): 82.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10-25.
[4] 郇昌店.体育对村落公共空间的建构意义——鲁东南郇村的一项经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2):14.
[5] 张大超,苏妍欣,李敏.我国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6): 21.
[6] 高丽红.山东省农村体育资源的现状及开发与配置的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
[7] 黄亚玲.群众体育社会组织建设[A].深圳: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集[C].2014:26.
[8] 黄亚玲,郭静.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自发性健身活动站点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9): 16.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organization resource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provinces of China
WU Ju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China)
Coastal provinc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our country backward rural sports organization resourc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ata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troubled backward rural sports resources the truth,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way of think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ck of active support of the rural sport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s difficult to be targete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legal person registration is immature; The grass-roots sports organizations are weak, the proportion of men and women is wide, the population is concentrated, the project is single, and mainly depends on the government support. The dilemma: the cognition of sports activity is wrong; The positioning of sports organization activities is vague; Macro support lacks endurance. Development thought: liberation thought and consciousness guide parallel; Government support and long-term promotion of synchronization; New urban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growth and mutual assistance. Key words:Eastern coastal provinces; backward villages; sports organization resources; facts; development
2017-06-07;
2017-07-11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农村体育资源的非均衡管理模式研究”(16YJC890024)。
吴俊(1986-),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G812.42
A
1672-1365(2017)04-0038-06